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小城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11)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首先必须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为此,要坚持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互动;要坚持基础建设与城乡产业建设互融;要坚持一手抓城镇化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再次,以统筹兼顾的方法,同步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省鄂州市考察农村工作时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这既体现出他对农村现状的担忧,又表达了他对农村工作的殷切期望,实际上提出了正确看待和处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前提是正确理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而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城镇化健康推进的根基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称谓的出现源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是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产物,是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并从事工业、服务业生产的过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先进的工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依托,“农民工”会逐步稳定到城镇和农村,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解体时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实现.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区域差距基本消失.我国的“农民工”也终将融人城乡,在现代化进程中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加快新疆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也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新疆的重要内容。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些较大的困难与问题。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新疆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转变观念,统筹城乡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谢扬 《新视野》2006,(4):10-12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落实逐步形成的一系列“重农政策”,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断裂、城乡断裂。城镇化是“十五”期间提出的战略,完善的中国城镇化战略应包括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城镇化的思路密不可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部和东北地区。解决机制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始终要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张可云 《前线》2023,(4):21-2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口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是未来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经济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动力,通过确保城市格局与动力格局相匹配、与产业格局相匹配,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社会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破解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的难题是未来高质量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举措。景观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协调推进城乡景观建设,确保城乡景观在城镇化进程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抓住了三农问题的实质,找准了三农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根本任务;是党对农业大国基本国情的重新认定和准确把握;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和新突破。城镇化与现代化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城镇化只是现代化的一种结果和体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必须根除不平等的制度根源,从战略高度对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做出全面部署,完善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2月20日上午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结束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在历史任务。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也由此成为我国的主要经济工作之一。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时候,和县却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必须认清“逆城镇化”的本质原因,遏制其蔓延趋势。应大力宣传城镇化之方向和政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着力提高城镇化率,早日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陈杨 《理论建设》2017,(5):86-90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中,如何阻止农村衰落,实现城乡共赢共生,是中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城乡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还有4-5亿人在农村,农村决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走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实践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互为促进,是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毫无疑问,新农村建设只有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化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怒江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6,(9):33-33
张晓山在2006年第13期《红旗文稿》上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准确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在思想与理论上廓清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将农村和城市共同置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框架之中,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文化个性、地域特征不明显,县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中普遍缺乏文化元素。只有赋予地方特色文化涵养,才能推动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魅力。  相似文献   

15.
没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将失去客观基础;没有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将丧失原动力。在现有福州城乡经济发展现状下,唯有从构建福州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福州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公共产品均衡配置机制、构建福州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等方面入手,方可有效促进福州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福州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区域城镇群建设和县域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和改革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2014年3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新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差距呈现拉大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推动当前城乡双向互动的新战略,也只有在城乡双向互动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起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农业,关键是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还要注意缓解城镇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学术界研究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论文论著难计其数.但是,这些年来,无论是理论研究,或者是实践探索,更多地是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问题.并断言城镇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率从17%提高到5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不仅没有缩小,还呈扩大的趋势,出现"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劳力老龄化"的负面效应.这就给作者(蔡雪雄)一个警示,应当换一个角度,即"反弹琵琶",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按照作者的思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并不是对立的.我国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城镇化只有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是具有可持续性.只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始能加快城镇化进程.否则,就会带来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以及以农民工为载体的"半城镇化"、"伪城镇化".正是基于上述的崭新思路,蔡雪雄同志把专著的名称确定为《新农村视角下福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研究》.这是很有创意的.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来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论著问世.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是个新型的正在从乡村性社区转变成以商业为主、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联结点和有效手段,是提升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水平的基地和载体,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助推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的小城镇在现实发展中面临诸如规模普遍较小,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建设资金缺乏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对小城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揭示,提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