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年初以来,公司基层岗位的空缺变得越发严重。尽管每次都会分析招聘的各个环节,从人力资源规划到招聘渠道的选择、招聘方式、内部激励措施、职业生涯规划,终究还是不能将招聘工作从"应急救场"变成"长期规划"。其实招聘难的问题已经出现过多次,并非始于今年,但今年各类企业感触却格外深刻。记得2008年4月,公司要求马上招聘30名营销专员,  相似文献   

2.
招聘面试,对于每一个人力资源经理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然而有时候一些新招聘的员工,能力、素质、工作经验等各方面都比较符合职位要求,但往往在通知入职报到时,就"人间蒸发"了。也有一部分人员入职报到了,但在试用期内就主动离职,有的甚至在培训期内就主动离职。就这一现象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有竞争环境方面的,企业文化方面的,行业发展方面的,公司制度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对关键人才、稀缺人才的吸引是企业竞争中不变的主题,但是人才招聘过程中风险重重,比如存在人岗不匹配风险、应聘者信息虚假风险,还可能存在违反竞业禁止约定、隐藏犯罪记录等法律风险。尤其越是高端人才,其背后的招聘风险越高。所以,如何有效控制和屏蔽招聘风险,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背景调查在招聘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很多企业已经在招聘中由人力资源部门自身实施了背景调查,加上国内专业的背景调查公司的发展,其专业化的服务在帮助企业屏蔽招聘风险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我刊专访了太和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健,请他对招聘中的风险屏蔽与背景调查行业的发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校园招聘后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尤其对人力资源经理来说,不管你前期的工作做得如何出色、网罗到的毕业生如何优秀,入职培训后偏高的流失率足以湮没之前所有的付出。如何让毕业生在企业落地生根,如何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笔者认为,注重培训的细节之"软"要远远胜于强调技术之"硬"。  相似文献   

5.
"本公司大量招聘asp开发工程师、web开发工程师,有意者请私信给我"。日前,广州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微博上发布了这则招聘信息,很快得到众多"粉丝"的关注。时下,随着微博日益普及,人们不仅开始习惯使用微博随时表达、获取和分享信息,也让企业争夺人才的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微招聘"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6.
为何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 近来很多企业认为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而企业招聘时,尤其是关键岗位,出现了种种疑虑:为什么招聘时出彩的人才到使用时总"哑火"?选错人,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企业的代价是带来了人员招聘成本、培训开发成本、人员流动成本的加大,组织绩效低;员工的代价是职业选择的偏离与职业发展前景的迷惘、个人绩效低。  相似文献   

7.
校园招聘作为一种具备规模效应的外部招聘途径,已成为很多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招聘渠道之一。然而,许多企业在通过校园招聘引进大批专业对口、综合素质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的同时,却出现了试用期内新人离职率居高不下的现象。这既使企业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又使企业陷入了想招应届毕业生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但又担心为他人做嫁衣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波又一波招聘高峰来临,随着大批应届生进入就业市场,企业在招聘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这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企业一旦发生劳动争议,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来说,都需要付出维权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潜在的心理影响,诸多负面影响对企业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秩序极为不利。员工的招聘、录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中的重要环节,构建员工招聘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波又一波招聘高峰来临,随着大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企业在招聘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这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企业一旦发生劳动争议,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来说。都需要付出维权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潜在的心理影响。诸多负面影响对企业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秩序极为不利。员工的招聘、录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中的重要环节,构建员工招聘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极具现实意义。在这个环节,有不少法律实务问题,应引起企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理解招聘成本 很多企业都期望招聘工作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在确保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既降低招聘成本,又提升招聘效率。那么企业招聘到底要支付哪些成本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四部分:一是招聘的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11.
校园招聘是很多企业配置和储备人才的重要渠道,我们公司也不例外。当下,又将进入校园招聘季节,公司的校园招聘工作也将启动。笔者把几年来参加校园招聘的一些感受进行了梳理,以指导本部门今年的校招工作,也与同行进行分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校园招聘令很多人力资源经理感到头疼。它不像网络招聘,不满意可以随时重来,如果计划不好、执行乏力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校园招聘更像是一场年度集市,如果行动得不够早、策略不够高明,你就很难吸引大学生的目光,也就很难hold住校园招聘的结果了。或许你并不清楚如今的校园招聘应该"始于何时,终于何处",或许你还没有掌握提高校园招聘成功率的秘方,或许你可以通过本期的专题策划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3.
企业屡屡招聘,却虚设摊位、只招不聘。政府部门要加强招聘信息的审核把关。众多求职者千万要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人事月报》2014,(1):48-49
企业招聘顾问分两种:企业内部负责招聘的HR专业人员与企业外部的猎头顾问。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人才招聘顾问,在为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必须关注与平衡两个终端的需求:一方面把握企业客户端的需求,这通常需要招聘顾问从企业所属行业、公司内部运营、部门业务运作以及岗位具体工作等方面分析;另一方面进行人才端的需求与评估,即招聘顾问主动联系人才、吸引人才,了解人才需求及初步评估人才与企业岗位胜任标准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5.
日前,广东韶关千年寺庙东华禅寺的一则招聘广告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这则"我佛要你!"的招聘广告在发布5天之后,被点击100多万次,吸引了全球超过4000份简历。由此,朋友圈招聘再次成为企业和求职者的话题。记者发现,不仅朋友圈,微群招聘和微信公众平台招聘也不断被使用,当下微信求职招聘一时风头劲起。朋友圈招兵买马,越玩越新鲜"欢迎大家推荐靠谱人员,成功入职者公司和我个人都有奖励和回报。"广州  相似文献   

16.
校园招聘已经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一种招聘方式,校园招聘的公正性对校园招聘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总结了校园招聘的特点,指出了影响校园招聘公正感知的各种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对企业改进校园招聘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月报》2014,(5):30-33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提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并阐述了其必要性。从此,"独生子女"政策被逐步推向了历史高位,并深刻改变着此后30多年国人的传统家庭观、社会观、职业观。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当"单独二孩"的窗口缓缓开启,早已适应了在"独生子女"惯性思维下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是否乐于接受这种改变?不同人群给出了不同答案,尽管绝大多数职场妈妈们尚未表态,紊以“职场晴雨表”著称的招聘市场,却在第一时间有了反应——“是否有‘二孩计划’”已经赫然出现在一部分企业招聘的必答选项之中。  相似文献   

18.
俗语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员工离职的高峰期,同样也是企业招聘的高峰期。特别是今年,各行各业均呈现出回暖复苏之势,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人才。企业一方面忙于招聘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本企业员工离职的境况。面对员工离职,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我们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9.
鉴于网络招聘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无区域限制、资源丰富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此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却往往故意降低"门槛"、隐瞒条件、虚增人数、夸大待遇、自我吹嘘等等,让人感觉到谁都能前往试试,谁都有适合的岗位,即实施"海找",以便吸引更多人前来应聘,且能在保证人员的前提下好中选优。殊不知,结果却给自己惹来麻烦。  相似文献   

20.
企业人才招聘中伦理缺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涛 《湖湘论坛》2004,17(3):86-86,88
一、企业人才招聘中伦理缺失的表现形式现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尊重人才的风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不少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短期的目标,做出了一些有损劳动者利益,最终有损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不道德行为或伦理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目的在于扩大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如今的人才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在招聘现场,招聘企业摊位前往往人头攒动,应聘者如潮。这种状况在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也使求职者成为了一种弱势群体,为不良企业的不道德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