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1917年8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中,陈独秀在<三答钱玄同>的信里写道:中国小说有两大毛病第一是描写淫态,过于显露;第二是过贪冗长(<金瓶梅>、<红楼梦>细细说那饮食、衣服,装饰,摆设,实在讨厌!).…… 相似文献
8.
“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工艺美术,从原始社会一直繁荣到现在,不仅品种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技术精美,用途广阔,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每一时代的经济、政治面貌,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审美风尚,是我们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红楼梦》中记录了那么多具有真实性和历史价值的工艺品,如果把它系统地整理出来,进行分析、研究,无疑可以为工艺美术史提供补充参考资料,比考证贾宝玉是曹雪芹还是纳兰成德,要有意义得多。”“都一兵同志近年来致力于工艺美术的理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红楼梦》中儒释道诸家思想异彩纷呈。但由于曹雪芹的人生际遇及清代重儒佛轻道的文化政策,使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道家文化取不够重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午间读书情景时,有"手倦抛书"和"手倦拢书"两种版本,均传达出不同的审美趣味,认为后者更契合曹雪芹本意。袭人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判词中的"一床破席"之"破"字是作者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的研究当中,俞平伯与胡适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简要地评价了俞平伯、吴世昌分别就《俞平伯论<红楼梦>》、《红楼梦探源》出版事宜给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的两封信,对于研究20世纪的红学史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做老师的过程中,常常看到很好的孩子,平常规规矩矩的,可一旦出事会出很大的事。但那种每天在讲黄色笑话、调皮得要命的孩子,反倒不怎么出事,出了事也能很快处理好。 相似文献
16.
苏轼岭南白梅诗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所作,曹雪芹白海棠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托名书中几位主要少女咏白海棠,以揭示她们的性格、命运。笔者通过细读苏轼岭南白梅诗和曹雪芹《红楼梦》中的白海棠诗,发现白海棠诗无论用韵、炼字、意境,均对白梅诗有所借鉴。在正文中,笔者就这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并以布鲁姆"误读的诗论"相关引言做总结,指出借鉴对于创新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金克木先生说:“古人读节标榜说要读出圣贤本意。读来读去,只怕已经大大超过‘本意’了。不信,试翻翻历代的‘经解’,比‘经’多出了多少倍?单是《皇清经解》就有一大堆。”这是确凿的。《红楼梦》也算是说部中的一部“经”,自从风行以来,解者纷起,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索隐、探微和评点文章,汇集起来,也许一二个书橱也容纳不下。 相似文献
18.
从阅读、交流、表达、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实现《红楼梦》多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和价值,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一次再认识,也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一次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19.
清官难断家务事。四大名著里,惟独《红楼梦》尽写的家务事。不是拜年,就是过节。不是婚丧嫁娶,就是过生日。不是烧香,就是还愿。不是你病了,就是他醉了。不是这个人挑花眼了,就是那个人看走眼了。表面上琴棋书画诗酒花,暗地里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过是把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来吃。把家长里短换个调子来弹唱。颠过来倒过去,忙得不可开交,说自了仍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荣华富贵抵不过大梦一场。 相似文献
20.
隐喻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传统的修辞学把它看成一种能使语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修辞手法。然而隐喻不仅具有语言简洁、形象生动的功能,还具有各种特殊功能。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中》把隐喻的功能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通过对《红楼梦》作品中隐喻表现的分析,归纳了《红楼梦》的隐喻功能并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