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军 《法医学杂志》1996,12(1):57-58,51
损伤与疾病──第五讲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上)吴军(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1概述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通网,包括位于颅脑中的脑、椎管中的脊髓、与脑、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及其神经节。执行调整人体与环境的联系功...  相似文献   

2.
1概述消化系统的主要机能,是对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残渣排出体外.消化器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损伤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当机体遭受外界暴力,特别是腹部受到暴力时,由于腹部受到突然挤压或者突然减速,均可造成消化管或者消化腺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轻者影响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重者可危及生命。在损伤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法医鉴定中,应考虑到某些损伤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伤者自身的先天性异常因素或病理基础有关,某些情况下,损伤作为外在因素通过内因…  相似文献   

3.
郭红斌 《法医学杂志》1996,12(2):93-93,92
损伤与疾病13例法医学鉴定分析郭红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100039)在法医学活体鉴定检案中涉及损伤与疾病关系的案件日益增多,随着临床学科的不断发展,法医临床学也需要更多的临床知识来武装。近二年来我室13例法医学鉴定涉及损伤与疾病的关系,下面就...  相似文献   

4.
损伤与疾病并存的死因分析6例李树山(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黑龙江154600)在法医尸检中经常遇到损伤与疾病并存的案例,究竟孰为主要原因,孰为辅因,甚至与死因无关,有时可争执不下,故引起死因争议。这就要求法医必须明确分析损伤与疾病有无联系,鉴于目前...  相似文献   

5.
吴军 《法医学杂志》1996,12(2):122-124
损伤与疾病─—第六讲 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下)吴军(司法部司法鉴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6损伤性气颅损伤性气颅又称损伤性颅内积气,是指颅脑损伤(多出现在颅脑穿通伤、颅骨骨折),空气由活瓣脑膜裂口进人颅脑,气体可积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  相似文献   

6.
步行预防诸多疾病最新的研究表明,步行可以逆转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所以特别适合中老年人运动。有关专家指出:我们大多数人能进行的最好的活动就是步行。步行,就是以适度有力的步伐(每小时5-6公里)走上半小时左右,每周五六次,可以起到预防诸多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东维 《证据科学》2004,11(3):180-182
我国现行婚姻法等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禁止结婚,然而在婚姻登记过程中并无落实。本文试图从“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明确方式和类型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促进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  相似文献   

8.
陶艳萍 《政府法制》2013,(19):64-64
近年来,山西省永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始终坚持“疾病控制、监测检测、健康教育、科研培训”的工作方针,各项工作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日益规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硕果累累,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百岁堂俱乐部以“人体之液酸碱平衡”理论为指导,以“预防为主,调理为辅;健康自主,和谐幸福”为宗旨,引进目前最先进、最流行、科技含量极高的韩式汗蒸馆,利用电气石的神奇功效,与我国首家专业销售碱性食品的企业——草汁堂国际连锁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寻求健康、美丽、快乐的人们,特别是饱受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的群体,提供了一个集体验、学习、分享、交流、交友的良好环境;为有志于健康事业的有识之士提供一个最佳的创业平台:也是人们工作之余。为缓解工作、生活等压力而放松、减压、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在这里,您可获得健康知识和养生之道.这里的专业人员还为您及家人做一生的健康规划,在这里,通过体验、学习“人体体液酸碱平衡”理论,懂得了疾惠的根源,使人们不再惧怕疾病,找到养生和健康的终极方案。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疾病与死亡56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56例尸检案例,这些案例头部确实受过损伤,并且在鉴定时必须评定颅脑损伤、疾病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些案例分为5类,分析它们的一般情况,颅脑损伤和相关疾病的特点,它们在死亡发生中的作用等。并讨论了法医病理尸检和鉴定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