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全面调整“鼠、畜、草”三者关系研究表明,人类对草原的过度利用是草原鼠害加剧的主要因素,而鼠害加剧又使草原进一步退化、沙化。鼠害防治的根本是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把中心转移到结合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实现除害增益上来。2.加大“三源地”草原鼠害的治理力度(1)以保护“水源地”为主的草原鼠害治理行动。草原地区主要害鼠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和喜马拉雅旱獭等。其危害不仅仅是与牛羊争食、消耗大量牧草,更严重的还在于数以亿计的害鼠成年累月地对草地挖掘、啃噬,破坏植被、破坏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及小气候变化,威胁着畜牧业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2.
正合理有效地恢复和重建退化草原,将草原生态恢复与草地生产力提高紧密结合,在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大前提下,大力推动环境友好、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草食畜牧业,是目前草业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一、我国草原现状及存在问题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占国土面积的40.7%,大约为4亿公顷,跨越多个水平和垂直气候带,自然条件复杂,植物资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人类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储存库。根据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正以草原生态平衡原则出发,从遥感监测草地生产力,到设立电子虚拟围栏,到羊群的放牧监控管理,到舍饲管理和全混合日粮(TMR)配方补饲,再到最佳出栏时间调控,全程实现智能化管理,就可改造我国传统落后的放牧管理,实现放牧管理制度的转型升级。一、放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当160万年前人类先祖走出森林,走向草原,随水而迁,逐草而居,草原便成为人类赖  相似文献   

4.
一、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恶化的原因 1.人为原因。首先是人类的介入导致了植被的破坏。植被被破坏的第一个原因是滥挖滥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了,但许多人也在利益的驱动下显得有些不择手段了。据有关资料反映,从80年代初每年进入曲麻县采金的人约6万人,1988年高潮时达到11.38万人。由于缺乏管理,无组织到处乱挖致使河道两岸草地被挖得千疮百孔,沙砾遍地。为了解决燃料问题,稀疏的灌木、残存的草根等也几乎被砍挖殆尽。大量农牧民为了挖取甘草、大黄、冬虫夏草等药材,也破坏了大量的草地。植被被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是超载放牧。超载放牧  相似文献   

5.
<正>在公共治理领域,像公共牧场、社会信用环境、政府诚信等都可能遭遇"公地的悲剧"问题,其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法治下的自主治理。同样,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也都是法治下的自主治理。在公共牧场,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负担。随着放牧的羊的数量增加,到了一个门槛之后,就可能出现草地过度放牧,从而造成草地退化,最终影响羊群的可承载总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盟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浩瀚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丰富的河流湖泊,赋予呼盟重要的生态地位。从地理分布来看,呼伦贝尔生态系统是东北、华北及京津地区的天然屏障。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呼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增加IO、25个百分点;相继建成4个自然保护区,占全盟总面积的6.l%。在治理城市污染和水污染方面也取得f一定的成效。然而,就总体币厂Z,呼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很严峻。一、呼伦贝尔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分析(一)呼伦贝尔天然草原五十年代没有退化,到七十年代退化面积为86万公顷,退化率为12…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全国仅有的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份,黄河上游四川段位于高海拔、高寒的川西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交通线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该区域草原沙化面积仍在扩张,局部湿地面积仍在减少,功能仍在退化;由于生产活动加剧,过度放牧、流域内采砂、旅游开发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草原,是有着巨大生产能力的生态系统,是维系整个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绿色屏障,草原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中,发挥着重大的、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式经营,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9.
“公用地悲剧”与女大学生就业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用地悲剧”是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哈丁在 1 968年提出的观点。以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为基础 ,哈丁的核心论断为“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他以公共牧场上牧民们可以自由放牧为例描述了“公用地悲剧”的发生机制 :每个理性的牧民都会追求效用最大化。在公共牧场上 ,牧民会有意或无意地问自己“增加一头牲畜会给我带来多大的效用” ,这个效用有正负之分。正效用是增加了一头牲畜带来的好处 ,负效用则是由于增加了一头牲畜而对公共牧场形成的过度放牧。由于过度放牧的后果被全体牧民所分担 ,所以对每个做…  相似文献   

10.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称为“三江源”,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516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被誉为“中华水塔”。同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三江源独特的生物区系,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冰川后退、雪线上移,湿地萎缩甚至干涸,特别是草地大规模退化与沙化,毒杂草取代优质牧草,鼠害严重,草地载畜能力减弱,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和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草地保…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业健康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力发展草业,推进"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构建农牧区耦合的草地农业系统,既是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实现农业系统转型、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现代农业的战略需求。一、我国草原与草业的战略地位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降尘汇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草原水源涵养总量达3723.4亿立方米,防风固沙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郭谊 《北京观察》2003,(12):38-39
“公地”(commons)制度是英国中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提供给当地牧民无偿放牧。由于放牧是无偿的,每一个牧民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牛羊的数量。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牧场最终因过度放牧而成了不毛之地。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发表了著名的《公地的悲剧》一文,指出人类因过度使用空气、水、海洋水产等看似免费的资源,终将付出无形而巨大的代价。自此以后,“公地的悲剧”成为在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广泛讨论的话题。一方面,由于是“公地”,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另一方面,正由于是“公地”,人们往往不会认真地去珍惜。事实上,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只要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公地性质”,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无休止地蚕食和侵害。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便是我国过去庞大的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3月 1日正式施行的新草原法 ,规定了多项管理制度 ,其中的草畜平衡制度是草原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核心。草原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 ,不得超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载畜量 ;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保持草畜平衡。”第四十五条又明确规定 :“国家对草原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超载过牧。”一部基本法律 ,对草畜平衡如此重视 ,对草原保护和建设意义重大。一、草原草畜失衡的状况及恶果草畜平衡是指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提供的饲草饲…  相似文献   

15.
随着禁牧和季节性休牧政策的实施,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草场退化得以遏制。但草场产权界定不清晰引发牧民抢牧和越界放牧;划区放牧、禁牧和休牧引发牧民抢牧和偷牧;藏区习惯法在维护藏区正常的生产秩序、保护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在纠纷的解决机制中也与国家法存在一定的冲突;甘南草场争夺纠纷中的司法困境要求我们采用正确的调解方式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洋 《今日民族》2005,(2):34-35
蒙古族作为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的生活习性带有浓厚的游牧色彩。自古以来,这个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民族,大部分都从事着草原畜牧业。游牧到哪里,他们就把住房搬迁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地搬家住房,就必须是能够随意移动的活动房古代称这种活动房,为“穹庐”、“毡帐”等俗称“毡房”、“帐房”,等。“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是独具特色的活动毡房,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形的墙壁和伞形屋顶,覆盖毛毡,用绳索勒住,帐顶中央有采光、通风的天…  相似文献   

17.
牧民妇女“双学双比”奔小康●青格斯琴高娃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现辖9旗、1县、2市、1开发区、145个苏木乡、889个嗄查村。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几大天然牧场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温带草原中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草地类型最多、饲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政报》2008,(1):23-24
我区是国家畜牧业基地,拥有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4。近年来,我区有60%的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乱采滥挖、乱开滥垦、违法违规占用草地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可利用面积逐年缩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影响到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为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有效保护草场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治区生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蔡义鸿 《小康》2014,(2):21-21
“空心村”其实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二元化的产物。它既包括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也包括农村产业空心化和基础设施空心化,本质上是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的整体退化。  相似文献   

20.
卢周来  SunKing 《小康》2004,(1):32-32
其实地球上每天都有若干物种因为人类 活动的扩张在消亡。按照经济学产权理 论解释,任何人对地球上的物种都没有确定的 所有权,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猎杀这些动物获取 私人收益,而且谁猎杀得最多,谁的收益就最 大。这很像科斯所言的"公地的悲剧":正因为 是公地,谁都可以在上面放牧,因此,最后这块 公地一定会因过度放牧而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