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5,(1):48-48
地处海拔800余米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云顶乡,有一个胸怀宽广、不畏艰险、敢叫荒山披锦绣的女青年,她就是远近闻名的李清香。今年33岁的李清香,一直在村里经营杂货店,购了一辆小货车,长期跑运输,所以李清香夫妇收入颇丰,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红红火火,按理说应该心满意足了。但是,从小就有一股闯劲和创新意识的她有一种更高的追求。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萌发了弃商开发荒山的念头。那是在2002年初冬的一天,李清香结识了背井离乡到青白江区清泉镇街上艰苦创业,开了一家冰淇淋厂的梁素华,在给李清香杂货店送货时,发现对面有一座杂草丛生、荆棘满地被…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的江晓奇咨询:我姨妈在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人身保险,续交保费两年。现在由于生意不好,收入不稳定,她没办法继续支付保费,就到保险公司要求解除合同拿回已交保费。业务员说我姨妈违约拒绝了她的要求。请问,保险公司业务员这样说合法吗?  相似文献   

3.
“一人小店     
张越:在长春市一条冷清的街道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杂货店,店主是个中年女人,她叫赵继红。 赵继红出生于高干家庭,插队返城后,与同厂一个工人结婚,遭全家反对。为改变家庭地位,她让丈夫下海经商,但有了些钱后,婚姻却解体了。于是她独闯深圳,企图寻求新天地,一天,一念之差下她拿走了企业大笔资金…… 我们每个人做过什么?错过什么?这一切既有时代的烙印,同时也和时代互动着。下面是赵继红的述说。  相似文献   

4.
12岁的梅根·杜雷,家住伊利诺州惠顿镇,每天早晨她都看报纸的证券版。她想知道自己的股票是涨还是跌。小杜雷主要是买耐克的股票,钱是她帮人照顾宠物和教邻居空手道赚来的。杜雷说:“我一拿到钱,除了花一部分买电脑游戏之类的东西外,就存下来投资。”在美国,小孩子因为年龄未达标准不能直接入股市,必须由父母以监护人身份代为开户。所以到底有多少孩子投身股市不好统计,但是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股海中番腾却是不争的事实。美林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12~17岁的孩子中11%的人拥有股票,购买基金的甚至更多一些。青少年上网…  相似文献   

5.
在昆明,有“做家政,找阿惠”一说。阿惠,就是今年32岁的云南省再就业明星毕惠仙。阿惠1996年下岗后干起家政这一行,如今每天有20多个用户打来电话或传呼要她服务。她服务过的家庭没有一个不满意的,有的甚至把房门钥匙交给她。她还是昆明市“巾帼家政服务队”的队长,带领着20几个下岗女工奔波在昆明的各个角落。阿惠下岗后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主活刚稳定,在农村的公婆又相继病逝,治病欠下的医疗费让阿惠背上了不小的债。丈夫的兄嫂接着去世,丢下一双未成年的儿生由阿惠抚养。本不宽裕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阿惠只好把小店转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6.
<正>我在门诊时遇到一位已绝经两年,阴道炎经常复发的病人。她口干口苦、胃也不好、经常返酸,大便不成形,入睡困难且一晚上要醒数次,双下肢有轻度浮肿,去多家医院求治效果都不好。我要求她每晚喝一碗小米粥。如此治疗了两个多月,她自我感觉明显好转,口干口苦、返酸、下肢浮肿的症状没有了,困扰她几十年的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也开始改善,阴道炎复发次数也减少了,尤其是  相似文献   

7.
一、都市寻梦小女孩晏燕生长在农村 ,天地广阔 ,田原宁静。她以为世界就是如此 ,她应该是个幸福的人。7岁那年 ,当她第一次跟随母亲来到成都 ,看到摩天大厦鳞次栉比 ,车流人流穿梭往来 ,以及大都市人们的衣食住行之后 ,她才知道这世上还有好过农村千百倍的另一片天地。她问母亲 :“为什么人家住在大城市 ,我们住在农村?为什么我们不到大城市去生活?”妈妈告诉她 :“这世上有两种人 ,命好的人和命不好的人。命好的人在大城市里过舒服的日子 ,命不好的人在农村受苦受穷。”她问 :“命不好的人能不能变成命好的人呢?”妈妈露出一丝苦笑 :“…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的女朋友和我一起来自农村老家,我们俩的家境都不好,挣钱也不多。我的女朋友特别追求时髦,简直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甚至为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不惜找人借钱购买,还借钱买了项链、戒指来炫耀自己。别人都以为她家条件很好,她也乐于给别人这种印象。结果打工一年来,我们不但一分钱存款都没有,还欠下不少外债。我多次劝说她没有效果,她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但一看见好东西就忍不住想要,我们为此陷入了苦恼之中。怎样才能帮助女友改掉虚荣心重的毛病呢?保安员古大强古大强:你好!在生活中虚荣心男女都有,但总的说来,女性的虚荣心比男…  相似文献   

9.
苏星 《当代广西》2013,(3):26-27
讲述人:李桂喜,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和平村村民在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和平村,村民李桂喜正在自家日用品杂货店忙碌着,"白天我忙生意,晚上我还要忙着排练,我们村文艺队要参加泮水乡2013年春节晚会,现在正是排练的关键时刻。"说到忙,她乐呵呵地说。李桂喜在和平村农贸市场有一栋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的5层半楼房,在一楼经营商品批发,生意非常红火。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淮北地区有位农家大嫂,开了一家小杂货店,生意颇红火,可自己大字不识几个,村里文盲半文盲姐妹更是成群成趟。稍识几个字的年青妇女,又因山道闭塞,想看书没书看,有人从城里捎回一本破书能传阅十里八乡。这位大嫂掂量开了:我靠党的好政策先富起来,为啥就不能为乡亲们做点有益的事呢?于是,她萌发了免费为乡亲们提供图书的方便。从此,她小店里又添了一种“生意”:免费供姐妹兄弟们阅读图书。  相似文献   

11.
善意的回报     
<正>当楼下那家小超市换了第三任店主时,我心里就犯嘀咕:周围有好几家大型超市,街边小商店、杂货店不计其数,对面也开着一家规模差不多的超市。如果不能拿出绝活,肯定用不了多久,也会像以前一样关门大吉。没料到,小超市人气越聚越旺,顾客川流不息。妻子图热闹,最喜欢与街坊们聊天,爱在小超市门口坐坐。耳闻目睹中,有许多小事感染着她,除非特需,她  相似文献   

12.
快乐是心态     
琼斯夫人今年已经92岁了,除了患有一些常见的老年病之外,视力很不好,双目接近失明。丈夫去世以后,由于生活难以自理,她决定住进养老院。在走进养老院的第一天,琼斯夫人在大厅等候了一个多小时。当护士有些歉意地告诉她,房间已布置就绪时,她宽容地笑了。在前往房间的路上,护士对她细致地描述了房间的设施,有一张舒适的床,有梳妆台,有漂亮的窗帘……  相似文献   

13.
刘希 《就业与保障》2012,(12):56-56
前不久,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来看我,聊及彼此的近况,我无奈地叹气:“最近身体很不好,老是腰酸背痛,一弯下腰好半天起不来,估计我有严重的职业病,不知怎么办才好!” 她很惊讶,对我说:“身体不好就要多锻炼,出去跑跑步,扭扭腰,慢慢你就会好了。”我回答她,我哪有时间啊,上班时间忙工作,下班时间忙孩子,哪有闲心去锻炼,再说,我们这附近又没有公园,满大街的灰尘,估计跑了更伤身体。  相似文献   

14.
偶然读到一篇文章。文章认为,作为科学家,德与才比起来,才更重要。只要一个科学家能够在本领域做出创新性的工作,那么他(她)就是本领域的人才,不管他(她)的道德水平有多高。道德不好的人照样可以是一个好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2002车10月11日,对于浙江省杭州市亚博计算机服务中心财务部23岁的安徽籍姑娘殷小兰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法院的一纸判决书使她重新获得了恋爱自由,她再也不必勉强自己和一个她根本不爱的男人“谈情说爱”了!此前,因为一份荒唐的协议,她的爱情被一个购买了她“男友”资格的人整整“绑架”了4年零1个月。在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候,她终于鼓足勇气拿起法律武器,捍卫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尊严。 11月5日,笔者在结束对殷小兰的采访后,专程前往安徽省某监狱采访了已被判刑1年的“爱情购买人”鲁阿东。  相似文献   

16.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8,(17):32-34
2007年5月10日下午.在江苏常州市一家市级机关工作的梅女士翻看一张晚报时.A15版的一条征婚启事引起了她的注意:“55岁私企.男.董事长,军旅生涯,善良,特有爱心,丧偶.有一女居住国外,白营工厂独居,房车全.觅白头偕老,真情妻。”看完启事后,梅女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时年53岁,早年丧偶后.多次有好心人为她牵线搭桥,可她担心后夫会对她还未成年的子女不好,于是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现在子女都已结婚成家,虽说节假日会来看望她,但下班后她经常一个人独守空房,感到十分孤独。  相似文献   

17.
有位电影明星在纽约一家高档精品店购买了一件昂贵的皮衣以后,她当即给保险代理人打电话,要求他马上办理这件衣服的投保事宜。当她挂断电话后,对精品店经理说:“为了形象我得买这件皮衣,但是你得承认它随时会被划破。”  相似文献   

18.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19.
正前几天,有位女士无奈地对我说,她明明已经困了,但只要一躺在床上,大脑就超级活跃。白天想不起来的种种小事,以及明天要做的种种工作,此时都在脑子里清晰浮现,挥之不去,让她久久无法入睡。因为睡不好,早上起来的时候总是十分疲劳,一天的工作压力,又让她疲惫不堪。看看自己的脸,因为缺乏睡眠而暗淡松弛,看看自己的表情,因为烦躁沮丧而缺乏柔美??她感慨:这么糟糕的睡眠日复一日,生活真是没质量啊。难道更年期提前了?  相似文献   

20.
——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农民的品质培育了我 27年前,18岁的上海姑娘朱维芳,背着“家庭出身不好”的重负,孑然一身来到了安徽省贵池县桐梓乡落户,穷乡僻壤,乐天安命,而且在这广阔天地中她没有了那种心理上的重负,加上她能吃苦耐劳,很快便适应了农村生活,与当地农民“打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