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出现新一轮的热潮,在新加坡上市的民营企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香港、纽约的中资企业在海外的第三大筹资地。我国民营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民营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热潮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几经曲折,香港、纽约和新加坡等成为中资企业的主要海外筹资地。与之相应,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在新加坡止市的几家中资企业均为国有企业,1993年10月中远集团最先收购了新加坡…  相似文献   

2.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统计,2005年1~10月越南果蔬出口达1.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其中,越南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增长44%,对中国台湾省增长42%,对日本增长55%、对俄罗斯增长57%、对法国增长64%。预计2005年全年越南的果蔬出口将达2.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005年10月19日,新加坡政府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加坡交易所融资论坛”,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融资。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已达666家,其中外国公司占了约30%,上市公司市场总值达5000亿新元。今天的新加坡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而中国企业也越来越看好…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人爱吃鱼.据最近的一项估计显示,新加坡人每天消费的各类鱼丸、鱼饼和其他鱼类产品就达到60吨,可以整整填满一个游泳池!温文儒雅的林文才自豪地说,这池鱼丸和鱼饼,三成以上是由他的同协食品工业公司加工生产的.不仅如此,公司平均每天还有5至6吨的鱼制品出口到世界五大洲.林文才已经成了新加坡名副其实的“鱼丸大王”.最近,新加坡交易所已经批准同协食品公司在该国自动报价股市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4.
一、特准国际贸易计划(Approved InternationalTrade Scheme/AITs) 新加坡实行贸易立国的宗旨。国际贸易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多。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为继续保持和加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推出了《特准国际贸易计划》,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以促进对外贸易及转口贸易的增长。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公司每年只收10%的公司所得税: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纵横》2000,(12):35-35
中国春兰集团准备通过新加坡的区域总部,在印尼、越南和泰国投入总额4000多万美元的资金,设立电单车和冷气机生产线,并争取在新加坡家用冷气机市场取得5%至10%的占有率。 春兰(新加坡)控股公司董事水董玉莲表示:“新加坡公司目前正准备同印尼的P.T.Sarinatura财团合作,以分别控股50%的形式,在雅加达投资设立一条电单车生产流水线,投资总额为2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6.
序言本文的题目受了李赐安《新加坡走向国际》一书书名的影响。但即便与此有关,本文的主题却迴然不同。李指的新加坡“走向国际”,是说新加坡经济如何愈益受到跨国公司的支配。在这一过程和时期中,当地新加坡公司的重要地位下降了。而本文讨论的是新加坡公司的活力已恢复列了这样的程度:有些公司已把经营分布到其他国家并已取得跨国公司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工落难新加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少中国劳务人员带着美好的淘金梦想,前来新加坡打“自由工”,但最终发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场可怕的恶梦。最近,记者经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官员的引荐,与20多名身处困境的“自由工”同胞见了面,倾听他们诉说了在新加坡受剥削受屈辱的辛酸经历。“自由工”在新加坡属于“黑工” 在新加坡的建筑业劳务市场上,外籍劳工有 “公司工” 和“自由工” 之分。所谓“公司工”,是指与有关公司签约后获得了“工作许可证”的劳务人员。这些人为签约公司打工,在居留、住宿和收入方面都有保证。“公司工” 的被雇佣期也有明文规定,公司不…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战略与发展趋势作一分析。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有了一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跨国公司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然而,在上述时期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设厂并不多。1939年制造业的外国公司只有11家,1959年也仅15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经营活动,是随着新加坡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发展的。六十年代初,新加坡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与马来亚联合邦建立共同市场,以取得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92,(4)
证券市场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后期,英国殖民者就在新加坡建立了股份公司。1965年独立以后,新马两地只有一个证券市场。随着经济拓展和政治变化的影响,1973年新加坡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所,新加坡政府颁布了“证券业法”,保证了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金融活动的国际化程度最高,1977年新加坡已被列为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的第四个国际金融中心。资金出入自由,公司盈利前景较佳,为新加坡证券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截止1984年底,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公司已达25家,拥有107名股票经纪成员,89名经纪商,上市公司达308家。它对筹集资金和调剂金  相似文献   

10.
1965年11月10日,新加坡的英国报纸《海峡汇报》描绘11月2日到达新加坡的"美国七人高级贸易代表团",是为新加坡和美国之间的"深远贸易关系开辟渠道".美国商务部贸易事务司司长古丁堡担任了贸易代表团团长.其他团员是:林辛梅尔,(美国商务部经济顾问);薛勒,(一家科学仪器装备制造商公司主席);查理士·李维,(一家商品及商店管理公司的老板),查理士·布朗,(纽约佛罗金属公司经理);汤玛斯·杨克,(哥伦比亚船坞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主席);弗朗斯·法比克,(一家建筑机械公司经理).美国在新加坡经济渗透的主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的国营企业在当地称为“和政府有联系的企业”(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本文中简称为“政联企业”或“政联公司”,指新加坡政府拥有对投资股份控制权的公司。政府投资一般占公司资本的1/4以上。政府通过某个控股公司,主要是淡马锡及新加坡科技集团公司等对政联企业实行有效的控股。在所有的控股公司中,淡马锡是最大的一个。 一 政联企业的产生 新加坡政联企业的产生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 1965年,当新加坡刚取得政治独立时,国内经济中服务业占绝大多数,而制造业则相对十分薄弱(新加坡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1961年是11.5%,1980年是29.1%,1992年是27.9%),而且英国的消费  相似文献   

12.
梁东屏 《东南亚纵横》2000,(7):42-42,37
辆辆出租车 配备卫星导航仪在新加坡,如果你打电话叫出租车,你的要求是直上卫星的。 新加坡的康福出租车及黄色出租车里,现在基本上看不见一般出租车中常见的无线传呼机,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卫星导航仪”。 当顾客打电话至康福公司要求出租车服务 时,康福公司的调度员立即将顾客所在的位置发向卫星,顾客所在位置两公里方圆内的该公司出租车,立即可以以在车内所设置的“导航仪”上见到这位顾客的名字、位置,如果这位司机的位置输入仪器内,几秒钟之内,卫星讯号就会通知“中选”的那位司机前往载客。整个过程中,没有人需要讲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吴作栋(Goh Chok Tong)是唯一的第二位出任新加坡总理的人,他在1990年11月28日接替李光耀(Lee Kuan Yew)。他1941年5月20日出生于新加坡;他在新加坡大学就读经济学,然后在新加坡政府的经济规划部门工作。1969年,他在美国威廉斯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临时调任新加坡海王星东方轮船公司(Neptune Oriental Lines)  相似文献   

14.
虽然廉价航空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这个行业近来才刚刚起步。这种廉价航空方式不讲究排场,快速往返,应用廉价、网上订票和在飞行中饮食的方式直奔目的地,因此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以新加坡为例,仅2004年就创立了3个以新加坡为基地的廉价航空公司,即5月创立的惠旅航空公司,9月创立的虎航,12月创立的捷星亚洲航空公司。2005年7月,捷星亚洲和惠旅航空公司宣布合并成一家新公司。诚然,廉价航运的经济意义是明显的。首先,廉价航空公司是针对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亚洲内部跨国旅行而出现的。亚…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华族会馆,在二战结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包括战后初期的短暂恢复、新加坡独立后的低潮以及80年代以来的复兴。新加坡华族会馆的未来发展道路要以新加坡为中心,以继承和传扬中国文化为根基、以承接新移民为发展方向,并在华商网络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国际化,以此来开创新加坡华族会馆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近期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经济在80年代下半期以来,经历了两次的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长减速;1985/86年度和1991/92年度.1985年由于:(1)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衰退,国外需求减退;(2)1979—1984年新加坡建设高潮过后,以建设投资为中心的国内投资减退,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减速;1985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6%.为此,新加坡的政府采取了降低公司所得税、增加公共投资项目等财政措施,以求促进经济恢复.其后,随着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加速,新加坡的出口贸易额自1986年年中起转趋增大,新加坡经济趋向恢复.进入1987年以后,除了国外需求增强之外,国内需求也由于收入水平上升导致私人消费与民间投资增大而趋于增强,从1987年到1990年期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了加速.但是,进入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中医药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燕清 《东南亚》2001,(1):29-33
新加坡的中医药业 ,最早是由南渡星洲的华侨传入的 ,经过华侨先辈不断努力而得到发扬光大 ,可以说中医药业在新加坡的发展是新加坡华侨、华人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试图回顾中医药业在新加坡的发展历程 ,并就其现状和前景作初步分析。一、新加坡中医药业发展回顾(一 )新加坡中医药业的早期发展 (从开埠到独立 )中新之间最早的医药传播是以贸易为媒介的 ,宋元明清历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在向新加坡输入货物的同时 ,也把中医药传到了新加坡。在中新早期的医药交流和发展中 ,彼此引进了新医、新药来丰富各自的医学和医药品种。如新加坡的…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概览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新加坡便陆续出现有一些石化材料、涂料、医药制品、塑料制品等石化工业企业。70年代中期也已经有一些甲醛溶液、烷基树脂、涂料用树脂、酚醒、甲醛树脂、聚脂树脂、盐化乙烯树脂等化工工厂投产,但这些工厂的生产规模都很小,而且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1971年新加坡计划在阿逸美宝岛建立石化工业中心,要求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协助进行投资前的可行性调查,但由于1973年底出现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这一计划被搁置下来,直到1977年才又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1977年8月新加坡设立了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Petr…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和运用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以新加坡制造业发展历程为主线,在测算新加坡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变迁的成果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构了同时反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新加坡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探讨新加坡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