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自然财富观的再思考,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认识自然财富观的重要性以及传统自然财富观的弊端,从而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自然财富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人对自然的态度转变,其中最重要是财富观的转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的自然财富观,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价值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论等重要思想观点,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财富观的当代重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想取得预期效果,仍需以马克思自然财富观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目标,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自然财富观,并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成果的维护中。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7,(4)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两座山论"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不仅汲取了我国传统生态智慧,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既相互否定又相互排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两座山论"重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的人"的现实实践活动,故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主体价值观就极为重要。实践主体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然价值观、生产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却出现了扭曲和变异,我们需要树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实践主体价值观,以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引发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人们对生态正义的呼声与期待达到空前水平。生态正义,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维度,生态正义的实现与否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和加强法治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正义的实现,以此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维度上的真正和谐,它既是我党对我国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反思,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杨贺  王长海 《湘潮》2015,(4):17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了重点阐述,这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过程.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意识到人与自然、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更加突出地位这一新的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和借鉴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反思我国和西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其中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鲜明主题,"以人为本"的生态民生观。综合治理的多重路径,以及超越国界的全球治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生态治理理论。厘清并领会这些思想,是推进生态文明实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5,(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依靠群众"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只有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美丽中国梦,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我国社会五大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应该从政治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相似文献   

12.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因此,从生态价值的复归、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人与生态的终极指向三层维度展开对“两山”理论的深入剖析,从哲学境域探析“两山”理论的理论价值,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厦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海洋开发利用影响巨大。目前国内外就此开展的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十分薄弱。文章从生态文明及海洋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内涵切入,阐析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同时调查分析了厦门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反思与实践,进而就其经验与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克弟 《求实》2014,(3):13-16
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与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密切相关。我们面对的许多社会矛盾乃至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必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治理、生态循环和生态伦理"相互依存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5)
生态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否持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清醒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爱护自然;要充分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扬弃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并不理想。高职院校应该从创新思想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注重高职院校环境景观的设计与建设等方面着手,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自身的专业发展特色联系起来,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和交叉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7.
郭庆海 《新长征》2013,(1):36-37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形态和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全面、科学完整的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我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以及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贵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们所追求实现的不是传统的现代化,而是"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无论从马克思关于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还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来看,都必须始终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宗旨理念和价值导向。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就要努力做到: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对生态环境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的统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统一;坚持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力量的统一。这是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规定性和政治优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是人和自然之间协调发展而实现的一种全新文明建设方式,更是我党和谐发展理念的重要升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切切实实地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广大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改进生态法制建设,提升环境管理效率,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