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2.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一例外把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比作“舟水缘”。《孔子家语’五仪解》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相似文献   

3.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来讲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其用心可谓良苫,然其背后总难免不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承载着微者心灵扭曲不安、巨者历史掩饰失真的沉重代价。一代又一代的所谓好人或日奸者就是在这样自觉不自觉的“集体作伪”中生息繁衍了数千年。  相似文献   

4.
鲁雯 《思想战线》2021,47(3):55
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 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 一方面是在历史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也必然在历史中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没有义务, 为他人对“原生态” “本真性” 的想象而生活在“过去” 。只有激发和尊重其文化自觉, 避免以他者想象的历史传统强加于人, 人类学方能不偏不倚地介入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使之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5.
读吏与明智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先生有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明智”者,心明眼亮之谓也。他所说的“史”不知是否包括中国的历史。唐初著名的政治家魏徵先生则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他所说的“古”,大概指的就是文字留存的中国历史了;千古兴亡事,过眼似烟云,倘不凭借寿于金石的文字,又怎么能够以之“为鉴”呢?这么说来,读读中国的历史,也是“可以明智”的。  相似文献   

6.
“名将不两代,文人无世家。”这是从久远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格言。的确,父子两代同为名将者,历史上很少;而祖孙三代都是名将就更鲜有了。“岳家将”、“杨家将”、“呼家将”之类,不过是小说家笔下创造出来的文学系列人物,体现着老百姓崇敬英雄、期待渴望英雄的美好愿...  相似文献   

7.
《福建通讯》2002,(2):1-1
人才问题,是一个史论浩瀚的古老问题。先哲先贤曾给我们留下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等传世箴言,还给我们留下了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等千古美谈,纵观历史,得失治乱,盛衰兴亡,无不与能否选贤任能息息相关。虽然古今悬隔,形势各异,但是这个道理相同,启迪意义犹在。  相似文献   

8.
张琪  马秀鹏 《求索》2014,(2):133-137
莱辛在《什卡斯塔》等太空小说中,描写了太空女性的生存状态。老人星宗主国妇女与什卡斯塔被殖民女性都是他者;但有差异。前者是“属下”,是帝国父权制的他者,是帝国优秀男性的对立面;无名无姓,缺席历史,哑言无声。后者是“属下的属下”,既是帝国殖民文化的他者,也是本族男权社会的他者,无影无声,被历史遗漏。莱辛在《什卡斯塔》等作品中展示了太空女性他者被压抑的话语权,揭示了20世纪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经验。  相似文献   

9.
冯兴振 《群众》2011,(10):87-88
“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是先哲纵观人生成败、历史变迁得出的宝贵经验。知足,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参照系,解决好心态平衡问题,做到常心自律。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通行“人民创造历史”的说法。黎鸣在《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光明日报》1986.12.17)一文中对此提出了质疑。黎文认为,人类的历史是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历史,是“信息量不断增殖”的历史。因此,历史不是多数人创造的。因为多数人是历史的“模仿者、学习者,重复者、因循者”,而不是创造者。黎文认为,“单纯模仿、重复、循环的操作不仅不增加社会  相似文献   

11.
西方历史哲学的方法论谬误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朱红文一中华文明的“他者”形象在中西两大文明的关系上,中华文明一直处于被认识的地位。中华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外的“他者”、“非我”,其形象折射着西方人的幻念和贪欲,也反映了西方文明理论的理性主义偏执和片面性。西方...  相似文献   

12.
政权与民心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警语。,不管是当政者还是“进谏者”。也从未停止探索良政善治的脚步。2000多年前,孟子已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0多年前,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针对黄炎培的“天问”爽朗对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13.
陈斌华 《两岸关系》2009,(12):42-44
正如诗人普希金的诗歌所吟:“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今日之新闻,乃明日之历史;新闻工作者们,及时报道和评论了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切,更是历史的叙述者,记录者与瞭望者。  相似文献   

14.
王福明 《春秋》2013,(1):41-42
程颐云:“诚则信矣.信则诚矣。”诚实就会有信誉,讲信誉就是诚实,可见“诚”与“信”互通相连。“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人之所助者。信也。”诚信是经商之魂,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早期以荣成人为主流的北京烤鸭业近200年的兴衰发展史。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漫谈古代帝王的称谓中国历史悠久,历代君主帝王颇多。在电影、电视、戏曲节目中,封建帝王一出现在臣僚面前,就自称“朕”、“孤”、“寡人”、“不谷”。这是什么意思,有些年轻人不甚理解。据史载这些词的含义;“孤”即独自一人不能罕众之意;“寡人”,寡者少也,即...  相似文献   

16.
话说英雄     
话说英雄张兢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解释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动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宋人苏东坡在《代候公说项羽辞》中有言:“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由此而来。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强有力地冲击着华夏大地,历史对每一个跃跃欲试、敢于干一番事业的弄潮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人...  相似文献   

18.
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诠释尽管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进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时代发展到今天,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人物当然是英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 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概念, 因为, 中国 “ 道理” 之大者从 “ 田” 而来; “ 田理” 不仅涉及社稷国家的政治, 与传统社会认知、 伦理价值相通缀, 更关乎民生大计。 以 “ 田” 为切入口, 可“以透析我国一些重要领域与之历史关系, 确定今日“传统创新” 之基理。  相似文献   

20.
孙雯 《政协天地》2012,(12):32-32
凡登泰山者必访曲阜,先贤孔仲尼与泰山齐名,成为支撑起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两根砥柱。而到曲阜,有三个点是游客必选的,那就是孔庙、孔府、孔林。在“三孔”,人们通过膜拜杏坛、倾听孔训、祭奠孔氏,重温孔子的“五常”、“六艺”,加深对这位“万世师表”的认识和认同,更领悟到弘扬孔子教育精神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