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1994,(3)
很早就听说夏新明副司令员是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我慕名来到他家造访。当时,我心里有些不安,因为事先未约定时间即叩他的家门,这本身就缺乏礼貌;另外他究竟是位接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轻易打乱他的生活规律,是否会令他不高兴,甚至像战争年代那样被他“训”一顿,扫兴而归呢?但是,当我们见面之后,这一切顾虑就像雨后天空似  相似文献   

2.
守望绿色     
曾小榕 《人民政坛》2013,(11):33-33
一位在乌龙江边创业的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北方朋友因公事来到他公司,见面第一句话是“你生活得太奢侈了”,说得他许久没回神。但北方朋友事后的解释,让他也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3.
严骏 《民主与法制》2014,(22):48-50
你相信吗?一位女士到法院起诉要求与先生离婚,却被法院告知十年前在另外一个法院自己已经“被离婚”。完全蒙在鼓里的她尽管与先生聚少离多甚至是不见面。但她认为自己还是他的人。那个“他”,其实不是一般人,而是国内闻名的“钢铁大王”,是腰缠万贯的巨贾富翁。结发妻子何故“被离婚”?当事人何故成了“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4.
老纪不是我的朋友,要说同事还勉强挂上点钩,因为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但我是干部,他是工人,平日没往来,见面也不打招呼,双方只知道,我姓郭,他姓纪,如此而已。但,老纪伴了我的一生,青年时我们共同承担了风浪,中年我们又在监狱中一同度过最苦难的岁月,晚年又同住一楼,是要好的邻居。老纪是工人,革干家庭出身,脾气不好,但正义感极强。一九五七年,我这个“蛇“,被引出洞,成了单位的重点“右派“,而老纪仅仅贴了一张大字报同意我的观点,因为他是工人,当局并没动他。我则不然,两个月把我斗的灵魂出窍,从人变成鬼。同时反右的组织者,又“鹦鹉学舌“全国有“章罗联盟“,有意把我们打成“郭纪联盟“,因为实在荒唐,群众不响应,只能作罢。反右暂告一段落后,在我被处理之前,忽然间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当时我也在坐。党委副书记张某,向大家宣布:开除坏分子纪某某公职,送劳动教养。当时把我吓傻了。张某继续宣布老纪的罪行:纪某某和别人谈恋爱,女方不同意,纪竟用剪子,扎了自己大腿,威肋女方。我在吓傻后灵魂归位,一听此言,简直是笑话,要扎女方大腿,坏分子还贴边,扎自己大腿坏在何处?我搞不通。但老纪还是被送监狱,这是1957年11月份的事。1958年7月我...  相似文献   

5.
文革之初,我作为右派被编进“黑帮”劳改队里。其中有一名姓郭的会计,是北京解放前一家出售兼修理钢笔的小店店主,被当作大资本家批斗,其实按其经营规模来看,充其量也不过属小业主罢了。在查抄他的家庭财产时并未发现多少值钱的东西,但找到一支用修理单据存根裹着的老式名牌钢笔,所填写的日期为北京解放前夕的某月某日。于是专政组的红卫兵认定这是与国民党特务联络的信物,对郭某施以拷打审问。我在隔壁房间里听到了郭的交待,说那支钢笔是一位客户  相似文献   

6.
树与我     
那天,与同事闲聊,说到诗人都应有点传奇的事。有位就说,我记得你那“一厘米”。他说的是我被一棵大树砸伤的事。1978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我正在西昌地委的新闻报道组当“以工代干”报道员。啥叫“以工代干”,本来是工人派去做干部的事  相似文献   

7.
开心乐园     
瞎吹三个青年人从水里救出一个政客,他很感激他们,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忙以回报救命之恩。第一个说:我希望进入西点军校,但我的成绩不理想。政客:没问题,你进了。第二个说:我申请进入哈佛大学被拒。政客:别担心,你进了。第三个说:我希望被埋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政客:公墓?为什么?第三个回答:如果我父亲知道我救了你,他会把我杀掉。有个人近视,朋友们都爱和他开玩笑,一见面就冲着他喊:“瞎子!瞎子!”有一天,他一位朋友家里去串门,忘了戴眼镜。晚上回家时,他只好从朋友家借了一个灯笼。那天晚上,天上挂着一轮明月,他一路上很顺利地回到了家。第二…  相似文献   

8.
1977年11月,为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领导派我去北京,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来后,一直寓居在北京百万庄的一栋居民楼里。 周立波是一位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老作家,他写东北农村土改的名篇《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我和战友们就争相传阅这本书,东北农民闹土改庆翻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在我所有的朋友中选出一位最知己者,那么,我可以肯定地回答:“非乃正君莫属”。难得的是,我们一起学画、一起当“右派”、一起“分配”西北、一起回北京又一起参政议政。同学少年乃正和我是同龄人,已届花甲,今年是我们的本命年。想当初,同在北京念高中,他在大同,我在汇文(后改名二十四中和二十六中),都是学校美术组的负责人,所以都被推荐到北京业余艺术学校美术班学习,因此,从16岁起我们就在一起学画了。 18岁那年我们一起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时,学院刚刚从三年制改为五年制,我们是五年制的第一班学生。美院的许多人都说朱乃正是才子。对学艺术的人来说,天赋是需要的,色盲不能搞色  相似文献   

10.
金果林 《中国人大》2011,(21):14-15
“我敢立下‘军令状’!”8月18日下午,在金塔县金塔镇塔院村村委会二楼的大会议室里,被村里选民推荐为镇人大代表的村委会主任李占新与选民代表见面,并登台作表态演讲。当演讲结束时,一些村民起身向他提出问题,一位选民问:“你说的这些,能说到做到吗?”李占新于是朗声说出了这句话:“我敢立下‘军令状’!”  相似文献   

11.
林老是一位风趣的人.刚一见面他就对记者说:“我现在也是残疾人了,一只耳朵听力不好,你们说话要大声点啊.”记者向他谈起这次采访的初衷,他很支持.“我很支持你们写一写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史,总结一下我国残疾人事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以鼓励残疾人事业继续向前发展.”林老爽朗地说.  相似文献   

12.
开心乐园     
网友见面:曼玉与德华“大珠小珠”落玉盘救人精神病院,一名精神病患者将另一名即将淹死的患者从浴缸中救出。院长得知此事,翻阅了救人者的病历,把他叫进办公室。“詹姆斯先生,您英勇的行为证明您可以回家了。但是,我很抱歉地通知您,您救出的那位患者后来又上吊自杀了。”“噢,他没自杀,”詹姆斯解释道,“我看他全身湿透,就把他挂出去晾了晾。”礼尚往来农夫被妻子逼着去参加邻人第三位太太的葬礼。他说:“我不想去。”妻子问:“为什么?”“去得太多了,实在不好意思,除非我们也能同样地回请他一下。”看走眼贼甲:“我非得马上配一副眼镜不可…  相似文献   

13.
我不是给你们讲在国外的感受的合 适人选,因为我已经在国内生活了。虽然我在国外生活了11年,但我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因为在中国做律师必须是中国公民。 经常有人问我,现在有一种趋势,留学生侧重于“留”而非“学”,你在美国拥有良好的职业和生活条件,为什么还回来。朋友教我一句最简单的答案——“爱国”。我是为了回来而离开的。从1986年到美国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想在那儿呆着。当然回来的时间却整整耽搁了8年半。 小时候,我家住在国务院宿舍里,当时有一个“摘帽右派”,他是原北平朝阳大学毕业后到山东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相似文献   

14.
据说,英国诗人拜伦一次看见一位盲人身上挂着一块“自幼失明,望君怜恤”的牌子乞讨,可他手里的破盆却空空如也。于是,拜伦挥笔将牌子改为“春天来了,我看不见”。结果路人纷纷解囊。路人的同情心是怎么被唤起的呢?这是因为拜伦将实话巧说了。思想政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与进步     
1988年,我由一名普通的民革成员一下子被推选入民革市委会和民革中央,担负了部分领导工作,以后又相继被推选为北京市第七、八两届政协常委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我很矛盾。既然当了政协委员,就得好好参政议政,认真反映社情民意,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在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走了二十多年的坎坷之路,“一朝被蛇咬,十年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女权过分“如个女权运动太过分了肝“你是说,女人什么都占上风?”“是的。所以我要写一本关于男权运动的书。”“那很好,什么时候出版?”“只等我太太同意。”一眼看中新娘找到嫌人说:“你骗人,他有只眼是假眼,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怎么没告诉你厂嫌人也不示弱,“你们头次见面后,我就告诉你:‘他一眼就看中你了。’”还不习惯一位旅客乘一辆出租汽车出游,半路上他轻拍司机肩膀想风点事,司机吓得“哇”地叫了起来。“呢,对不起,”旅客抱歉地说着,“没想到会吓了你……”“没关系,小小的误会。”司机答道,“我一向是开…  相似文献   

17.
赴台采访七天,许振江先生起码“抢”去了“三多”(其实细算起来远不止这个数):没见面时,打来的电话最多;见面后,断断续续和我们相处的时间最多,很自然,我们交谈的也最多。但是,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越是了解的人越难描述,这也正是我迟迟到今天才动笔写他的主要原因。 他和我们 这里先要解释一下那“三多”。 赴台日期确定后,我即通知了许先生。但由于具体行程及住宿地点均由《新新闻》安排,我只好请许先生向他们询问。于是《新新闻》的许雯娟小姐那里和康华大饭店服务台,便有了许先生一次次的电话记录。这是其一。  相似文献   

18.
肖湘 《中国减灾》2013,(4):54-54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19.
许虔东 《今日浙江》2004,(12):42-43
陈毅既是身经百战的元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词,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毅诗词选集》只收录了其中的一部分。1955年5月,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称陈毅为:“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有关浙江的诗作不多,笔者从相关史料中搜集到几首。较早的一首《野营》,作于1936年春。当时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部分红军和游击队江南坚持斗争。那时陈毅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陈毅在给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信中简述他的经历时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  相似文献   

20.
她,像一朵初开的水仙花,既娇美温顺,又活泼可爱。当时,有许多小伙子追求她,我也是。然而,自卑和懦弱总在煎熬着那份情感,逼迫我时常躲避她,因为那时我家里很穷,父亲又被打成“右派”。所以,我只能做着无望的期待,内心幻想“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温馨。 也许是老天有眼,也许是情缘作怪,她却偏偏看上了我这个穷小子,理由很简单:老实、善良、有志向。我想,这是她刻意留下的一种借口,这种借口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