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一般的信息公开不同的是,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关涉到公民的知情权与商业秘密拥有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此类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关涉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整体的发展,然而目前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在具体制度细节上存在一定不足,在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以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的实证分析为视角,对此类信息公开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进行贴合实际的分析与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
违反证券信息公开原则民事责任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信息公开原则及违反信息公开原则的行为 我国证券法确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中公开原则是核心,是首要原则。所谓信息公开原则也叫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证券发行者将能被投资者作为具有投资判断依据价值的信息完整、真实、及时、易得、易解地向证券市场公开的制度,是国家管理证券市场的重要手段。 违反证券信息公开原则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虚假陈述行为。虚假陈述行为是指在法定公开文件中对“重要内容”有“虚假记载”“遗漏”“误导性陈述”的行为。所谓“重要内容”是指有可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产生影响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张归 《法制与经济》2008,(22):114-115
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一些地方屡屡出现政府信息不公开的现象,“信息不存在”、“属于内部信息”、“影响社会稳定”,成了不少政府部门推托信息公开的最常用理由,由此给《条例》的实施带来了许多问题和阻碍。本文试图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实施中所遭遇的困境为切入点,分析带来此种困境的一系列原因,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个困境的对策,最后在肯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湖南人又一次“吃了螃蟹”。在湖南省汝城县自来水公司退休职工起诉相关部门信息不公开,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第一案”一年之后,湖南省洞口县10名村民又率全国之先,联名向洞口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公开罚款信息。行政机关的罚款信息是否属于可以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的重构、检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信息公开是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所衍生的知情权的嬗变,而知情权的充分行使,又将表达阪、参与权、监督权置于其延展线上。尽管司法信息公开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但在我国却与司法公开之间薛在误读与曲解。以各国司法信息公开经验为视角,司法行政信息公开、司法程序信息公开、法官信息公开是司法信息公开制度架构中的“三驾马车”。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才是制度的应然选择。但是,当前我国司去信息公开制度的运行仍然困难重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完善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是我国司法权力运阡的必然进程。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13,(22):16-16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有5年多时间,但随着全社会信息需求的快速增加,特别是伴随着新媒体崛起步人“微政时代”后,与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和要求相比。政府信息迈向真正的公开透明,仍隔着几道“玻璃门”。  相似文献   

7.
公众对信息自由和知情的诉求,行政机关的职能保密和习惯保密,这二者构成了我国现阶段失序性社会纠纷中舆论冲突的主要矛盾。这类舆论矛盾的解决溢出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程序性和技术化范畴。信息自由权是基本人权,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作为一种国际趋势,最大限度公开是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开与保密界限确定的复杂性,立法者应当尽可能将公开的范围明确化,避免严肃的法律变成可以让政府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并选择“重点公开”内容的指导性意见。我国应当从信息公开的原则、信息主体范围、信息公开手段、知情权救济机制等方面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制定统一的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8.
湖南人又一次“吃了螃蟹”。 在湖南省汝城县自来水公司退休职工起诉相关部门信息不公开,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第一案”一年之后,湖南省洞口县10名村民又率全国之先,联名向洞口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公开罚款信息。  相似文献   

9.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2,(11):7-7
国办划定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八大领域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并下发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工作安排划定“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等八个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涵盖12方面内容,并要求各牵头部门于2012年10月底前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情况适时进行督查。  相似文献   

10.
莫于川 《中国法律》2010,(1):39-43,99-106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一场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制革命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公开条例》)的颁行,在中国的行政法治进程中具有裹程碑意义。但对如此重要的法律文件,人们尚未形成充分的共识。例如,200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全国行政法学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是不是《公开条例》的一项立法原则就众说纷纭,抱持“公开原则说”、“保密原则说”或“具体情况说”的专家学者都有。  相似文献   

11.
在公开预决算的基础之上,以图表等形式公开年度间的决算对比数据,让公众能从报告中直接看到全面的信息,知道哪些部门进步明显,哪些部门积习难改,这才能达到信息公开的目的95个中央部门单位“晒”出了2013年度的“三公”决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审判》2014,(10):44-46
案例1 为掌握某搅拌站产生的烟尘对周边自种龙眼树生长的影响,余穗珠请求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公开搅拌站相关环境资料,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文件执法监察查验情况的函》(50号文)、“某搅拌站项目环评影响报告表的批复”(422号文)、“某搅拌站项目环评影响报告表”等。后该局作出《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告知书》,同意公开422号文,但认为10号文系该局内部事务形成的信息,不宜公开;“项目环评影响报告表”是企业文件资料,不属政府信息,也不予公开。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彭伶 《中国法律》2004,(5):14-16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一项从立法上保障公民获得由政府机构拥有的文件和信息的权利的法律制度:由于这项制度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密切相关,因而被许多国家视为民主政府的基础:从其他国家的立法实践看,信息公开立法在促进“公开的政府”、“透明的政府”、“民主的政府”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4.
赵晓芳 《法制与社会》2011,(13):171-171
当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生效时,公众期待《条例》的实施能够为公民对政府信息知情权提供法律保障。但是,《条例》实施以来,各地的“第一案”纷纷遭遇信息不公开、诉讼不立案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有关美国“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法律有《信息自由法》、《阳光下的政府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过程中的”不能成为行政机关不公开信息的理由.与此同时,美国非常注重对国家安全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别利益的保护.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对行政结果类信息的公开,而非“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因此,美国的相关制度对于推进我国“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透露,从2012年3月开始,他们以公民个人身份向42家部委机关申请公开“人均办公经费”信息.但仅有9家公开了自己的信息,其余33家部委都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其中央行的理由是:人均办公经费是“国家秘密”。拒绝公开。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10,(13):7-7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揭阳市残疾人夏楚辉在广州乘车因“无法享受优惠”状告公交公司,引发“一元官司”,后向省政府和21个地市政府申请公开“残疾人乘车信息”未全获按时回复,遂提起15宗行政复议。近日,广东省政府作出复议决定,称政府超期回复行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处罚法》第48条第1款吸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规定,在法律层面设定了行政处罚决定有限公开规则,但却面临严峻的适用困境。行政处罚决定兼具政府信息、相对人负面信息和公共信用信息三重属性,其广泛公开规则已然覆盖各层级规范,且与及时公开、多渠道公开等规则相衔接。为释放有限公开规则的作用空间,有权机关应当明确否定并清理以不同面貌出现的广泛公开规则,厘清有限公开规则在政府信息公开、声誉制裁、信用监管等不同维度的核心要求。同时,客观呈现公开内容、限制公开载体与方式、适当予以暂缓公开等审慎公开规则亦应与有限公开规则相衔接。有限公开规则须以行政裁量和听取意见程序为支撑,无法以自动化方式展开,但建构行政裁量模型仍有益于解决其被架空的难题。“违法行为主体—违法行为客体—违法行为严重程度”三维裁量框架有助于增强公开标准的明确性,矫正实践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标准的普遍背离。  相似文献   

19.
许彬杉  徐刚 《政府法制》2009,(23):50-51
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施行以来,已一年有余,但政务公开的大门似乎还是遮遮掩掩。广东省情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2008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调研报告》指出,政务公开还面临着“公开目录编制不细”、“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公众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究竟广东政务公开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笔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三公”经费作为政府信息的一部分,随着其公开的程度不断提高,为政府信息的全公开制度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从“三公”经费公开为出发点,着眼于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范围、方式以及专职部门设置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对“三公”经费以及政府信息的公开从法律层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