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前,时为战地记者的我在朝鲜战场上拍摄了600多张照片。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的日子里,翻阅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老照片,抚今追昔,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幕幕回忆。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一张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泽东这张照片,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更显得毛主席姿态端庄,自信而坚毅。从1950年初到1951年,这张照片印制大小不同规格11种总共2000多万张,在国内外广泛发行。据有关资料统计,这张照片还发行到全世界40多个国家,许多国家的左翼报刊都采用了这张照片。但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50年初,身为中国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偶然看到了美国的《工人日报》同时刊登的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  相似文献   

3.
60年前.时为战地记者的我随军奔赴朝鲜战场,拍摄了近600多张照片。如今,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的日子里.再次翻阅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老照片.抚今追昔.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幕幕回忆。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10,(13):I0001-I0001
在一般人的眼里。从这张照片上很难分清谁是志愿军,谁是朝鲜人民军。但是每一个看过照片的人都不能不为那不拘一格的影像和充满浓郁情韵的画面所感动。这张照片的影响之大。连吕厚民自己也没料到。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相册中,珍藏着几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53年7月22日,六十八军二○四师赠送给炮兵第二○一团二营“金城前线挫敌胆,反击战中显威风”锦旗时拍摄的.这张照片经常勾起我对四十多年前金城战役壮阔场面的回忆.1 金城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动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从1953年7月13日开始,到7月27日结束,历时半个月.共歼敌5万余人,收复失地178平方公里,给金城地区之美伪军以毁灭性打击,迫使敌人在朝鲜停战协定上乖乖地签了字.我所在的M—13火箭炮兵第二○一团(当时我任作战、侦察参谋),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  相似文献   

6.
母子情深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70周年。只要一提到“志愿军”3个字,我就会想到我的三叔李兰金,想到1951年2月18号下午两点,三叔随64军进入朝鲜时,政治部摄影员黎明拍下的那张指战员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照片,因为,那张照片里有我三叔李兰金的身影,他就是那天下午随军过江的!同时,我也会想到另一位战斗英雄邓仕均,他也是1951年2月入朝的志愿军。  相似文献   

7.
湖北荆州“挟尸要价”的照片获得中国新闻的“金镜头奖”曾引发一场讨论。在详细看了一遍这张照片出台的前因后果,以及同时的其他数张照片之后,我个人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张打苍蝇不打老虎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正陈文贵(1902-1974),四川省永川县(现重庆市永川区)人。医学博士。曾任四川医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2010年9月,中共永川区委党史研究室收集到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记录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成立的防疫检验队赴朝全体人员的留影。照片的背面,有黑色钢笔留下的几行文字:"朝鲜中央卫生试验所与志愿检验队派往平壤协助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了470天,他兢兢业业工作的身影被定格在四张照片中。其实,有三张照片是由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刘俊生偷拍的,焦裕禄本人并不知道。由于焦裕禄为人极为低调,所以他留存下来的照片并不多。这四张照片成为后人缅怀焦裕禄的宝贵影像资料。不久前,笔者有幸结识刘俊生老人,他讲述了焦裕禄这四张照片的来由。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盐阜大众报上看到一张照片,先是惊奇,后是敬佩。这张照片是江苏省盐城市欢送该市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人员进京领奖时,市委领导和劳模们一起拍摄的纪念照。无疑,这张照片反映的内容很平淡。相信五一前夕,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会举办这样的劳模欢送会,市领导都会与劳模合影留念。但这张照片却有点特殊:照片上的人员排列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岁月里,有许许多多照片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用照片来展示这充满激情的年代,无论以哪种方式来选择,有一张照片肯定不会被遗漏,这张照片就是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2.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第一部分《青少年时期》的最后展出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坐着的从左到右依次是王景岐、周恩来和赵栋;后排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的现在尚未搞清。这张照片拍摄地点是在法国巴黎,而且周恩来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已回国投身滚滚的大革命洪流,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珍贵照片的持有者王景岐早在拍这张照片一年后就去世了,所以这张照片能得以流传到今天就更为不易了。 还是从照片上的主要角色说起。 王景岐(又名玉晓,亦作京岐)是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被孙中山委为中国国民党旅欧驻法总支部执行部长。国共合作后,同时旅欧的周恩来是这个支部的宣传部长。1924年,经周恩来的入(共产)党介绍人张申府向孙中山推荐,周恩来奉调回国,临行前,与旅欧驻法国民党支部成员拍下这张合影。周恩来回国后,王景岐因积极组织  相似文献   

13.
在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的封面上,有一张红军小号手的照片.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红军形象.可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到底是谁?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是谁留下这宝贵的历史瞬间?这些都鲜为人知.我们在举办"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革命文物"陈列时,陈列了这照张片,可照片的说明,只能用"抗战之声"或"西征红军在宁夏"这样很简单的文字.当参观者问起这张照片的详情时,我们却不能回答清楚.这就促使我们要下决心调查清楚这张照片的详细情况和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对红军西征和在宁夏的革命活动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弄清了这张照片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你们劳苦功高,你来站在这里." 栗在山老将军家中珍藏有两张40多年前的老照片,曾引起所有见过这两张照片的人的注意和好奇,也向人们讲述着照片中蕴藏着的激动人心的故事.这两张照片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奇,是因为按照惯例,作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照相时应该站在中间的位置,但在这两张照片中,他都没有站在正中间,而是当时担任导弹试验基地政委的栗在山站在了正中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内,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落坐者,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景歧、周恩来和赵栋;后排站立者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不详。这张照片摄于法国巴黎,周恩来在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启程回国,投身于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照片的持有者王景歧,却不幸在拍摄此照的第二年去世了。那么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怎样保存流传下来的,至今鲜为人知。王景歧(又名王晓,…  相似文献   

16.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陈毅市长的照片曾在多处发表,望着振臂高呼、炯炯有神的陈老总,人们不禁感激为我们留下珍贵镜头的摄影师。最近,笔者在收集上海工运史料照片时,仔细端样这张照片,发现它的说明令人费解。照片下方的说明是:“上海解放后,党在大光明电影院召开了上海总工会筹备会,陈毅同志在大会上作了讲话。”上总筹备会是1949年5月引日开的,但照片上的陈老总身着棉衣,与上海此时的季节明显不符。那么,这张照片是何时、在什么场合摄影下的?为了解开这个谜,笔者讯问了一些出席此会的老工会工作者,并与利用过这张照片的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张流传了几十年的老照片。几十年来,它曾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刊载,并一直陈列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瞻仰她们的英姿。但照片拿在眼前时,照片上的主人公们却从未见过这张照片。然而照片只记录瞬间,历史却是永恒的,照片中高高飘扬的旗帜上赫然写着“完县县政府  相似文献   

18.
眼光     
2002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国开始正式流通,中国报纸刊登了一张欧元的照片。温州人在这张非常普通的照片上发现了商机:新版欧元比欧盟各国以前所使用的纸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7月15日,中国空军公开发布了一张颇具冲击力的照片,一架涂装中国空军标志的轰-6K飞机,正在飞越黄岩岛上空。这张照片一经公开发布,立即抢占各大媒体头条,被众多网友转发点赞。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名叫刘锐,是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特级飞行员。2017年,刘锐因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形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张我父亲唐铎早年在法国蒙达尼与人合影的照片,静静地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尽管它是从老照片复制来的,但很清晰,照片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五十多年来,尽管我飘洋过海,并在异国他乡辗转多地,但这张照片始终被我精心收藏着,成为我家最珍贵的纪念物之一。记录我党早期革命实践活动的照片被保存至今的并不太多,其中这张1920年7月摄于法国蒙达尼的照片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