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法医鉴定者行薄层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和分型。结果准确诊断并对134例鼻骨、98例眼眶和21例颅骨骨折进行分型。正确显示36例肋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24例脊柱骨折和27例四肢骨及关节骨折。利用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等技术鉴别陈旧性骨折18例。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骨折法医鉴定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伤害等级鉴定提供有力的法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鼻骨骨折螺旋CT3D成像与X线片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与X线摄片对比对鼻骨骨折法医学鉴定的价值。方法 使用SOMATOM BALANCE 1s螺旋CT机,对32例复杂鼻部外伤者2mm/2mm扫描,常规进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覆盖法(SSD)、容积成像(VR)方式。全貌显示受伤鼻骨骨折影像,并与常规鼻骨摄片比较。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纠正3例X线照片的假阳性和6例诊断骨折类型不准确。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诊断复杂鼻骨骨折块数目、移位,以及骨折类型优于X线摄片。  相似文献   

3.
头面部外伤后鼻骨骨折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比较常见,在侧位X线片上因影像重叠容易漏诊,因而传统X线技术在鼻骨骨折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对临床检查怀疑鼻骨骨折但X线检查不明确的检案都进行鼻骨螺旋CT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显示骨折处影像清晰,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4.
81例外伤性鼻部骨折的特点及其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鼻部损伤后骨折的特点、确诊的方法及法医学鉴定的相关问题。 81例以鼻部外伤为主诉 ,经鼻骨拍摄X线侧位片 ( 62例加做鼻部CT扫描 )检见有鼻骨骨折的患者 ,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单纯性线性骨折 19例 ,骨折移位者 11例 ,粉碎性、多发性骨折 4 0例 ,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或 (及 )伴眶骨骨折 11例 ;轻伤 58例 ( 72 % ) ,未构成轻伤 2 3例 ( 2 8% )。多数鼻骨骨折为粉碎性、多发性 ,且可伴有其它部位骨折。鼻骨X线侧位片只能明确部分粉碎性骨折及部分移位明显的骨折 ,CT扫描能确定鼻部骨折形态。  相似文献   

5.
刘学锋 《证据科学》2000,7(1):31-32
鼻骨骨折在头面部损伤中多见,以往鼻骨骨折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确诊.但由于鼻骨两侧对称,在侧位X线片上因影像重叠,往往容易漏诊,给法医学鉴定带来一定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于临床及X线检查疑有鼻骨骨折或骨折移位不明显的伤者,进行CT检查,其结果影像清晰,诊断明确,更容易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现将我们检查鉴定的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SCT对98例法医鉴定者进行薄层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成像(SSD)处理。比较MSCT与常规CT诊断结果。结果爆裂骨折51例(52.04%),直接骨折32例(32.65%),复合骨折11例(11.22%),未见骨折4(4.09%)例。常规CT漏、误诊32例(32.65%)。98例患者经MSCT检查明确诊断。二者诊断结果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66.00,P<0.001)。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法医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普通CT和X线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普通CT与X线3种检查法,评价它们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受检者(已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行MSCT薄层扫描并行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和MPR处理。统计分析MSCT、CT常规与X线检查在各部位骨折中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误诊率并行χ2检验。结果鼻骨、肋骨、四肢及关节、眶骨、颅骨骨折MS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CT或X线(P〈0.01)。MSCT与普通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普通CT与X线的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9.45%、70.27%和59.17%。常规CT、X线与MSCT诊断结果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MSCT对骨折的显示更准确,可作为法医鉴定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122例鼻部骨折X线和CT诊断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在鼻部骨折诊断中的优点。方法 观察 12 2例鼻损伤伤者的鼻部CT和普通X线片 ,对鼻部诸骨骨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 2例鼻部骨折 (鼻骨骨折 3 2例 ,上颌骨额突骨折 3 3例 ,鼻中隔骨折 9例 ,多发性骨折 48例 )均经CT认定。其中 40例因X线片漏诊直接通过高分辨率鼻骨CT薄层扫描认定 ;82例通过鼻骨侧位X线片显示有鼻部骨折 ,因存在骨折类型认定不准确和 /或有漏诊鼻部其它部位骨折可能 ,通过鼻骨CT认定。结论 鼻骨侧位X线片易漏诊、误诊鼻部骨折 ;鼻骨CT能避免鼻部诸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 ,且骨折认定准确。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疑难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en FM  Liu FH  Xu SY  Yan JJ  Hu BW  Lu H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9-140
目的探讨螺旋CT(SCT)三维(3D)成像技术在法医疑难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例骨外伤病人进行X线及螺旋CT3D检查,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性质。结果11例中,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34处,肩胛骨骨折1处,鼻骨骨折2处,掌骨不完全性骨折1处,左胫、腓骨骨折1处,耻骨骨折1处。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47处,肩胛骨粉碎性骨折1处,鼻骨骨折明显移位1处,排除骨折1处,上颌骨骨折1处,掌骨完全性骨折1处,左胫、腓骨陈旧性骨折1处,骶骼关节脱位1处,第5腰椎椎弓根骨折1处。结合三维图像,冠位状及矢位状重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线的部位、数量、性质和错位、复原等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应用对法医复杂骨外伤的客观诊断非常有效,优于常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0.
鼻骨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面部外伤后鼻骨骨折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比较常见,在侧位X线片上因影像重叠容易漏诊,因而传统X线技术在鼻骨骨折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对临床检查怀疑鼻骨骨折但X线检查不明确的检案都进行鼻骨螺旋CT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 PV 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显示骨折处影像清晰,准确无误。资料、方法与结果本组27例有明确的鼻部外伤,均为男性;其中拳击伤16例,钝器伤11例。病人仰卧于扫描床上,头尽量后仰,置于头托内,扫描定位线与鼻骨长轴平行,层厚3m m,120kv130M a螺距1.5,FO V24cm。扫描范围从鼻尖部至上颌窦后壁。扫描完毕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功能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366例法医鉴定者行MSCT薄层扫描并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分析技术参数和应用方法。结果采集层厚1~3mm,重建间隔0.5~1mm。SSD重建366例,其中细小骨折显示欠佳,4例眼眶重建出现“假孔”。21例关节分解后关节面显示清晰。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重建18例,准确鉴别新鲜与陈旧骨折。MPR重建366例,显示骨折326例。结论选择适宜的后处理技术并联合应用可更好的显示骨折,为法医鉴定提供高质量图像。  相似文献   

12.
Zhang DY  Zhu XY  Fang WM  Jin HT  Zou BX  Zhu JH 《法医学杂志》2007,23(6):431-433,43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肋骨骨折35例,分别采用X线摄片、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论35例检查都取得清晰的立体图像,且可以消除周围组织结构,单独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法医临床学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不同区段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被鉴定人共计163处肋骨骨折的骨折部位、影像学检查次数及其首次检出的影像学技术等资料。结果在损伤后早期(≤14 d)的检出率为65.6%。 X线对肋骨前段骨折的首次检出率76.2%,两次内检出率90.5%;CT首次检出率66.7%,两次内检出率80.0%。 X线对肋骨腋段骨折的首次检出率仅27.6%,两次内检出率58.6%;CT首次检出率54.3%,两次内检出率80.4%。X线对肋骨背段骨折的首次检出率63.6%,两次内检出率81.8%;CT首次检出率50.0%,两次内检出率70.0%。结论在肋骨骨折的鉴定中,应注意影像学检查的随访,综合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尤其在疑有肋骨腋段骨折的案例中,单纯X线摄片可能造成漏检,建议选择CT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部复合性骨折的认定、分型和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对86例鼻部复合性骨折鼻骨CT片(轴扫 冠扫)和有关病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将86例伤者按骨折种类分成鼻骨并发鼻部非鼻骨骨折(81例)和鼻部非鼻骨复合性骨折(5例)两类,然后再进一步细分。结论86例伤者中轻伤80例(93%),轻微伤6例(7%)。鼻部复合性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关键在于应按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146-1996)和《人体轻伤的鉴定(试行)》的有关规定或标准认定和分型,这样鉴定结论才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舌骨假阳性骨折形成的原因以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方法 整理12例在实际检案中舌骨假阳性骨折案例资料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结果 舌骨假阳性骨折主要是由于检验时人为操作(4例)以及先天性分离型舌骨(8例)误判所致. 结论 通过骨折周缘肌肉、软组织出血以及骨折断端检验,可以对人为操作因素致舌骨骨折、分离型舌骨等舌骨假阳性骨折与真性骨折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
Age determination is a major field of interest in physical and forensic anthropology. Among the different methods based on macroscopic skeletal study, the Iscan method, which analyzes the sternal end of the right fourth rib, is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We applied the Iscan method to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reconstructions of the sternal end of the right fourth rib on 39 ribs. The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on MSCT reconstructions was good (gamma coefficient equal to 0.86; value of the Krippendorff's alpha reliability equal to 0.79);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on MSCT reconstructions was also good (gamma coefficient ranging from 0.82 to 0.88; value of the Krippendorff's alpha reliability ranging from 0.78 to 0.86). We demonstrated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f bone samples and those of th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in particular regarding bone projections, morphology of the pit and of its rim. The accuracy of age estima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he Iscan method applied to dry bones and the same method applied to MSCT images. Determination of the Krippendorff's alpha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for the inter-error method confirmed the agreement between phase estimations obtained with the two methods (ranging from 0.55 to 0.71). The real civil age was comprised in 21 cases out of 36 for assessment performed on dry bones and in 23 cases out of 36 on MSCT reconstructions, which represented 58.3% and 63.9%, respectively. Use of MSCT reconstructions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offers many advantages: no bone preparation, no damage to bone material,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to living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钝器致鼻部骨折种类、骨折及其修复的X线与CT表现差异等特点,为鉴定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福建省古田县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95例成年人因钝器致鼻部骨折的实际案例,按基本情况、骨折部位、致伤方式、确诊方式、鉴定意见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不同损伤根据新旧标准得出的鉴定意见进行比对。结果 95例成年人中,男性87例,女性8例,骨折部位、数量与鼻骨解剖关系、受力大小和方向均有明显的关联,复合性骨折多见,X线检查无法确定的骨折,经CT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不同骨折类型按新旧标准鉴定意见有所不同。结论鼻部骨折数存在性别差异,外力大时易出现复合性骨折,CT检查明显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