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关检察权属性的四种观点表明,传统的检察权理论已经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实践需求。以检察权是独立公权力为逻辑起点,基于属性概念展开重新审视,可以发现检察权具有法律监督属性、司法属性、行政属性和公益属性,其中法律监督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全面认识检察权属性,可以为检察改革提供合理的发展方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立法、行政、军事、审判、检察“两级五权”中,检察权不但对公民权利的可能损害最小,而且是最弱小的一极,因而是中国宪政语境下的“最小危险部门”。检察权是监督性、非实体性、非终局性的权力,这些特点决定了检察权运行的正当性受到后续程序的检验,它的实现有赖于其它国家权力的确认。检察权自己也受到其它国家权力的许多制约,它并没有凌驾于审判权之上,检察官不是“法官之上的法官”。在讨论中国的司法改革时,澄清对检察权的一些误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检察权属性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使命中处于重要地位。其职权的完全发挥 ,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败 ,对检察权性质定位的不同 ,已严重影响了检察权职能的发挥和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笔者针对目前几种学说的缺陷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明确地指出了检察权在市场条件下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总结和正确阐述检察权配置原理包括检察权配置的内在要求和一般原则,是研究和解决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的理论基础。符合法律监督性质是检察权配置的根本要求,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是检察权配置的直接目的,保证接受监督制约是检察权配置必须考虑的控制措施。检察权配置的一般原则主要有职责明晰原则、职能协同原则和效力保证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上,产生过多种类型的检察制度:西式的、苏式的、中国古代式的,但各种类型检察制度都有法律监督的实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立足中国当代实践、继承本国历史传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创造性地构建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过程。与之相适应,中国检察权的性质也呈现出极富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性质。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国的宪政结构中,检察权是与行政权、审判权并列的国家权力,担负着保障宪法统一和完整实施的法律控权功能。但在实践中,中国检察权主要是一种公诉权,人们以西方公诉权来理解和运作中国检察制度,使中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功能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当人们用法律监督权来理解和实践中国检察权的时候,发现与法律监督相适应的规范和机制严重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法律监督权的中国检察制度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因此,全面厘正和恢复中国检察权的宪法精神,建立科学的法律监督权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形成法律监督的运行机制,不仅是中国检察制度建设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和实施宪法,确立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国时期的检察权配置以日本为师,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检察权配置以前苏联为师,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当前检察权性质和配置问题,应当思考如何在中国刑事诉讼的传统构造中配置检察权,如何修正法律监督理论以完善中国特色的检察权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列宁论社会主义检察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检察权思想理论是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论源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检察权是司法权的一部分,检察权和审判权共同构筑成社会主义的司法权;为了保障检察权的独立行使不受地方主义的影响以利于维护法制统一,检察机关应当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检察机关的职能包括一般监督、诉讼监督和法制统一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论民事检察权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民事检察权是依据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确立起来的,适应了维护国家民事法制统一、增强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公民、法人的重大利益的需要。完善民事检察权需要平衡几个关系:1、监督民事诉讼同维护法院终局裁判稳定性的关系;2、国家干预和当事人处分权相统一;3、正确处理民事检察权和民事审判权关系,建立监督兼顾公诉的民事检察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国家追诉与法律监督的概念、内容、特性的阐述,国家追诉和法律监督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国家追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必须由国家追诉机关兼行.  相似文献   

12.
检警一体化与检察指导侦查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警一体化是大陆法系国家一种比较成熟的刑事犯罪追诉模式 ,检察指导侦查则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所积极探索与实践的一种刑事犯罪追诉创新机制。检警一体化机制与检察指导侦查机制的相同之处在于提高刑事司法效率、查清案件事相、预防侦查违法和防止诉讼偏差 ;不同之处在于产生的法律制度和理论背景不同、检察官的主导作用和对犯罪案件的决定权限不同、侦查主体的能动性发挥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刑事公诉权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公诉权是检察权最核心的部分,公诉权的性质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刑事诉讼保护人权和打击犯罪两大目标的实现。从我国宪政的合理架构以及诉讼机制的平衡出发,从保证成文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角度去分析,公诉权的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是否应该享有民事行政诉讼权,是近年来立法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从国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我国对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立法规定层面,探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法理基础,并分析检察机关在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地位、民事行政诉讼权的范围等,可进一步明确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权。  相似文献   

15.
略论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察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从其产生就代表国家享有公诉权。公诉权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公诉权。这是研究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的理论前提。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对一切执法和守法活动的监督,包括对民商事、刑事、行政等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的监督。公诉权是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本质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检察机关有必要行使民事公诉权,但其行使范围有严格的限定。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行使民事公诉权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检察机关行使民事公诉权的问题,理论界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不同观点。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行性,且与法律监督权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制度正式纳入规范条款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刑事和解无法可依的局面。文章认为其所规定的适用范围仍有拓展空间,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程序中对检察职权的运用尚需规范和完善。文章结合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及检察机关的职权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及依检察职权进行的司法处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公诉权制度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对于公诉权本身的属性界定存在较大分歧,往往在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在实践中存在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结合对集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于一体的司法实践的考察,在对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非一致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分而设置的构想,以保证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自诉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对刑事案件进行程序分流,及时保障被害人权益以及提高诉讼效率。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自诉案件的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导致自诉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设立人民检察院对自诉案件的介入与协助制度,有利于增强被害人对犯罪的追诉能力,有利于全面维护被害人、国家与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控辩关系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对辩护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强化了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缓解了控强辩弱的局面。为保障刑事诉讼中新型控辩关系的有效落实,检察机关应与律师协会形成交流机制,制定工作细则,细化对律师诉讼权利的保障并设立维护律师诉讼权利的部门,强化律师诉讼权利受到妨害时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