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以励精图治而闻名天下。近读《说苑·臣述》,对其中一篇《晏子逐高缭》短文颇有感触。文章大意是: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人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要辞退他。晏子左右的人为高缭鸣不平,晏子说:“我晏婴  相似文献   

2.
据《说苑·臣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有一天突然辞退了在他手下当门客(幕僚)三年之久高缭,其他的士大夫对此深感不解,问道:“高缭在你身边做事三年,从没办错过事,你不给他奖励也就罢了,为什么还将他辞掉,这样做太不合情理吧?”晏子回答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弹直,用斧头来  相似文献   

3.
明代张居正曾说过一句颇有辩证思想的话: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近读晏子治阿的故事.恰好可作为这句话的注脚。据《晏子春秋》记载:当时尚未成名的晏子被齐景公任命为东阿的地方官,三年以后,晏子的坏名声就传遍了整个齐国(“毁闻于国”),齐景公很不高兴,决定免去晏子的职务,晏子请求再干三年,并保证一定会得到国人同时称赞(“誉闻于国”)。景公答应了他,三年以后,果如晏子所言。景公非常高兴,决定大大奖赏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并明确指出:过去治理东阿,因为修筑道路、举贤任能、…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在其手下为官3年、一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说:"我是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用斧头来砍,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缭3年来看到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5.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位科学巨人,只要拥有一个"点",就可以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那么,这一个点对于一个公司、一个职场人又意味着什么呢?年初,人们往往会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这一个"点"意味着什么呢?我看,这一个点,就是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6.
今年人们运用高科技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小到手机,音响,大到汽车,有许多令人眼花缭知己的新功能,但有些功能并不实用,有的你也许从来就没有用过。这是不是一种高科技浪费?  相似文献   

7.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的名臣,他足智多谋,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被委任为东阿地方长官。只任职三年,就有好多人四处告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包括其手下和身边左右的人,都告晏子治理东阿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齐王召见他说,我也无可奈何,虽然我知道你有本事,但众怒难平,只有罢免你了。晏子很严肃地立下军令状,保证能让齐王在全国听到晏子的好名声。三年后,果如其然,齐王很高兴,大宴群臣,就要提拔重用。这时,晏子向大家说,过去三年,我尽全力为老百姓做实事。修路筑桥,动用民力,整顿社风,那些懒惰…  相似文献   

8.
中文月课     
中文月课Yanzi多年以前,齐国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在都城大门旁边另开一扇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他说:“出使到狗国的,从狗门进。我现在出使楚国,不该从这扇门进。楚国的礼宾官只好引导他从大门进入楚国都城。晏子见了楚王,楚王问他:“...  相似文献   

9.
违法必惩     
违法必惩古意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岷州(今甘肃岷县)都督高甑生因犯罪被处以流放,有人出来替他说情说:"高甑生是立过大功的人,请赦免他。"唐太宗李世民说:"治理国家应该遵守法制,处理事情应该有统一的原则,我如果赦免了高甑生,就等于开了违法不惩的先例...  相似文献   

10.
(一)1949年11月,农工党全国五次干部会议期间,毛泽东曾在接见会议代表时纵谈"过三关"。毛泽东说:"我说的过三关,可不是杨六郎的那三关呐。哪三关呢?第一关就是战争观,已经基本上过去了,这一关你们大家都过得很好,经受了战争  相似文献   

11.
说到幸福与政府的关系,我周围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我:"得了吧!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政府何干?"另有一些遭遇过一些不顺的人有时会蹦出这么一句偏激的话:"别扯啦!我看政府就没给我们什么幸福!"他们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真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相似文献   

12.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过去曾经有过几种说法,有的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有的说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的说是需要与生产的矛盾,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又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三位归国藏胞访谈录朗杰,多穷藏族有句俗语:听话要听老人言,饮茶要品茶滋味.笔者近日在拉萨访问了年过七旬的三位归国定居的藏胞。尽管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叶落归根。丹巴赤列说:"仅仅嘴上说,等于水上泡"在拉萨八廊街南侧居民大院,我们...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手下为官三年、一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却说:高缭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所以我只好把他辞掉。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无独有偶,解放初期,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每遇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都想听听秘书的意见,可某秘书总是唯唯喏喏:“首长决策英明,太好啦!”久而久之,陈毅感到听不到不同意见的危险性,于是便将那位秘书调离了岗位。常言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要改正过错,一方面当然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己发现并改正过错,另一很重要的方面则是要靠同志之间…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 晏子使楚时,楚王为了羞辱晏子,说楚国的小偷都是齐国来的。晏子则反唇相讥说了一则“橘过淮则为枳”的著名寓言,一下将了楚王一军。晏子所说寓言含义非常深刻.揭示了环境对于人的塑造是何等的重要。其实,在干部任用过程中,也经常会碰上类似于这样的情况。一名干部,在某一岗位上.或在某一地方工作起来总是那么不顺。结果是,上级不高兴,下级不满意,自己更是憋了一肚子气。耐人寻味的是。一旦换一个工作环境,那位众人眼中的“庸人”却往往能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7.
未羊 《同舟共进》2011,(9):78-78
倘若有人问:"你爱国么?"很多人可能会说"爱";若又问:"持不同意见是爱国么?"一些人可能会说"不是";若再问:"你会对国家提意见么?"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会"(有意见烂在肚子里也不会当面提)。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爱国就要说国家好,说国家不好就是不爱国。国民要与国家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喜欢提意见,那就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甚至可能成为"罪人"。  相似文献   

18.
说话     
《政协天地》2011,(4):27-27
一 所以要讲"说话",是因为我们履行政协的三项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都要通过"说话"来实现。其中,有的只是口头说,有的只用文字表达,还有的则是两者结合,即读文字稿。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国十条"),主要规定包括:对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相似文献   

20.
"枕边吹廉风"说于永军公安法制言论有奖征文新近从报端看到,在一些地方,有的召开"夫人会",恭请夫人们多在枕边吹风,当"家庭纪委",帮助当公仆的老公拒腐防变;有的在夫人们中开晨"廉内助"活动,念好"廉政家庭经",帮助在领导岗位上的老公过好"权力"、"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