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表达我们父女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的感激之情。我叫刘彦男,现就读于辽源市西安区泰安里路小学六年二班。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脸上常挂着微笑,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的童年很幸  相似文献   

2.
路长情更长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故事,这故事由他自己创造与讲述;也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条路,这条路你不仅要行走还要修筑.其实,故事也是一条路,这条路也是故事.在西部的塔里木大地上,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在修筑着脚下之路,还在开拓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跫音     
时间:2009年9月14日下午 地点: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路作协宿舍原以为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省作协副主席的故事,一定又多又精彩,没想到,王敦贤那样低调,一再说自己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任我们"胡搅蛮缠",就是"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4.
在克山农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路,农场人给它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爱妻路".这条路的背后,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015年的一天,我无意间看到同事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个汉子正推着三轮车艰难地爬坡,车上坐着一个满头花发的女人.看得出汉子很费力,但仍满脸笑容、神情坚定.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张有"故事"的照片. 同事告诉我,照片上的汉子叫郑春达,是克山农场的一名养路工,也是一名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  相似文献   

5.
1965年末,在全国青年作者座谈会期间,胡耀邦同志曾赞扬说:“四川出了个新刘三姐,一路唱到北京城;辽宁出了个张功升,一路讲到北京城。我们为这些可贵的新人新事鼓掌叫好!”这个张功升,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辽宁著名的故事大王。自1961年以来,他用革命故事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迄今,已足迹14个省市,编讲了350多个故事,讲演达3200多场,听众达38万多人。 张功升是怎样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党的宣传战线上的一名尖兵的呢?其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燕君 《党史文汇》2000,(11):36-38
这是一个至今还鲜为人知的故事。现已72岁、满头华发的彭启超老人,是彭德怀元帅的亲侄儿。他从14岁起就追随伯父,参加了革命。伯父的命运,几经沉浮,坎坎坷坷,然而,他对伯父的信任从未动摇过。在2000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一个有花有草有菜的小小庭院里,笔者有幸结识了这位老人……12岁,踏上茫茫寻亲路1928年7月,彭德怀率湘军独立师第1团、师随营学校和黄公略营举行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成立了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12月,彭德怀率部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等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共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就是这一年的10月11日,在湖南湘潭乌…  相似文献   

7.
“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雪舞的时节举杯向月,这样的心情这样的路,我们一起走过。希望你能爱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就算一切重来,我也不会改变决定,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当听完欧阳秋的人生故事后,我想起了这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是的,这无疑也是一个人生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1998年,有一个危重“病人”,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眼见得进气多出气少,倾刻间就将撒手人寰,命赴黄泉。这个“病人”,就是重庆市渝中区第九建筑工程公司;说它濒临死亡,一点也没夸大——一个数百职工的公司,时已萧条破败,论钱,是700多万的负数;论人,除了候着要工资的老职工,就是登门讨债的人,本事大点的“鸟儿”,或是另觅高枝,或是出去自己觅食,连“门可罗雀”这句话放到这里都有点奢华——罗雀还得撒一把米吧,此刻公司已到了无米可撒的地步。甚至连上级主管部门也对这个公司完全不抱希望,认定只有“簑衣斗笠伞企业陷入困境,他选择挺身而出(散)”,关门走人这条路了。宣告破产吧,什么医药报销欠帐、社保欠帐、银行巨额欠帐,就此一笔勾销,何等诱人的一幅关门大吉图!当这股风越吹越劲的时候,翅膀稍硬、还能觅食的...  相似文献   

8.
宝山  远村 《党史文汇》2009,(6):44-49
当兵走上罪恶路奉命刺杀宋振中 2009年2月28日,笔者赶往河南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周庄村.还没进村子,我们就向一位骑着摩托车的老乡打听杨钦典家住在哪里,这位老乡笑着说:"看来,杨钦典这老头名气还不小哩,死了两年了还有人来找他.说来也是,他也算得上俺们庄上的一个名人哪!"随后,他给我们详细地指了指路,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老杨要说也不是个坏人,要是国民党不跟共产党作对,要是他不掐死小萝卜头,兴许早就当大官了!"  相似文献   

9.
李坤 《当代贵州》2011,(32):32-33
省妇联在榕江县开展"四帮四促"的活动中,一路帮扶,一路感动,一路真情,谱写了一个个干部真情帮扶、群众贴心回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0.
段子     
《廉政瞭望》2014,(9):78-78
“可以做朋友吗?”是一段故事的开始:“还可以做朋友吗?”是一段故事的结束;而“我们还是做朋友吧。”是一段悲伤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14时28分当国旗徐徐降下当笛声疾疾长鸣山河肃立举国哀痛在那些不幸的生命中让我们为遇难的孩子送一程亲爱的孩子啊知道你们再也拉不到爸爸妈妈的手知道天堂的路很黑让我们点燃千万只蜡烛照亮通向天堂的路虽然我们阴阳两界我们的心还在一起我们的爱永远凝聚在心灵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虎年失踪》(见《杉乡文学》1995第四期)给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告方吃了沾染有老虎尿的李子之后变成老虎,认虎作父,跟随其“父”在虎界中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回到人世;另外一个故事是洛里乔在虎年(1961)失踪跑到新疆之后于1964年回家,遇到四清工作,于是四清工作围绕着他的失踪而展开起来。两个故事交叉叙述,其间还出现国家公园的老虎出逃,人们在洛里乔被关押的仓库周围发现老虎脚印这样的插曲。同时,村里人除了应付四清工作之外,还一直在进行洛里乔是否变成老虎去了的猜测和验证。而洛里乔也在一直利用这种传说掩藏他失踪的真实情况。 小说的背景是60年代初,而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间是90年代的今天。作者为什么还为读者讲述30年前的那段故事呢?尤其还把老虎的传说也加入进来绞缠在一起。看来作者不是为读者讲述四清工作的是是非非。这样的小说在60年代一般是不敢写出来的,即使写了也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如果要在“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3.
拥护之余     
冯建辉的<走出个人崇拜>中讲述了一个周恩来如何对待批评的故事.一次,周恩来到农村调查,有个社员尖锐地批评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陪同人员认为这个人是落后分子,周恩来却说:"这个社员说的是真理,一个农民把我们看做他自己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这是一针见血的话."这个故事来自1961年5月31日周恩来的发言记录,因此可以判定,这位农民批评的是大跃进瞎指挥可能还加上反"右倾机会主义".在同一个地方,作者还引了周恩来的另一句话:"连自己的人民群众都信不过,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家乡在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离家门口不远的县道,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也是我从蹒跚学步到投身军旅,走过的19年的路。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说红军的故事。英雄,是故事里的主角。那时我就在想,也许有一天我也能成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路     
孙东尘 《实践》2007,(10):9-10
今年55岁的于永恒,是通辽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客车驾驶员。几十年来,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走出了一条永恒的路。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折射出一种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风貌。咱得像个工人的样子在客车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于永恒一干就是27年,而且干出了名堂,干出了光彩。他27年如一日,苦恋着自己的工作,执著地沿着自己认定的路不断前进。于永恒文化不高,但倔犟好强,是那  相似文献   

16.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培育良好家风,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对于党的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1958年到1982年,父亲一直在本溪市交通局担任领导职务。他勤恳敬业,清正廉洁,为我们全家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溪的公路建设还比较落后,市县两级公路大多依山川而建,路基、涵洞、桥梁质量等级都不是很高。每到雨季,全市的公路不是这儿的路  相似文献   

17.
正我担任营口市站前区八田地街道惠安社区第四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作为一名"老书记",我亲眼见证了小区的变化与发展,也把党支部的故事刻在了心里。这不,今天下午,社区干部小段要来采访我们支部的故事。我想了又想,与其让她干坐着听故事,不如带她到小区里走一圈,让她"感受"故事。我带着小段走进小区后,问她:"你觉得这条路怎么样?"小段前后看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中国GDP首破百万亿元!回望来路,"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而漫天星光终不负14亿赶路的中国人。GDP迈过百万亿元雄关,中国经济实现了"量"与"质"的飞速提升。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既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人均GDP还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为此,我们必须赓续奋斗,直到更加辉煌。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人类共同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风险挑战,有乌云遮天、狂风骤雨,也有云开日出、美丽彩虹。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举,周恩来身兼国务院总理和外交部部长,日理万机。自1946年离渝赴宁,一路为和平民主建国而四处奔波,但周恩来一直心系重庆,心系红岩。在周恩来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中,重庆岁月占据着重要部分。从1955年到1965年,周恩来4次重返故地,留下新的历史佳话。周公馆故事多1955年4月7日,在重庆白市驿机场,一架中国民航的苏制伊尔-14缓缓降落。随着机舱门打  相似文献   

20.
管斌 《党建》2014,(8):54-55
正昔日雷锋学习的好榜样今天学习雷锋的好榜样50年来,全国学习雷锋好榜样;50年前,雷锋学习刘成德好榜样。这是一个薪火相传50年的感人故事。一我们第一次到山东济南长清区薛庄村刘成德家采访时,天还很冷,屋中没有值钱的家具,取暖的煤炉子为了省钱也没舍得生。刘成德,78岁,团圆脸,一脸敦厚、朴实、慈祥,退休后一直生活在村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