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社会矛盾,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发展。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协调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关系的基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利益关系的共同基础,也是有效解决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的基本途径。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相似文献   

2.
浙江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及经济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经济是在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扩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增长的 ,其机理是储蓄者阶层成长与市场型分配机制功能藕合产生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机制。居民收入适度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是主要的 ,但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与经济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 ,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与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不可小视。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是保证经济运行效率且维持社会稳定的唯一正确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要紧话     
解决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要注意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在解决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关注低收入群众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为了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适当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照顾低  相似文献   

4.
宋福范撰文认为,在社会大变革、利益关系大调整的复杂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相比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有着很大差别,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经济利益矛盾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导矛盾。过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和集体是唯一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矛盾处于隐性状态,日积月累,潜藏着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赵光侠 《求实》2006,(9):19-21
伴随社会的结构变迁和阶层的不断分化,当代中国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收入差别扩大化、阶层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这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行社会整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现实课题。要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对其社会整合功能进行准确而合理的定位,即以塑造合理的阶层结构为根本目标,以维护社会公正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群体矛盾是人民内部群体利益矛盾的尖锐表现形式,参与群众多,规模大,行为激烈,社会影响大。这类矛盾处理不好,会引发诸多政治、思想和社会矛盾,使之越来越复杂化、尖锐化,从而影响人心稳定、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研究突发性群体矛盾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大问题,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突发性群体矛盾的成因 所谓突发性群体矛盾,是指突然爆发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领导之间、群体与企事业之间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以上访、静坐、械斗、围攻、中断交通等为主要形式的行为激烈的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这类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新时期的突发性群体矛盾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引起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重新调整,是引发突发性群体矛盾的经济原因。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7.
视野     
胡锦涛强调关注低收入群众利益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听取党外人士意见。会上,胡锦涛强调,在解决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关注低收入群众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都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阶层矛盾对于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执政党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而群众分布于各阶层中,因此,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都与各阶层的动态及其相互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党只有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随着改革开放仍在不断变化的阶层矛盾,才能从整体上解决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握大局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矛盾基本上属人民内部矛盾,尽管复杂纷繁,最终均可归结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当前解决阶层矛盾,只能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入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阶层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原有阶层结构的日益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化,这将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历史时期,伴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区域、行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由此引发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分析利益矛盾的现状及成因,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冲突,关系到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抽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东南沿海县城中等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南沿海县域中等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家庭生活总支出存在差异,且中等收入阶层家庭生活总支出的差异比低收入阶层显著.同时,中等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家庭生活分项支出也存在差异,且中等收入阶层的享受性消费支出大于低收入阶层.研究还发现,中等收入阶层越来越关注消费场所、产品品质以及品牌,消费选择日趋理性与成熟,以及新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消费现念.  相似文献   

12.
李翠兰 《新长征》2011,(9):42-43
民生问题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党和政府明确了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和工作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利益问题,切实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利益矛盾,积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在施政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要做到亲民惠民。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群众,包括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雇佣劳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雇佣劳动内部各个阶层的地位和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雇佣工人社会地位的差异、内部权力的差异、内部利益的差异以及收入的差异等。雇佣工人内部的分化引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冲突、贫富差距悬殊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要坚持社会公正的原则,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来维护各阶层雇佣工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领域的问题比较严重,既有早已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这几大问题,也有越来越突出,但尚未引起各方面重视的新问题,如国强与民富的矛盾问题,中央企业与地方的矛盾,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矛盾等等。正视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的基本状况,准确把握社会利益领域的主要问题,是我们探索解决利益矛盾有效途径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李漫 《世纪桥》2008,(1):35-35,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层结构变得多元化、复杂化。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坚力量的中间阶层,集中反映了新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重新整合,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相对独立的社会需求,更是具有缓冲调节社会阶层矛盾、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功能。因此,我国应制定有效的社会政策,促地中间阶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调控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可以协调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我国还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物质基础,同时,收入差距过大也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阶层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0.
李青宜 《新视野》2006,(2):50-5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人民普遍地、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利益与实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主要以收入差距为特征、以分配不公为焦点的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当前,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各阶层的团结,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