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竞争十分残酷的职场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压力过大,受情绪的困扰,影响到工作才能的发挥,并进而影响到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据一些成功人士的实践体会总结出的摆脱心理困扰的方式,大家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
杨孝文 《小康》2006,(4):90-90
换只手刷牙,闭上眼洗澡,7天就能变聪明现代社会职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一向以追求高效率著称的日本,竞争更是残酷。为了保住在职场上的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加入了锻炼大脑的行列,“练脑热”应运而生。日本的企业家、职业女性、中年人是特别热衷于锻炼大脑的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大脑退化”的感觉,觉得自己的脑子似乎不如以前转得快了。据专家分析,这是由于人们长时间做某一种机械化的工作,使得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电脑和手机大肆闯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这些现代化的玩意儿大量地取代了大脑的劳动。用脑记忆或动…  相似文献   

3.
职场竞争可谓激烈,职场人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职场的边缘人士,久而久之被“抛弃”。一方面,职场人必须想方设法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避免被淘汰;另一方面,职场人必须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营造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职场氛围。职场必须时不时淘汰~些人以保持新鲜的血液。那么职场中哪些人容易被淘汰呢?  相似文献   

4.
身为职场人,多少都会面临"外界的诱惑",希望固定工资和额外收入都可兼得,上班创业两不误。与此同时,职场引申出在职员工的"第二职业",由于"第二职业"的身份得不到企业认可,一直处于隐身状态,被职场族统称为"地下创业"。职场人士对"地下创业"究竟如何看待?他们是否已经计划"地下创业"?促使他们进行"地下创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刊联合智通人才网对200名职场人士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职场竞争、婚恋的挫折与不幸……随着现代人的精力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白领都渴望“逃”出喧嚣的大都市,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小住,借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如今,女孩艾玲就能让你好梦成真,她在海南岛的深山老林里,开了一家野性十足的“帐篷旅馆”,让现代人去过新鲜而刺激的“原始”生活。没想到,短短3年就赚了120多万元。她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全文奕  郭圣林 《前沿》2012,(2):153-154
"的士"与"出租汽车、计程车、德士"等相关同义词群的竞争,直至最后胜出,显示了新词竞争和选择的基本趋势。文章分析了这组同义词群的使用频率,并从语言和社会两个方面探讨了"的士"一词崛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均等的公平观是与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在市场经济的分配领域,市场的分配是公平的基础。社会公平首先就是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起点上的机会均等和竞争环境的机会均等。在残酷的竞争中,社会公平要求在竞争结果中保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除此以外,社会公平还应考虑到竞争优胜者与社会的关系。总之,只有能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公平观才是健康的、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今天,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很多企业出于生存考虑开始大幅度裁员,全球人力资源显现出“过剩”迹象,对于原本“供过于求”的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作为员工的我们,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保存自己已成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首要问题。其实,职场危机不是金融危机导致的,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有正确认识它,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容应对职场危机。  相似文献   

9.
据央视一份调查显示:社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企业残酷生存法则、社会文化配套的缺失,种种现实的矛盾在现代工企业里滋生集聚,长期累积将引发劳资摩擦以至突发事件:因此,从员工的角度,如何让员工在职场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坚定地走下去。再次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被称为丛林法则。如今这样残酷的生存法则,也被用来形容职场无处不在、逃无可逃的竞争——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模式化的“幸福生活”,有的人在沉重的压力下,成为“工作狂”,干起活来“不要命”,甚至导致“过劳死”;有的人拼命奔忙,患上了鲜为人知的“匆忙症”;有的人面对职场生存法则,失眠、沮丧、忧虑,长期亚健康,直至被“抑郁症”击中。  相似文献   

11.
职场是"求达"的地方义利关系是人人都回答的问题义是约束条件,利是目标函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职场和学校的一大不同在于,学校是"求真"的地方,而职场是"求达"的地方。什么是"达"呢?"达"就是效率、效益或利益,也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简言之,就是求利,为组织求利,为个人求利。所以"义利关系"问题是所有身在职场的人都要回答的问题,根据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或她是不是一个真的君子。关于义利关系的争论在中国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了,有人主张"重义轻利",有人主张"义利并举",也有人主张"利字当先"。  相似文献   

1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银发"浪潮,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据重庆市老龄委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512.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6.32%。老龄人口数据,比上年度增加21.27万人,增长4.3%。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年轻人在职场、生活中已压力重重,家里的父母逐年衰老,尤其是那些远在天南海北打拼、逐渐融入城市的孩子们,年迈的父母大都留守在农村,远隔千山万水,电话线的传音可以沟通亲情,却不能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伴随着中国社会几十年巨变,乡镇"八大员"、民办教师、非规范征地农转非人员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农村"空巢老人"急速增量如何解决保障?民间资金进入社会养老领域溃不成军缘由何在?……这些都是横在老人获得有效保障前的诸多问题。面对如此众多而具体的问题,如何实现养老"突围"?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希冀助推国家新政迅速落实,也对全社会养老服务有所推动,真正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3.
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当时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狼来了"。表现了人们对"入世"后即将到来的全球竞争充满了不安与恐惧。 为了能很快适应即将到来的竞争格局,中国从政府到企业,都开始对WTO规则进行学习,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给省部级的干部办班,介绍相关知识。同时,国家有关部委还举办了加入WTO的知识抢答,短短两个月内有500万人参与了WTO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后,铁路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挑战。作为紧密依附铁路的货运代理业,将要面对适者生存、强者发展的残酷竞争现实。冷静分析形势,及时采取对策,趋利避害,尽快完善和发展铁路货运代理业,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中年期是指4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般人都说中年人为强者,认为中年人事业有成。家庭稳固、责任重大,是成熟的阶段。理应能处理所有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职场人自身健康的退化。40岁左右的职场人已经迈入了职场“更年期”,在心理、思维和工作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人甚至步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凡事要顺势而为。对"顺势而为"应该做怎样的理解,怎样顺势而为地在职场工作呢? 假如时光能够允许我在职场从头再来,曾经的岁月和感悟告诉我,职场工作顺势而为,不仅需要履职·定向,还需要协调·勤奋。  相似文献   

17.
王红晓 《前沿》2011,(1):128-1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19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在进入21世纪后,东盟各国的税制改革、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着国家之间的税收竞争态势。东盟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比较大,与中国形成了税收竞争态势,应引起重视。加强自贸区的税收协调,避免成员国之间的有害税收竞争,是推动自贸区内各国之间货物、人员、服务、资本进一步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唯发展主义的思想迷误与逻辑悖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君 《前沿》2010,(19):147-154
无论是"控制自然"的思想还是发达国家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未能卓有成效地避免或者化解生态环境危机,我们的时代已然面临严重的发展难题和发展危机,甚至可能演变成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社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豁出生存求发展"的残酷竞争、恶性循环和病态逻辑之中。对唯发展主义在思想上的迷误和逻辑上的悖谬进行理性地揭露和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朋友的聚会上,大家除了家长里短之外,更多的会八卦一些所谓的"负面"消息,当然绝大部分会与行业里那些著名人物或者名声在外的那些强者有关。或许这个社会仍有相当的"封建"意识,人们对男人在职场的坏名声并不会咬牙切齿,因为总有人能替他们找到各色开脱的理由,诸如:男人风流,因为他们生理上是男性;男人贪婪,因为他们压力大;男人好权,因为他们有社会责任;男人善斗,因为他们有雄性激素……。  相似文献   

20.
说起暴力,你想到什么?拳打脚踢、鼻青脸肿……那么,冷暴力呢?套用三流泡沫爱情剧的"经典"对白":你可以打我,可以骂我,但我最受不了你冷落我、不理我。"——对,这就是爱情冷暴力。这种行为不动手,不骂粗,以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为武器,杀伤力甚至比热暴力更胜一筹。"冷暴力最常见的是家庭冷暴力和教育冷暴力。但你可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形形色色的冷暴力行为每天都在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