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国利 《新湘评论》2010,(15):54-5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还有以他私人名义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些礼品,毛泽东都欣然接受,但事后都上交国库,唯独保留尼克松的签名名片和宴会用高脚玻璃酒杯。  相似文献   

2.
王香平 《湘潮》2012,(4):10-13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0-40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了美国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拉开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此后又向尼克松总统发出了访华邀请。  相似文献   

4.
1972年,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中国,并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在访华期间,尼克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次会晤使尼克松喜出望外,因为当时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好,原定会谈只有15分钟,但这次会晤却延续了将近1个小时。然而4年之后,已经下台而且在美国声名狼藉的尼克松再次访华时,毛泽东已是颤颤巍巍,说话都不清楚,却又同尼克松会谈了1个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5.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3,(12):30-33
中美两国建交已经25年了。基辛格曾经充当过中美关系的特殊角色,是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他与毛泽东有过5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粗心大意的西方人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谋求访华,并与毛泽东会谈,以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0年5月,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尼克松读过毛泽东的声明后,愁眉不展,以为刚见缝隙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又将重重封闭,自己为此所作的…  相似文献   

6.
胡新民 《党史博采》2014,(12):20-24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当天下午,毛泽东在寓所会见了尼克松.在交谈中尼克松对毛泽东说:“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国家,改变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阳国利 《学习导报》2010,(15):54-5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还有以他私人名义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些礼品,毛泽东都欣然接受,但事后都上交国库,唯独保留尼克松的签名名片和宴会用高脚玻璃酒杯。  相似文献   

8.
<正>一波三折的建交历程1972年2月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宣告了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尼克松访华结束临走时,曾向中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希望能在美国与毛  相似文献   

9.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末,深陷越战泥沼的美国,迎来了新一任总统尼克松。他凭借着对于美国和世界现状的准确分析,把缓和甚至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当成了任内首要的工作。尼克松通过第三方向中方传达了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中方则心照不宣地释放了两名美国游客。之后,中美犹如共舞一曲错综复杂的小步舞。直率的美国人,包括他们的总统多次公开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让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颇感有些摸不着头脑;相反,毛泽东则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仅以一张照片便向大洋彼岸传达了诸多的信息。可惜,当时的美国人没有明白。两位巨人终于在1972年2月21日握手了。中美《联合公报》的问世也成了尼克松任内最值得回忆的荣耀。即使作为一位不体面下台的前任总统,与毛泽东的一番超乎常规礼遇的会晤,仍然改变了当年美国大选的形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大白兔”奶糖可是大名鼎鼎。1959年,“大白兔”为国庆10周年献礼而诞生;1972年,周恩来总理将“大白兔”奶糖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闻名于世界。从仪仗队所迎接的第一位客人马歇尔上将到美国总统尼克松,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无不为他们的神采所折服,仪仗队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的国魂、军魂。然而仪仗队从建立到发展,这期间的历史鲜为人知。毛泽东、周恩  相似文献   

1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开始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中美关系随之开始解冻,整个世界的格局也开始出现变化。实际上,为了这次震惊世界的访华之旅,尼克松事前进行了一系列认真准备,阅读了大量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分析材料。1972年2月5日,也就是在尼克松访华前夕,基辛格为他准备了一份备忘录,对毛泽东、周恩来的风格特点作了分析,对毛和周的关系也有涉及。时隔30余年,我们透过历史的尘烟,通过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的这份备忘录,来追捉历史的谜踪。虽然由于当时意识形态的对立,备忘录中有些观点未必正确,但总的来看,基辛格已经为毛泽东、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即便是作为对手,也不由自主为之所深深吸引……现将这份备忘录翻译如下,希望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不仅"历史造诣很深",且读史、鉴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是他们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3,(1):5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个集装箱从美国运输机上秘密卸下并安放在首都机场。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的一天,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尼克松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他指着身边美国国防部安全军官手中拎着的黑皮箱(即微型活动卫星地面站的终端)说:"从我踏上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的一位政治家,毛泽东向来把美国作为观察、研究和交往的对象.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最为复杂、多变的时期.随着国内主要矛盾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的美国观也经历了由希望美国“同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到深信美国“实在是一个敌对性的帝国主义”的转变.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深...  相似文献   

17.
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伟人邓小平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政治家的非凡风度。 邓小平说:“美国必须遵守中美《上海公报》,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新格局。在此期间,依靠“与中国对话”、“结束越南战争”的竞选口号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反共斗士”尼克松频频发出愿与中国接触的信息。   1971年 7月 9日,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大张旗鼓地到西贡、曼谷、新德里做“了解情况的旅行”,在达伊斯兰堡以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  相似文献   

18.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史、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取道巴基斯坦秘密到达北京,与周总理举行秘密会谈.按尼克松的话说,是"探索同中国人民和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魏克 《廉政瞭望》2012,(9):48-49
中国——美国.太平洋两侧隔海相望的两个大国.共历了40年的波涛起伏。 从毛泽东与尼克松“改变世界的一周”,到邓小平旋风,再到江泽民朗读葛底斯堡演讲稿,  相似文献   

20.
哲人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1):11-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对尼克松笑谈:“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尼克松答道。在随后的会谈中,毛泽东几次对客人表示:具体问题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只讨论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