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期说法     
云鹤 《中国保安》2009,(7):44-47
娱乐场所应向毒品说不! 案例: 陈宏是一家娱乐场所保安员,主要负责疏导门前车辆以及协助内部工作人员搞好安全工作。娱乐场所主要的经营项目是KTV,一到周末就有许多年轻人来这里消费,生意还算红火,老板给员工也不时地发些奖金,这让陈宏工作起来很卖力。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一个包房内的客人因为一些事情扭打起来,陈宏被经理叫去拉架,当把客人连说带劝的拉走后,陈宏发现包房内的桌子上有白色的粉末。这样的情景在电视上看多了,他很快想到这可能是毒品。陈宏没有言语,随后他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告诉了经理。经理无奈对他说:"你就当什么都没看见好了。"经理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桑平起 《人大建设》2012,(10):56-5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人道的本质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永葆生机。这也是对开封市人大代表、华建集团董事长李建创业经历的评价。李建的精神力量源自拼搏进取、永攀高峰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给予了他奋斗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古城开封涌现出了一批"自力更生、艰苦开拓、无惧无畏"的创业者,李建就是其中一员。他怀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壮志,  相似文献   

3.
朱宗保 《人民公安》2012,(18):41-41
我也有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因为他是一名派出所民警——老徐。 《大话西游》里,师傅唐僧的话痨功夫,实在是令人忍俊不止,佩服不已。很荣幸,我也有这么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他是派出所民警老徐。 刚从警时,我对调解那些家庭、邻里、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很是头疼,一丁点大的事情,没完没了跟你扯.我话说轻了解决不了问题,说重了还被指责态度不好。可许多难题到了老徐那里,却是迎刃而解,化千戈为玉帛。我向师傅取经,他说:“调解纠纷就像医生看病,语言交流是必须的过程,不然你怎么能发现病灶在哪里?不知病灶怎么对症下药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密切注意老徐工作时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4.
野山 《就业与保障》2006,(11):17-17
林君在一家小公司当副理,最近感到非常厌倦与苦恼,特别是和经理张君的相处越来越不融洽,经理老是找他麻烦。他兴起了想要另谋高就的念头。他暗中注意征才广告,也托朋友替他介绍,希望能找到一个待遇和职位都比现在好的工作。有一天,一位好友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某家大公司正有一个经理职缺,不仅待遇好,而且很有发展远景:但坏消息是条件严苛,他的经历根本不符合人家的要求。在失望之余,他忽然灵光一闪,而露出了微笑。因为他发现,经常找他麻烦的张经理倒是很符合对方的条  相似文献   

5.
王符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十分关注现实问题,也非常关注政治法律问题,对司法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他从"天人合策"的角度论证了司法的形而上根据"天道",认为用司法手段对犯罪的惩治不仅是恢复受损的人间秩序,同时也是恢复受损的自然秩序。他认为,司法的作用在于除暴安良、"劝善消恶",司法的最高目标在于"致太平"。虽然他认为治乱世可用重刑,但仍将司法定位于辅助德化,即所谓"尊德礼而卑刑罚"。他认为,司法官员应当具有谨慎、正直、清廉的品质,做到"平赏罚而无阿私",追求"政平讼治"的境界,通过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促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过去,蓦然回首,顿觉世界变得日益"动荡"。残酷的阿富汗战争、美伊战争至今余波未平,全球反恐战争、索马里海域反海盗也是越"反"越猖獗,巴以冲突、印巴矛盾、南北韩摩擦等都可能随时引爆区域性战争,世界和平似乎永远只是一枚橄榄枝,弱不禁风。而无形的战争更是随处可见、愈演愈烈,经贸碰撞、汇率大战、货币战争,这不仅仅攸关各国政府和大小企业,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影响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干部人事月报》2011,(2):15-15
多年前,我主管的部门缺少人手,当时,我聘用了一名实习生小A,因是同事推荐,所以未经面试直接上班。他是一位"三流大学"的大四学生,相貌也很普通。他住得很远,但每天到班上很早。我们当时手头的工作很忙,所以也没有人专门负责带他,他的上司就直接扔给他一堆活,大概解释一下,让他自行解决。他绝对谈不上聪明,学习东西也不快,但总是一个人闷头想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3,(12):70-70
每当绩效评估之日,也就是员工和经理人头痛之时。员工觉得虽然自己在很多地方有待提升.但工作上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工作很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希望能够得到经理的认可。经理也有自己的考虑,虽然员工今年业绩还行,可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把这些不足指出来,能让他成长得更快。可是,该怎么跟他说呢?  相似文献   

9.
韩煜 《今日浙江》2010,(18):62-62
"糊弄"一词,在字典有蒙混、将就的意思。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以"墙上芦苇"与"山间竹笋"为比喻,为"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画了一幅像。如果我们也为"糊弄官"画像的话,同样可以打几个比方:"糊弄官"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装腔作势,貌似"卖力",  相似文献   

10.
某乡镇干部工作很负责、肯吃苦,理论水平也很高。可是在一次民意测验中,群众却给他一个低分。究其原因,一位农民说得很坦率,此人在8小时外不注意自己的干部形象,“业余形象”差! 笔者深为这位干部感到惋惜。到农民群众中间走一走、听一听,确实发现有些干部上班时间既认真又卖力,是一副干事业的样子,可下班后却与上班时判若两人。有的打牌、搓麻将,烟雾缭绕通宵达旦;有的酗酒划拳;有的议论这、议论那,埋怨这不  相似文献   

11.
<正> 时下,一些官场内的葬礼越做越大,越搞越隆重。大肆操办葬礼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葬",而是为了"礼"。从4月16日开始操办到4月19日早晨出殡,一场豪华葬礼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论是百余辆高档轿车的蜂拥而至,一个个看上去很厚的"随礼信封",还是高高搭起的6座"舞台",卖力演出的5  相似文献   

12.
超越平凡     
初见到卢东景先生是在他去山东的前几个小时,觉得他除了神采奕奕,笑容很灿烂外,真的很平凡,谁又知道他这样一个青年却是“通州新兴有多金属加工厂经理,华宇电气工程公司经理、新星集团经理”等众多头衔,谁又能想到十年前的他只是一名贫困农村青年呢?  相似文献   

13.
压力:无形的痛苦22岁的她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公司经理、她的顶头上司是位33岁的成熟男性。虽然经理周围有很多女孩,但他谁也没有看上,只相中了她,因为他和她很谈得来。这个女孩也被经理的魅力和年轻有为所吸引,但她说她不能自由地和他发展关系,似乎在她心底埋藏...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朱有财和李明远都属于外地到北京的务工人员。二人相识但并不熟悉,仅是在路上遇见时互相打个招呼。马上就要过年了,朱有财依然手头拮据,时时惦记着能找机会捞点钱花。一日,朱有财在路上看见李明远,猛然心生歹意,装作非常热情地凑上去和李明远打招呼,并面露难色地说:“明远,我手机没有电了。正好有点急事,能不能借你手机用一下?”李明远一听,心中很不情愿,但又想抬头不见低头见,碍于情面,就借给他用用吧。李明远一边递手机一边还说“:就在这儿打,尽量快些,我还有别的事。”朱有财满口答应,但恶意已然涌上心头,他接过手机转身就跑。李明远愕然了,连喊“手机——抓住他!”可终因事出突然,阻拦不及,朱有财轻易就逃脱了。等到公安机关将朱有财抓获时,李明远的手机已被卖掉,所获钱款也早已挥霍殆尽。  相似文献   

15.
她从18岁开始放电影,38年坚守着农村放映这块主阵地,坚守着一块普通的银幕痴心不改,越干越有劲,越干路越宽。她把为群众多放映一部好电影、让群众多看一场好电影作为人生道路上最大的幸福和乐趣,用一部部电影串连成自己精彩的人生。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经理、开封县电影公司经理郭建华。作为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村文化阵地的守望者、精神家园的建设者、科技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相似文献   

16.
张明生可真是忙。4月6日笔者登门采访他的时候,这位著名的水彩画家正在他的画室里紧张地工作。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78X54平方厘米的以九寨沟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他介绍说:“台北明道画坊吴先生于两周前跟我定购了24张画,4月10号成交,现在还有6张没有完成。5月中旬吴先生还要定购25张。另外,昨天晚上台北明爵艺访李明控先生也从台北打来电话,准备成批购买我的水彩画”。自从1993年张明生的水彩画在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画廊展销被台北明道画坊老板吴明道注意后,吴先生于1994年起就与张明生开始了业务往来。由于台湾美术界和收藏家很喜欢…  相似文献   

17.
他的身份有点特殊:他是深泽县政协常委,却在省直工作;他的工作很繁忙,却又笔耕不辍,写出大量文章和诗词。他就是省商务厅外贸综合经销处经理兼省外贸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明远。  相似文献   

18.
洗盘子现象     
《时事报告》2012,(1):67-67
某餐馆有个规矩,收下的脏盘子要洗四遍。一天,新来了一位打工者,他发现盘子洗到第三遍的时候,已经很干净了,于是他简化了操作程序,每个盘子只洗三遍。这样他的效率就比别人高,老板也很高兴,奖励了他。这个"聪明"的做法启发了其他店员,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我在与江西省九江市一江之隔的湖北省黄冈地委工作,去九江的机会较多,对"黄知真"这个名字很熟悉,知道他那时是江西省委负责人。但是,久闻其名,未见其人。我初识知真同志是1978年。那年,他调任湖北省委书记(主管农口工作)。当时,我在农口工作,与知真同志有了直接的工作关系。知真同志调来不久的一天,我到东湖宾馆翠柳客舍(知真同志临时住处)向他介绍湖北农业情况。开始,我对知真同志还有几分生疏感,但谈着谈着,我觉得他平易近人,彼此也就越谈越融洽。结束时,他说:"湖北是革命老区,是红一、二、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着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很平常的人,但却是我多年写作生涯中,一个让我越写越感动的人。他的事儿其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而正是从这平凡和普通里,表现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他的故事每天仍在发生。他是一位纪检监察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