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性原则同市场经济原则之间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定位根本不同。市场经济原则的价值观念定位于单个经济主体利益,党性原则价值观念定位于人民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尽管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但仍然存在着多元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冲突,存在着单个经济主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正是这种利益驱动和利益的差异矛盾构成了市场中各经济主体自主、积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为,占中国人口 80%以上的农民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关爱农民,就是关爱中国的未来。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必须立足现实,高度重视农民问题。   第一,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切实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最核心的就是经济利益关系。抓住了经济利益关系,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只要不侵犯和伤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村就会稳定。农民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他们对自己的经济利益负完全责任,经营自主权与独立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侵犯…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务之急,是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之所以成为当前改革的关键,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企业经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本质和要害,是政府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直接管理企业,而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法人的市场主体,只不过是按政府指令活动的一  相似文献   

4.
自治区体改委在学习十四大报告时,着重对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指出,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现十方面的转变。 一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集体经 济,使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国家所有形式向以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的混合型所有制结构转变。二是经济 主体要由政府为主体向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格局转 变。三是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由政府和社会承担转 变为由企业和个人承担。四是企业的经营战略由依 赖型向自我发展型转变。五是价格体系要尽快由双 轨制向单轨制转变,除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产品外, 价格要全部放开。六…  相似文献   

5.
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乌力吉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主体是农民。邓小平同志认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乃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各级党政干部提出了要“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要求。县乡领导干部工作在基层,直接担负着带领广大群众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重任。要把这一任务完成好,就必须顺应形势发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一、在管理方式上,要由命令指挥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和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怎样生产,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如果干部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时下…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定位我国的国有资产是按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 ,从本质上说只有国家 (政府 )一个主体承担社会经济投资 ,从宏观到微观 ,从生产、流通到分配、消费 ,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控制和政府安排的。国有资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我国的改革开放 ,直到目前选择了市场经济趋向的经济改革和制度重建 ,只能是在继承国有资产的这种状况下逐步向市场经济推进。当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时 ,全面反思和重新确定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定位 ,便成…  相似文献   

8.
政府怎样为农民服务?松桃县政府把着力点放在帮助农民强化市场观念、掌握进入市场的本领、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县政府认为,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要走向富裕,首先必须走向市场.围绕这一认识,县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引导农民树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遇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帮助他们由生产上有问题习惯找政府向找市场转变,由种田糊口向种田奔小康转变,由“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转变.在促进这些转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道德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而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仍然是共产主义道德 ,但是与计划经济的要求相比 ,道德已经发生部分改变。即道德由“规定———平均型”向“能力———获取型”和“竞赛———交换型”转变 ;由要求利益均衡向承认利益差别发展 ;由权力———经济一体化向经济事权———社会政务分离转换 ,更具有理想与实际要求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游本根 《实践》2006,(10):47-47
道歉,是一方犯了错误或失误后,向受损害一方表示的歉意。笔者这里特指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表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党中央也反复强调要“执政为民”,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是要求各级官员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肯定,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主动承担责任,带来的是百姓的理解、宽容和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带来和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启动于世纪之交,与50年代相比,处于全新的背景之下,首先体制发生了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其次,市场态势发生了变化,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再次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化。新的经济体制,新的市场态势、新的经济环境,要求西部大开发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一、树立新的主体观。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主体应当是企业。2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回顾一下行之有效的改革和发展措施差不多都是基层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民主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民主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王亚平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利益格局的重新组合加速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经济主体与权力主体渗透融合,出现了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基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核心所在。农民组织化和发展合作经济是以“行为主体”的一定素质为前提的,即商品生产者自由个性的觉醒、经济理性的成熟,作为契约主体的独立人格的存在以及社会交换关系的发达。而这一前提的获得,是需要确立农民在经济市场化过程的市场主体地位,促使其个体主体的“主体性自由”的实现。为此,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进行制度安排时应遵循的理念是:市场机制和政府适度干预并重;理顺现行农村各种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经济支持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重。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组织化营造一种自主性的空间,而且这也是农民理性由传统“生存理性”转向现代“发展理性”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14.
经济综合部门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执法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行政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反腐倡廉是经济综合部门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任务。作为经贸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负责人,我认为,要从改革和完善经贸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入手,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人。管好权,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砍”。也就是说,凡是可以不由政府审批的都可以取消,防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这部分应由市场运作的权力为少数人所掌握使用,继续起支配作用。二是“转”。凡是能够通过市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中国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经济长期低效运行和国际竞争压力,构成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直接动因;经济市场化转型带动了社会分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推动全能型社会管理方式改变;信息时代社会自治能力提高,形成了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形势下,如何引导与自然经济并生、由传统经济塑造的农民尽快地进入市场,适应市场,逐步成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已是当前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我们要深入扎实地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面对现实,在帮助农民打好基础上下功...  相似文献   

17.
管理经济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应是逐渐退化,而是愈来愈强,但这种“强化”不是职能的权威和数量的提升,而是政府职能的必然转变和重新定位,亦即政府角色的转换。“经营者”向“终极所有者”的转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角色转换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就没有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这样,政府部门谁都有权干预企业,而谁都无法对企业资产营运效益真正负责,企业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蔡承荣 《求实》2002,(8):52-54
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比西方国家晚了约半个世纪。由于我们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所以在经济领域政府的定位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定位经历了从“完全不管”到“管”再到“少管”的发展过程 ,而我国则正从“全管”向“部分放权”过渡。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所以我国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 ,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政府定位不准及由此形成的政府失灵这一难点问题出现的根源、危害及相关对策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命令型经济”是事先设定一个指标然后按照行使命令的渠道和方式下达任务。无视市场甚至根本连计划也没有,因此比计划经济危害性还大,同时,命令型经济也是管理水平低下,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一种表现。说穿了,命令型经济是只管抓“业绩”,谋“政绩”.而不是真正抓经济。  相似文献   

20.
应该围绕什么转篷子“上午跟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绕着裙子转”,这是群众对某些干部每日生活流程的概括,并据此称这些干部为“三转”干部。我们党的干部无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既然是公仆,就应该脑子围着党和国家的大事转,心思围着工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