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处满怀着对政治的无限热情和对世界格局的无限担忧.其交往行动理论就是在语用学、诠释学的基础上力图重建人们的相互理解,相互共融为目的交往活动,而马克思时交往活动的论述也是哈贝马斯思想交往理论的重要来源.因此,本文将对他们二者的异同进行论述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宋敏 《求索》2015,(1):88-92
哈贝马斯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其思想影响颇为深远,他借助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契机,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也是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改革的初衷。他秉承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的问题意识,吸收并改造韦伯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合理性的理论,建构了交往合理性理论,试图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哈贝马斯一方面沿袭了"交往"概念的历史演进理路,对交往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改造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基础上,逐步提出交往行动的理论构架。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哈贝马斯现代社会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章伟 《传承》2012,(2):28-29
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是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一种代表性论述。但他没有停留于对技术异化的一般理论批判上,而是进一步探索扬弃技术异化的道路;他认为必须真正建立起主体间的理解,使交往行为合理化,这才能从根本上扬弃技术异化。按其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将深刻改变传统社会历史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申治安 《求索》2012,(11):150-152
通过吸收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与阿克曼的政治对话理论的积极因素,阿格尔扩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概念,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重建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着重强调对话既是质疑与消除剥削性制度安排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自由活动的理想模式。尽管这一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但它也未能走出理想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之谜作出了科学的解答,而哈贝马斯力图用交往行为理论改造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对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与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努力,比较两者不同的分析视角、不同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指出哈贝马斯对唯物史观的曲解,还原唯物史观的本真,以便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领导人阐述的"和谐世界"主张,包含着政治上平等协商的思想。目前,对该思想的分析大多缺乏相关的学理性论述。德国国际关系学者以哈贝马斯的沟通交往理论为基础,解析国际政治中行为体的行为选择、相互交往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解读政治上平等协商思想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具有批判传统和建构特征的社会理论,它以交往理性为核心,诊疗出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病因,继而给出了重建"系统"和"生活世界"平衡的"药方"。本文在简要介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运用该理论进行公共外交研究的合理性,并尝试借鉴其理论内容和理论特性,对当前的公共外交实践做出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李琦  ;李淑梅 《求索》2007,(9):131-133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王继军  马晓云 《求索》2013,(7):87-9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应用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学,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也相当突出且成果显著,表现为协商民主政治的构想。作为与中国颇为有缘的西方学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在政治领域的理论产品,对于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来说,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则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的导向的介入与设计。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出发,集中探讨其政治价值导向问题,并结合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政治传统的异同,探析这一理论对中国政治价值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唐丰鹤 《前沿》2012,(14):40-42
哈贝马斯重建性的正当性理论融规范性与经验性为一炉.由于继承了韦伯所开创的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的思想,哈贝马斯的正当性建构始终是以法律为中心,因此,正当性的经验之维和规范之维就转化为法律的事实性有效性之维与规范有效性之维.通过交往理性下的商谈理论,哈贝马斯最终成功地重建了法律的经验和规范之维.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王昕 《传承》2011,(18):74-75
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化形式和动态表现。交往理论为人类理性所反思,并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是现代的事情。在哈贝马斯和马克思的交往异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现实问题,以马克思劳动异化观为分析视域,以对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理论的合理性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3.
贺铁桥  李欣远 《传承》2008,(14):46-47
哈贝马斯由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诊断把脉而提出了其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由交往行为、交往行为合理性、生活世界等主要范畴构成。它具有调和、乌托邦的性质,但对于我们处理国际事务和促进世界和谐亦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利霞 《理论月刊》2006,3(6):17-19
本文分别对马克思“交往”范畴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观进行阐述并比较后指出,哈贝马斯关于扬弃交往的异化、建构合理的和健全的社会关系的种种设想偏离了马克思的原意,其“理想语言环境”的构想也不过是一个乌托邦。但尽管如此,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理论还是能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 ,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 ,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 ,其中关于“启蒙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 ,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 ,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16.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促进世界和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由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诊断把脉而提出了其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由交往行为、交往行为合理性、生活世界等主要范畴构成.它具有调和、乌托邦的性质,但对于我们处理国际事务和促进世界和谐亦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今社会多元性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状况的不断显现,以制度化模式和民众沟通交往互动机制相协调的审议民主理论,在对以往民主制理论及其实践模式所凸显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在涌现出的许多审议民主论者当中,哈贝马斯从交往行动理论及商谈伦理思想中所展开的对审议民主理论的建构,以“话语”模式的应然性角度,直指审议民主理论的实质内涵,即在社会冲突与矛盾的化解中,积极整合其多元性因素,并通过共识的建立和达成,来实现公共社会原本所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正义性。哈贝马斯对审议民主和共识问题的理论卓识,是对民主政治实践的经验性与规范性的有效协调,为我们思考民主政治的新格局,开启了新的研究视野和思想路径,同时也为东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民主政治格局的完善,开辟了新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刘立平  刘明涛 《传承》2011,(14):54-55
由于工具理性在当代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于是哈贝马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展开了深入地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交往行动理论。该理论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这一思想有利于分析我国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异化状态,并对如何重建我国的师生关系,使社会走向和谐,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万树超 《人民论坛》2010,(12):204-205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相当深刻的启示,而对于中国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和产业化阶段的教育事业来说,更是一笔可观的理论精神财富。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视野,以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为主要对象,重点探讨在交往理论的视野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批判理论(Kritische Theorie)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思想,kritische一词究竟是翻译为批判还是评判,直接关系到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旨趣的把握。从词源学角度看,将kritische翻译为批判可以说完全抓住了汉语、英语以及希腊语词根的契合点。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踪迹,在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第一代理论家那里,批判理论主要表现为一种拒斥现实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文明弊端的拷问和否定构成了其主要特质。相较于评判,批判一词更能彰显早期理论的否定性和革命性特质。到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第二代理论家那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旨趣出现了明显的转向,相较于批判,哈贝马斯更加关注重建,早期理论的强烈否定性在其理论中失落了,而代之以交往和谐。如果仍把哈贝马斯置于整个批判理论谱系之中的话,将其称作评判理论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