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三原和他的“曙光计划”常银山,尚虹1994年元月的一天,中共榆林地委、榆林行署召开的1993年全区工作总结会正在热烈进行。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把他拥上了领奖台。他出任县委书记一年多,靖边县经济建设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好势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6581万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加强精冲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到2001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370万元,牧业生产连续8年获得丰收,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1.34元,比1996年增加831.07元。  相似文献   

3.
2000年5月,蓝利春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老家贡井区荣边镇种植大棚蔬菜,闯出了一条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去年7月1日,他被贡井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5.
李富  孙贵君 《实践》2011,(3):32-32
走进元宝山镇木头沟村,设施农业“花开正茂”,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漂亮,全村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村民通过扣棚种菜,“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目前每个暖棚平均收入1万元以上,每个冷棚的收入也达到7000余元,一栋栋温室大棚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6.
吴欣  何广 《当代贵州》2023,(6):62-63
<正>三都自治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不断为全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作出三都贡献。新春伊始,三都自治县大河镇合江村的反季节温室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各种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走进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棚里线椒、莴笋、朝天椒等各种蔬菜已经陆续成熟,翠绿鲜嫩的线椒挂满枝头、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7.
张健 《党的建设》2012,(11):56-56
小沟村位于卓尼县申藏乡东北部5公里处,村民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长期以来,全村6个村委会225户1053人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每亩不到300元的收入使得村民的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县里实施“一特四化”战略,新建1200座蔬菜大棚。县政府为每个大棚户从信用社协调贷款8000元,投入到日光蔬菜温室建设项目中。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3,(2):F0003-F000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于蔬菜产销的控制被彻底打破,全国范围的蔬菜大市场、大流通逐渐形成。温室大棚的发展使得许多蔬菜实现异地、常季栽培。大白菜逐渐由“主角”退居为“配角”,人们的冬储习惯在慢慢消退。  相似文献   

9.
<正>“技术发展得可真是快,现在我一年四季都有地种、有钱赚!”谈起村里新建的寒地新型免烧温室大棚,海伦市东风镇仁东村村民崔淑兰有一肚子的话想说。自2021年春季以来,仁东村的温室大棚便成了十里八乡大棚种植户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里一反常态不种蔬菜,却养了一棚棚的“虾兵蟹将”,效益竟远远高于种菜。  相似文献   

10.
“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息烽不仅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部分乡村还实现了“小康”。但直到2001年初,全县仍有6900户农户居住在茅草房和危房内,其中茅草房1952户,大约占全县农户数的4%,主要分布在边远落后的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严重制约着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01年3月,茅草房问题引起了刚到贵阳工作不久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的高度重视,他亲自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动员有关单位向该乡捐款10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消除人居茅草房工程”。随后,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十五”期间全…  相似文献   

11.
<正>干了十多年村支书的曲伟君,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他会因一群“虾兵蟹将”而带领村民闯出一片致富新天地。“别小瞧了它们,这帮‘虾兵蟹将’可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法宝’。”一个秋日午后,曲伟君来到温室大棚,指了指养殖池,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他嗓门不高,说起话来斯斯文文,却底气十足。自2021年以来,曲伟君带领村民打造的温室大棚,成了十里八乡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大棚不种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12.
首任县长王平同志黄天彬王平同志是垫江的首任县长,1980年病故。为了永远怀念他,垫江县委县政府将王平及同时来垫江任县委副书记的李万春的骨灰盒由成都运到垫江烈士陵园安放,石碑上刻着“王平同志永垂不巧”。每年清明节,县城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和居民都前往吊...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0,(12):26-27
近两年,公主岭市按照省和四平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要求和部署,把棚膜蔬菜小区和牧业小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收到了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以园区为主的温室大棚蔬菜发展到22165栋、25000亩,  相似文献   

14.
正20多年前的胡明,是四师六十九团出了名的贫困户。他先是跟着父亲在自家院子里学习大棚种植。后来,听说农四师农科所的温室大棚搞得比较好,他就跑去参观取经。运用新技术进行种植和管理,第二年就开始有效益。1991年他试种了秋辣椒,到11月底还剩20多公斤辣椒未卖完,他就驮到20公里外的伊宁市菜市场去试卖,没想到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共卖了300多元。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也更加坚定了胡明发展大棚蔬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致富之路     
依靠科技 发家致富 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工,从白手起家发展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大棚温室蔬菜种植,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成为女职工的骄傲。 王翠红夫妇来农十二师三坪农场蔬菜站前,从未种过蔬菜。1992来站后,承包了3座温室。由于缺乏种植经验,种植的蔬菜收入不佳。但她并没有灰心,买了大量的科技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10,(9):F0004-F0004
“一颗鸡蛋工程”,是王书东同志2006年在忻州市静乐县任县委书记工作期间,为解决农村中小学住校生营养不良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2008年他调任河曲县委书记后,又把它带到河曲,继续推广实施了这一工程。  相似文献   

17.
提起“蔬菜大王”赵新青,农七师一二六的人无人不晓。 刚一见小赵,就见个子不高的他正不顾严寒,在房外赶刷土暖气片。一问才知,小赵为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投资近4万元准备在占地3亩多的七个温室大棚内安装土暖气。 进入小赵的蔬菜大棚,记者立刻被满眼的绿色所吸引。只见芹菜、菲菜足有20厘米高,刚培育的辣子、西红柿、茄子苗也长得郁郁葱葱。 小赵深深地认识到:要想把自己的蔬菜大棚事业做大,首先要讲求规模效益,有了规模效益才能走出去,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07,(2)
广东省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许晓珠,作为第四批援藏干部,2004年7月来到有“高原孤岛”之称的墨脱县,任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两年多的时间里,许晓珠冒着高原路途的艰险甚至生命危险,走遍全县40个行政村,访贫问苦,体察民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了改变全县不通公路的现状,他翻越雪山河谷进行实地考察,在“生死墨脱路”上14次进出。经过他和有关同志的共同努力,墨脱得到国家建设资金1亿多元,筹集社会援建资全1700多万元,县乡公路建设列入自治区“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许晓珠是援藏干部的优秀代表,也是全体共产党员和各级领…  相似文献   

19.
情系帮扶     
2006年3月,杨福礼从省民政厅副处长岗位到东明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了解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是做好挂职工作的基础,是理清帮扶思路的关键。”来到东明县以后,杨福礼深入农村一线座谈了解县情,对民政厅帮扶东明的重点项目进行调研,到沿黄河滩区村庄企业实地考察。一年多来,他的足迹走遍了乡镇、企业、黄河滩区,撰写了30多万字的调研材料,完成了“村民自治与农村社区社会控制”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宁城县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的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国家贫困县,自古就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宁城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把宁城县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宁城县老百姓尽快地富起来,是当地干部群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1997年担任宁城县政府县长、2000年出任县委书记的钱海峰与班子成员一起,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和魄力,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适时提出和制定了“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五大亮点”工程、加快六大特色区域建设的工作思路,并对几大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全力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