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 12月,延长县纪委监察局继“村务公开”之后,又针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村民民主月活动” (在全县称为民主月,在村上称为民主日 )。当地的干部群众都说:这是一个村民自治的好办法。   2000年 12月 2日,交口镇贾家塬村在村支部书记李曾世的主持下, 200多名村民上午 9时早早的就聚集在村部院内,聚精会神地听取了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和村会计在村民大会上所作的村务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   这次,村民们听了村干部的述职报告,不是一听了之。“民主日”赋予他们应有的民主权利。以村民小组为单…  相似文献   

2.
妙笔生花     
王声 《党员文摘》2009,(6):14-14
某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针对秘书写的材料作了如下改动:“全县农民减负30万元。30万农民人均减负1元”,改为“全县农民减负30万元,100%的农民都减负”;“全县到2003年全部脱贫”。改为“全县比原计划的2004年提前一年全部脱了贫”;“在这次事故中,30名正在井下作业的矿工除1人生还外,  相似文献   

3.
永吉县搜登站镇虽名不见经传,前年却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树绿了·眼红了”节目报道的事件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6搜登站镇名噪一时的是镇村于部素质差,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时有激化。全镇9年超生631人,平均每年超生70人;村民的统筹合同款、农业税有7个村欠交,有11个村收不上来,由村借贷代交,全镇各村欠外债共计948.7万元。刘屯村4年半吃喝费花了23万元,几年欠外债98万元。永安村总债务96万元,虽然近年村民人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并不贫困,却在全县以15年拒交农业税、统筹合同款而出名,多…  相似文献   

4.
大关县天农蔬菜产销协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肉禽蔬菜基地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07年,全县蔬菜产量6.02万吨,产值56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2元。全县主要实施冬季农业开发的5个乡镇共19个村160余个村民小组,1.8万农户7.4万人,人均增收7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村“两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别是:199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据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村“两委”都能自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村委会能主动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陈德荣 《支部生活》2007,(11):45-45
今年春茶开始采摘以来,凤庆县安史村的村民开心极了。村委会主任李大进兴奋地说:“今年的茶价好,仅采春茶185户农户户均收入超过1.5万元。”“户户都是富裕户,家家盖起小洋楼。”是今天安史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临沧市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一个缩影。“十五”  相似文献   

7.
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拉一木乡拖都村是个彝族聚居村寨,山多地少、土壤贫瘠、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多少年来,村民们都是靠种玉米为生,一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收成有时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近几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民们栽上了“摇钱树”、养起了黑山羊,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24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00元。  相似文献   

8.
章立  王君宏 《共产党人》2004,(12):30-32
“过去,我们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用上了摩托车,户户装上了电话,人均收入高出全县1300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家乡的巨变,多亏了村支书马清选。”这是在马支书的帮助下已与另4户村民共同投资30万元建起了仔猪繁育场的村民马清雄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9.
1994年以来,我县组织实施了以创建“花园式单位”为突破口,以美化环境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为重点,以创“文明单位”为目标的环境带动战略,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总体性与系统化创建的新水平,两年中,已有220个“花园式”单位,23个省、地、县文明单位;有2.5万户“文明户”与“五好家庭”,12.74万户“遵纪守法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6%;我部也连续两年被省、地宣传部评为“三创一争”先进集体。环境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两年来共吸引外来资金8776万元,创办工商企业420家,年产值达1.6亿元,纳税10…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是世纪之交之年,也是农业银行加快改革与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浮山县农行在上级行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上级分行提出的“五大工程”。全行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近日,记者采访了该行行长党治德,他对 2000年的各项工作和今后的打算谈了许多看法。  ——各项存款持续增长。截至去年 12月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13400万元,剔除接受工行的 5788万元,较年初增加 3092万元,占全年任务 920万元的 33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9498万元,剔…  相似文献   

11.
蒙珺  叶蓁 《当代贵州》2010,(20):M0001-M0001
仁怀市长岗镇新庄村村民母光利这些年着实。发”了一玉米酿酒年收入达1.5万元、酒糟养猪年收入1.7万元,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还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母光利逢人便说:“我今天的发展与农村信用社的惠民政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保障了全县5万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人均月补差70元;帮助灾民恢复住房3140间;建成130栋“爱民房”解决农村无房户住房;开展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和农村低保试点,累计发放农村大病救助资金49万余元,救助困难家庭241户;对7所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全县有20个乡镇640个村达到村民自治模范乡镇、村标准;衡南县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做出安置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开展了“爱心献功臣”和“双拥结对活动”;衡南县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发行福利彩票1500万元,为…  相似文献   

13.
许定华  徐锋 《当代贵州》2010,(18):94-94
“威宁试点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激动人心:到2012年。实现全县24.27万贫困人口基本摆脱现有贫困状态;到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有人开玩笑地说:全县18万人口中最大的“富翁”是税务局长吴应争。这话一点儿不假,因为他所领导的税务局年收入在千万元以上,从局机关到全县10个税务所全都是省、地、县级“文明单位”,物质和精神都十分的富有。 1990年元月,吴应争从平利县来到石泉税务局。当时,税务工作的状况是,“宣传不够,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管理偏松。”吴应争骑着摩托跑遍了全县六区一镇和10个基层税务所,不到半年时间,他对全县的税务工作和税务干部有了一个基本结论:干部队伍比较好,主要问题是“管理偏松”。于是,他大胆地调整充实了一批基层所和县局股室的中层领导,辞退了9名临时助征员,把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税务干部的身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那一年,石泉税务局的工作面貌有了明显好转,全年实现县级工商税收超计划12.8%,达到56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6%,受到了上级的奖励。他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和全体干部的积极工作,实现“开门红”。  相似文献   

15.
百姓说:“书记来过我们家,笑眯眯地和我们摆龙门阵,还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要她解决……”外来投资者说:“是书记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才不远千里来投资。”乡村干部说:“是书记带着我们天天围着人民的利益转。”书记笑笑说:“可能我是女性,有点急躁,只要老百姓的事有一桩没办好,我就忧心忡忡。”一1998年10月底,纳雍县勺窝乡干部和村民听说要来一位新的乡党委书记,但一个月后的一天,他们万万没想到来的是全县独一无二的乡镇女书记杨丽霞。老百姓中有人说:这么大的一个新建的穷乡,2万多人的希望压在她肩上,她挑得起…  相似文献   

16.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和平村是一个佤族聚居的村寨。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和平村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村党总支书记李永军。”  相似文献   

17.
“我要让庄户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高密市夏庄镇张家官庄二村张宜宗担任党支书以来的梦想和追求。从1981年到今天,他带领全村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把一个过去一穷二白、人口不足800人的小村,变成了现在的村集体固定资产1480万元、经济收入12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的小康村。看着不到60岁的张宜宗已是满头银发,村民们心疼地说:他的头发是为俺操心累白的。  相似文献   

18.
晨会唤回了村干部的优良作风,村干部干起工作来效率高了。村民都感慨地说:“村干部开晨会,我们村民得实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发展这个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6400万元,财政收入15008万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起步良好,大方火电厂项目作为全县“天字号”工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已进入省的“十五”规划,力争年底进场施工;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得到国家、省、地的充分肯定,成为全省的示范。计生工作有新的突破,目前有90%以上的村实现了  相似文献   

20.
枇杷、梨子、葡萄是龙泉驿区柏合镇东华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年产水果800万公斤。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8元。可过去的东华村却是一个干旱缺水的村,村民也并不富裕,是“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活动使东华村驶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