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和金钱,任何人都需要,缺一不可。离开了道德无以立身,离开了金钱无以生存。有的人把“道德”视为立身之本。认为德为本,财为末,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所谓“朝闻道,夕死足矣”;有的人把“金钱”视为命根子。认为钱是根本,钱可通神,只要有了钱便可以横行于天下,所以把聚敛钱财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格高尚的人,世人称之为“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相似文献   

2.
面子     
在这个金钱与权力交织的社会中,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没有钱就得有权,没有权就得有钱,不然就没法混”。也许当今的社会真的流行这个,有了这两样中的其中之一就有了面  相似文献   

3.
问:现在流传一种说法:“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同意吗? 答: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能的!” 问:我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靠党的政策、靠自己的劳动和经营致富了,但社会上却有很多人骂我们。你如何看待? 答:人们大可不必见“富人”便骂,只骂那些为富不  相似文献   

4.
第一句是: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可以使人高尚;权力也可使人堕落。第二句是: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当官的死于饥寒,但死于敛财的每个朝代都有;人不可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第三句是:家有万担粮,一日只能吃三餐;家有千间房,一日只能睡一间;留给子女不义之财越多,对子女腐蚀越大。第四句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义之财包藏着行贿者的祸心,本想得到更多份外的东西,最终连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会失去。第五句是:人生最大的  相似文献   

5.
一棵大树有了根,可以经受狂风暴雨而不倒,于是便有了“根深蒂固”这句成语。同样,做脚下有根的人,便可抵御各种侵蚀。 笔者以为,先进文化是廉洁的主根,许多人走向腐败,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精神空虚,做了金钱的奴隶,演出了“因财生灾”的人生悲剧。 反腐倡廉,很需要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6.
恭喜健康     
节日里,听得最多的是“恭喜发财”,很少听人讲“恭喜健康”。其实,发了财的未必健康,健康的未必一定要发财。但健康,却是金钱买不来,是值得大大恭喜的。古训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富有哲理性。遗憾的是说归说,做归做,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或听进去了,没几天便忘了,仍然我行我素,不计后果。那些经济犯罪分子,表面上看,身体没毛病,说他们是“健康”人,很难引起争议,谁人不信?可他们贪得无厌,浑身铜臭,比之“赵公元帅”有过之而无不及;比之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更多了一些愚蠢和得志便猖狂的本性。有的竟“发”了几…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1”象一个人的身体,“0”象古代的铜钱.“0”越多,也就是金钱越多,那么这个“1”就越有份量,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就越高.所以,自古至今,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求这个代表金钱的“0”.但获取它的手段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通过勤劳致富、守法致富得来的金钱是正当的,因为他在富裕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其  相似文献   

8.
明朝的刘大夏是著名的清官。史书上说他笃自将,磊落光明,刚方鲠亮,有古大臣气节。他有两句至理名言:“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头一句讲的是要淡泊名利,为官首先要正己,不单要警惕金钱的侵蚀,而且应当远离功名。第二句讲的是要保持晚节,始终如一,活一天就要约束自己一天,不可放任小节。  相似文献   

9.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未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忍。刚好道旁有颗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说:“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许衡不为一梨玷污清白,着实令人钦佩。更值得效法的是,他能在诱惑面前心中有“主”,牢牢把握住自己,做清白人,做忠实人。时下,对人诱惑最大的,莫过于金钱。而在金钱诱惑面前怎样做到两袖清风,不做金钱的俘虏,关键是要像许衡那样把握住自己。今天在被金钱俘…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党课》2013,(11):117-118
重温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有一句口号不能不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深圳蛇口工业区;有一个名字不能不提——袁庚。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袁庚率先提出的那句口号如春雷般滚过中国大地,冲刷着人们的思想;他率先提出设立的蛇口工业区,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屑三中全会的召开还早两个月,比经济特区的出现早一年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12.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就有“贪婪无厌”之说;屈原在《离骚》中也慨叹“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冯不厌乎求索。”可见,贪婪者自古有之。贪婪,不只局限于对金钱美食的欲望,对权力的渴求同样可以唤醒内心深处贪婪的本性。贪财的人不因得到财富而满足,恋官的人也不因得到禄位而遂愿。德国有句格言“贪婪是恶德之母。”弗罗希说得好:“贪婪的人必定会葬身在用自己毕生索取的金钱而垒起的坟墓中。”萨迪也说过:“贪婪的人,为了追逐金钱而在世界各地疲于奔命,殊不知,死神也紧紧跟在他的背后。”贪婪缘于贪心。巴尔…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的表现,比如说,一切向钱看”。学习马克思对待金钱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克服这种错误倾向。马克思对待金钱的态度历来都是: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不是为了金钱;资产阶级唯一的目的就是追求金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劳动者从金钱的奴隶变为金钱的主人,他们支配金钱,把金钱作为增加社会财富的手段。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马克思的言行中。  相似文献   

14.
大款的反击     
张峰 《党史文苑》2002,(5):20-20
不知钱先生是贪污受贿还是制假售假、是搞“豆腐渣”工程还是搞传销赚了大把的钱,总之,钱多先生的钱多得不得了。一天,钱多先生看报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金钱能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金钱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金钱能买到书,但买不到智慧;金钱能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的西哲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是一位唯心主义的怀疑论者,这句名言是说:我的思考证明我自身的存在是一种真实。有人说他“怀疑一切”,看来有点绝对了。我要说的是:“我在故我思”。我首先活着,然后才能思考。第一性的存在先于第二性的思想,这就坚持了唯  相似文献   

16.
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是领导者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些人越来越看重金钱的力量,假如说历史上就有“有钱能使鬼推磨”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格言,那么今天,个别人更是把金钱当成了唯一法宝。这种人不懂或者忽视了在用人问题上,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信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巨大力量。不懂  相似文献   

17.
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 给孩子们什么礼物呢?中国有一句流传千年的谚语;“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经,就是典范著作,就是文化食粮,就是能教人去争取、去奋斗、去创造更加美好明天的精神财富。它是再多的金钱和物质都无法匹比的。 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就是这样的“经”。认真做好这些史料的征集、编纂、出版和宣传工作,正是  相似文献   

18.
提到“富二代”,大多数人会第一时间想到“飞扬跋扈”。他们含着金汤匙出生,衣亲伸手.饭来张口。也正是如此.造就了他们认为“金钱可以搞定一切”的错误价值观。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孩子酿成的大祸,父母必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兴许在孩子有错误苗头时就没有及时遏止.才有兮天以李天一为代表的无数个“坑爹”二代。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一位基层主管有一事拿不定主意到上级机关请示领导:“此事如何办才好?”可领导说:“你们单位的事,看着办吧!”一句“看着办”,使那位主管感到:“看着办,真难办啊!”如果下级把事情办好了,领导脸上也有光彩;如果下级办出了问题,领导也便于推卸责任。 “看着办”已成了某些领导干部的一句口头禅。这句口头禅,弹性极大,既可以理解为这样办,也可以理解为那样办,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会就此钻空子。比如,在查  相似文献   

20.
脑袋与钱袋     
看到一篇报道,写的是海南“第一巨贪”戚火贵案的深刻教训。戚火贵何许人也?海南省原东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为财死”的典型。早在十多年前,戚在担任某市国营农场场长时,就在春节期间开始收受红包。直至去年案发,前后14年,共收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