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1年被誉为是“开创了我国宪法司法化先例”的“齐玉岑受教育权案”后,公民直接运用宪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不久前,报端又见“四川大学学生诉蛾眉山管委会”案(见《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4日,2002年10月14日)。案中原告以管委会侵犯其宪法权利——平等权——为由起诉。这类案件在彰显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在现行宪政体制下诉诸宪法,启动宪法救济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在现行宪政体制下。寻求宪法救济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宪法的宪政取向与缺失--基于中国现行宪法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人类政治智慧的发明中,宪政是最有可能实现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和公正,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现代宪政蕴含的逻辑至少包括人民主权、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权力机关优位、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等方面.我国现行宪法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宪政文明的价值取向,但仍存在着宪法价值取向上国家主义至上和过于理想化倾向、宪法基本原则表述不明确、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保障乏力、国家权力分配体制不明确、秩序缺位和面临宪法实施困境等宪政缺失.对此在宪政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正视,以弥合宪法与宪政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民主国家建立的法律基础,是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依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制定的宪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提前勾勒出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政治蓝图,在充分肯定政治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文首先分析了俄罗斯联邦宪法的框架内容和特点,阐述了该宪法关于立法解释和国际条约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更好的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的权威,并在作为借鉴资料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许崇德 《法学杂志》2007,28(1):25-27
根据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1980年9月成立了以叶剑英为主任委员的由106人组成的《宪法》修改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行《宪法》第五条是我国立法监督制度的宪法规范渊源,但其法律一词的使用及相关文字表述均存在问题。本文考察本条中法律一词的含义及其文字表述,以提出对本条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莫纪宏 《法学杂志》2012,33(12):1-8
评价宪法实施状况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基础之上,而对宪法实施性质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宪法实施作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考察都是正确认识宪法实施状况的有效手段。宪法实施状况主要在于考察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适用以及违宪审查的状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状况下,只有宪法适用状况较为容易评估,特别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因为有具体的法律文本可以进行实证性的评估。目前现行《宪法》文本中存在着结构性的实施状况不平衡问题。《宪法》序言、总纲和公民的基本权利部分相对于国家机构和国家象征部分实施状况要差一些。要全面改进我国《宪法》实施的总体状况关键是要树立"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法律意识,让政府和社会公众都来主动关注《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应有权威和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法的宪政基础——对行政法与宪法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娟 《中国法学》2005,2(2):46-52
在对行政法与宪法之间关系的认识上,我国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行政法与宪法具有作为公法的同一性;两者之间也存在作为部门法的差异性;最为重要的是,“宪政国家是行政法的前提”,行政法必须构建在宪政基础之上——行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其在宪政结构中的地位与职能、宪政控制行政法治的性质与方向、宪政决定并塑造行政法的风貌与品格。中国行政法同样需要具备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行宪法第116条存在疏漏这个问题作为探讨的切入点,推演出完善和精简我国宪法文本的问题,而精简了宪法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就为激活宪法解释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宪政中国道路论——对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的最大功绩不在于它的零星规定,而在于它创设了宪政中国的生成 道路,即走政治文明建设之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具体任务都与宪政密 不可分,应将它们纳入宪政中国的生成轨道,作为新时期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淑芳教授的<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从宪法的规制与运作两个基本概念出发,通过构建一个深层次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对其作了理性和实证相结合的探索分析,填补了我国宪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空白.该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具有方法论上的辩证性、概念系统上的范畴性、价值判断上的效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宪政是宪法逻辑运动的状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宪政理论在概念上引出无穷因果链和循环论证 ,在起源上以道德判断代替逻辑论证 ,很少自觉从因果律上来考察宪政的内涵与意义。宪法的确定性和宪法的功能作为判定宪政内涵的逻辑要件是不可缺少的 ,它们直接指向宪政的目标。这些目标就是组织国家政权、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保持法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规范,不仅拘束国家公权力,而且随着国家功能的变迁以及现代宪政理念的发展,已经超越传统领域,对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发挥法律效力。由于宪法是由不同特性、不同形态的具体规范所组成,每一具体宪法规范法效力的实现在方式和程度都并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规范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于1993年3月29日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这是继1988年4月的修改之后,对1982年宪法所作的第二次重要修改,是我国现行宪法的新的重大发展。 1982年颁布的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它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今后的根本任务,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体现了改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宪法和宪政存在着悖离 ,其原因是宪法文本的缺失。现行宪法是不解决宪法问题的宪法 ;对国家机构只授权、不限权 ;公民权利没有充分保障。现行宪法应该以公民财产权和国家财政权之间的关系为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6.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要保持其稳定性,同时宪法又必须与现实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修改宪法又是必要的。即便如此,修改宪法毕竟是极端严肃和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正确处理宪法稳定和修改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探讨我国宪法修改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出发,进而对现行宪法修改状况作一下简要阐述,从而分析现行宪法和四次修正案对我国当代法治或宪政进程的贡献和不足,以期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宪法的修改。  相似文献   

17.
沈沛沛 《法制与社会》2013,(32):262-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法》中有些内容已与当前社会的发展产生不适应。冬文探讨了现行《档案法》亟需修改完善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中国学西方产物的《钦定宪法大纲》,是在借鉴移植《日本帝国宪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造来现清末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意志,维护专制统治。《日本帝国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立宪进程。文章从内容、体例制度等方面对《日本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钦定宪法大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定。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是不是一个法制国家,根本在于其是否实施宪政。然而宪法不能代表宪政,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宪政其根本又在于一个国家对于宪法的信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双方对于宪政的态度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希望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出一条能够实现宪政信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公共极力和私人利益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线,避免公共权力被用于谋取不正当私人利益,任何国家秘政权组织都必然要对公职人员的行为制定特殊的规范,提出有别于普通公民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