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可以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并且与俄罗斯脆弱的银行体系和外资大量流出密切相关。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明显带有世界性特征,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外资大量撤离使卢布贬值,企业和银行普遍面临流动性短缺。俄罗斯应当充分吸取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调整金融自由化战略,并以治理金融危机为契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金融危机后 ,金大中政府开始对韩国经济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调整 ,已表现出健康发展的新契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 ,此次经济改革过程中韩国取得的成绩仅是阶段性的 ,在韩国经济体系中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影响经济发展 ;而政府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尤其是联合债权银行对产业结构和大企业结构进行调整时 ,许多做法也似乎有悖于经济市场化的根本主张 ,使人感到有重蹈越权覆辙之虞。  相似文献   

3.
在 1 997年 1 1月爆发的韩国金融危机的背后 ,有一系列制度性因素 :如政府对金融机构及其活动的过度干预、融资体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这些制度性因素一方面使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缺乏商业导向 ,从而导致巨额坏账并最终危及其自身 ;另一方面则形成了企业对国内银行间接融资和外债的过度依赖 ,并最终引发了以外债偿付危机为表现形式的金融危机。这些教训对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60年代以来 ,泰国的经常收支一直出现赤字 ,使得泰国经济严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和短期资金 ,加之泰国政府采取的外资依赖型的工业化路线 ,导致了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中国由于贸易、经常收支呈现为大幅度黑字 ,短期债务比率较低 ,同时中国对外汇管制较严 ,所以目前还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日本金融市场上历次出现的金融危机,暴露了日本金融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金融业规制政策的重点和发展方向。1927年昭和银行危机后实施的对策为“护送舰队”式规制提供了前提。日本的泡沫经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规制产生了影响,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了日本金融业规制的发展。日本金融业规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限制竞争的“事前规制”演进到注重健全经营的“事后规制”,目前正向“事前规制”与“事后规制”相结合的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的的保护性规制体系演进。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为稳定银行体系,2008年10月14日宣布运用外汇基金为香港所有持牌银行存户的存款提供保障;而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将升值、港币将与人民币挂钩.  相似文献   

7.
亚洲的金融危机,对拉美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多方影响,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总体来看,1998年拉美经济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拉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进人资本市场难度力口大。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投资者短期内对新兴市场的信心动摇,部分严重依赖外部借款以填补经常项目赤字的拉美国家将经受考验。阿根廷面临的困难最大,它必须借款偿还到期债务,预计1998年需偿还70亿美元。巴西经常项目赤字比阿根廷多,但经济规模是阿的两倍,在投资者看来有较好的金融体系和国际信誉,估计遇到的困难要小一些。(2)出口受到影响。东南亚国家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已成定局,对原料需求势必减少,这给向东南亚大量出口矿物等初级产品的部分拉美国家造成压力。智利一向自称为“太平洋经济圈国家”,铜的出口占总出口收入的40%,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是进口智利铜的大户,如果东南亚金融危机短期内仍得不到好转,智利  相似文献   

8.
一.危机的传染 70年代和80年代的货币危机是因经常收支赤字给偿还巨额外债带来困难所引起的,而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则是因为贷方和借方都是民间经济主体、因高利率和汇率稳定而流入的大量短期资金一下子转而流出、在短期内使外汇储备枯竭所导致的。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瞬间就传染到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印尼等,为此仅在1年内亚洲经济便从“同时高度增长”转为“同时不景气”。这种情况显示了处于全球经济时代的“21世纪型经济危机”的严酷性。  相似文献   

9.
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国家和全球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场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和扩散性,以及危机具有的全球影响和后果,说明金融危机还有更深刻的全球原因和背景,特别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不能应付金融全球化的现实挑战,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对虚拟资本(比如次级债券)未来收益的现值丧失信心时,将纷纷抛售虚拟资本,追逐货币,货币内在矛盾激化,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金融危机是信用危机,根源在于货币和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东北地区经济对外开放度不高,金融机构发展迟缓、银行不良贷款水平较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美国金融危机对东北地区经济和金融业的冲击不大。在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北地区金融发展策略包括防止不良贷款产生、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加强企业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