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宏建 《创造》2007,(8):56-5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做什么事情,勤奋总是一个人必需的品质.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金钱.一切成就都需要通过勤奋去获得.   有些人并不认为浙商的成功是勤奋所得,他们认为,只不过浙商抓住了好的市场机遇,只是他们“运气“好罢了.……  相似文献   

2.
杨宏建 《创造》2007,(7):56-5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做什么事情,勤奋总是一个人必需的品质。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金钱。一切成就都需要通过勤奋去获得。  相似文献   

3.
晓钟 《浙江人大》2012,(1):38-39
曾经的浙商,因为其"一遇雨水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的灵活应变性而被冠以"东方犹太人"的殊荣;如今的浙商,则更注重"从商亦如从文",经商者,同样应该承载道义、良心、责任与使命。太子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太子龙"),自创业伊始,便崇尚儒家文化,致力于推动商业伦理的重建,复兴商业社会之人文精神;如今,更是以"自信诚信、责任大气"的浙商形象成为引领商业模式的楷模。当太子龙前沿的理论被搬上《人民日报》,当大众媒体以晚三年的滞后报道印证太子  相似文献   

4.
在外地人的心目中,浙商精明绝顶、八面玲珑,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各地商人学习的宝贵内容--浙商文明.浙商文明的内核是人品.  相似文献   

5.
正"这里有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这是浙江对700万在外浙商的深情呼唤,情真意切。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省委、省政府对浙商的期望与倚重之情溢于言表,随之出台的,是一揽子鼓励、支持、引导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好措施,重锤击鼓。"我们的根在浙江。"这是省外浙商对家乡的真切回应,包含着深深眷恋,赤子情深。  相似文献   

6.
叶慧 《今日浙江》2013,(7):10-13
"你快回来,浙江因你而精彩!"2012年,省委、省政府向750万海内外浙商发出最深情的召唤,推动"浙商回归"。"我要回来,把我的思念带回来!"响应召唤,省外浙商热情高涨,1298亿元项目到位资金,这是他们一年来回馈家乡的重礼。省委书记夏宝龙说:"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现实途径,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接受测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他们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他们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当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象出一个适合的人时,却发现接受测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社会心理学家用"晕轮效应"这个词来表述这种心理现象.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当你直视强光源体时,会感觉这个光源体形成的"晕轮"向周围弥散扩散,使周围一大片区域被笼罩得跟光源体一样耀眼夺目.所以"晕轮效应"也称之为"光环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浙商是精明绝顶的生意人、善赚大钱的炒房人、八面玲珑的经济人,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值得各地学习的宝贵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认识。浙商文化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学习浙商志在做有开放意识的“地球人”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浙商的足迹不仅迅速遍布全国,而且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你喜欢就好     
《创造》2016,(1)
正每周二、四下午,台北"故宫博物院"都会安排专家为民众免费鉴宝,专家不会签发鉴定证明,但会口头做出专业判断。每次鉴定、求鉴的藏宝人都络绎不绝,货真价实的宝贝却寥寥无几。好多时候,藏宝人会得到这样的答复:"你如果还没有买,就不要买了。""你既然已经买了,如果有好价钱,就让掉吧。""你喜欢就好。""这件东西制作工艺很精巧,留着自己欣赏真不错。""你好好珍藏着,  相似文献   

10.
在外地人的心目中,浙商是精明绝顶的生意人,善赚大钱的炒房人,八面玲珑的经济人,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值得各地学习的宝贵的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肯定,缺了对浙商文明理念的认识。浙商文明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学习浙商志在做有开放意识的“地球人”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商贸类高职院校,经过30年来办学的实践和积累,确定了"以浙商精神为内涵,以浙商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学院把研究、汲取"浙商文化"的精髓,作为发展和完善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建造"敬商、重商、亲商、勤商"四大平台,在提高学生创业创新素养、培养"浙商新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2008年,学院"浙商文化"项目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2008年度省级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2.
浙商的精明,这是大多数人所知晓的。但浙商的低调、敏锐、稳健、务实、吃苦、谨慎和冒险精神却并不见得被更多人所熟悉。在自强不息,讲求实效,勇于创新,坚忍不拔的拼搏中,他们成功了!然而,在鲜花和掌声的背  相似文献   

13.
浙商如果光走到外面去,而把大本营丢掉,这不是好的浙商;如果仅仅囿于浙商资源紧缺的空间里,也不是好的浙商  相似文献   

14.
王辉忠 《今日浙江》2014,(14):10-11
正浙商回归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工作一样,是省委、省政府时刻抓在手上的中心工作。这项工作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必须常态化,必须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浙江最值得珍惜的"金字招牌"。浙江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用好这支战之强、攻  相似文献   

15.
《时代主人》2007,(10):F0002-F0002
目前,在江西从业的浙商有近30万人,上规模的企业6000多家。他们在经营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总是喜欢找“娘家人”——江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浙商们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6.
杨如雪 《人民公安》2011,(15):61-61
关于看什么,和写什么,你问过我几次,让我给你开个书单。这真是个好办法,请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开个书单,一本本看去,至少品格上不会掉了下去。  相似文献   

17.
"疾风知劲草".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能体现实力.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2008年的浙商再一次表现出"草根"的生命力. "比比当年的一无所有,又有什么好怕的?!面对眼前这场危机,企业家们首先要有信心,才能渡过难关,不能患得患失."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无疑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全世界再次瞩目的2010年一个最大的亮点。184天、1.3亿人流量、6000家特许商店……,同样,这届上海世博会带给各界的,还在于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业机会!敏感的浙商总是不会错过任何好商机的。何况这次商机就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讲到方法的重要性时,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把任务比如过河,把方法比如"桥"和"船".没有"桥"和"船",就无法抵达彼岸.这个比喻是很能引人深思的.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一大批新人被历史推上领导岗位.对他们的工作的评价,与其说是缺乏实际经验,倒不如说是缺少工作方法.方法如何,不仅可看出他们的能力状况,更能分解他们思想成熟程度.对方法的研究,实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件急务.  相似文献   

20.
说起西方科技发达的原因,在有些人看来实在简单:人家比我们搞得早,人家比我们基础好.这不无道理.可惜,只是认定这一个道理,不知这道理之外还有道理,结果道理就变成了色袱,使人甘居下游,不思进取.扯远一点说,如果当初日本人也只认定这一个道理,恐怕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日本人走了与我们相反的路子.他们不耻于学,学而有思,思而有行.结果他们成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