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为铜梁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历史机遇,铜梁县地处渝西经济走廊,发展条件更为优越。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就能使铜龙腾飞。一、“九五”期间成绩斐然“九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3%,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7%。基础设施建设成  相似文献   

2.
1989年到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比GDP年均增长9.3%高出2.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3%,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0.2%,個定资产净值年均增长15.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1.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  相似文献   

3.
青杠镇党委、镇政府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争最先、创一流、讲文明、作奉献、做榜样”的青杠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克服各种困难,大力推进“乡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95亿元,比1999年增长95.59%,年均增长25.12%;工业产值完成4.8亿元,比1998年增长101%,年均增长26.02%;农业总产值完成1560万元,年均增长4.2%;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比1998年增加935万元,增长87.79%,年均增长24.84%,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763万元,比1998年增加1033万元,增长141.5%,年均增长47.16%,本级财政收入实现601万元,比1998年增加161万元,增长36.59%,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人均储蓄存款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1978年到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由405元上升到5044元,17年增长了12.45倍,年均增长16.0%;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38元上升到1995年的1479元,17年增长了10.7倍,年均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16元上升到1995年的3895元,年均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上升到1995年的1578元,年均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由1978年的89.8元  相似文献   

5.
<正> 农村生活四阶段 1、1978年前:求生存 1949-1978年,这漫长的三十年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年均增速仅为4.3%,生活水平一直未能摆脱贫困,衡量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始终在60-70%之间徘徊。到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65元,仅比1965年增长23.7%,年均增长率只有1.6%。生活消费品全面短缺,  相似文献   

6.
——农业总值从2005年的104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860万元,年均增长29.99%;财政收入从60万元增长到354万元,年均增长42.6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80元增长到3318元,年均增长22.97%……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楚雄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055亿元,年均增长97%,高于全省、全国同期增长水平,提前7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粮食总产量达103亿公斤,年均增长33%,人均占有粮食达409公斤,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404亿元,年均增长36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74亿元,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达1755亿元,年均增长1%。经济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371∶362∶267调整为2000年…  相似文献   

8.
《真理的追求》2000,(5):5-5
1995— 1999年的五年间,古巴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4%,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GDP年均增长2.5%。 1999年,古巴的 GDP增长 6. 2%,拉美地区的 GDP增长为 0. 1%。 1999年,古巴的失业率为 6%,拉美地区的平均失业率为 8. 7%。 1999年,古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 5. 4%(原先预计增长 1. 6%)。 (据新华社2000年2月1日电)古巴经济在拉美地区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9.
今日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国内生产总值,这个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指标,2000年已达到89404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6倍,年均增长8.3%。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1979年~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年均2.5%和发展中国家年均5%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世界平均增长3%左右的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这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翻两番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  相似文献   

10.
怀化是一个内陆山区城市,建市时间短,历史上因种种原因,匪霸为患,交通闭塞,百业凋零,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怀化人民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探索、总结,制定了一条比较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即: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以商贸流通为龙头,全方位建立激励机制,特别是加快引进外来经济的步伐,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到“八五”末期,已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3.59亿元,比1990年增长104%,年均增长15.4%;工农业总产值14.82亿元,比1990年增长197.8%,年均增长15.75%;粮食总产量17.1万吨,比1990年增加5000吨;财政总收入1.36亿元,比1990年增长198(?),年均  相似文献   

11.
数海浩瀚,真切客观。到2001年底的数据,描绘出新中国奋进腾飞的瑰丽画卷,展示了共和国的辉煌业绩。 1万亿: 综合国力居世界第六 1952—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年均增长3%的水平。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6位。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09,(4):64-64
30年改革开放,30年历史巨变。时代选择了中国,中国选择了深圳。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特区自成立以来,GDP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7%,出口年均增长超过36%。是改革开放创造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益”,是改革开放使深圳GDP从不足2亿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均GDP排全国第一、出口排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3.
1、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来看,呈现出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84年,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15%;第二阶段为1985—1988年,由于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但相对速度放慢,年均增长率为5%;第三阶段为1989—1994年,由于农产品短缺与过剩交替发生,农民收入出现徘徊波动,年均增长率只有2.7%;第四阶段为1995—1998年,国粮食等农产品丰收和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较大的回升,但由于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开始转向买方市场,农民收入增长明显趋于放慢。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少收入现金68元,人均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幅比上年回落了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我省税务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迎来厚积薄发,地税部门肩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07,(7):34-34
回顾“十五”时期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2001-2005年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9.4%,实际增速在6%-9%之间,年均实际增速为7.4%,而2006年达到9.3%,是2000年以来实际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7,(17):21-21
——2005年,贵港市全市生产总值较建市以来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8.2%;财政收入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10.3%。 ——2006年,贵港市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2.3%。 ——2007年上半年,贵港市全市生产总值128.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5922万美元,同比增长136.8%,增幅排在全区第3位;  相似文献   

17.
赵保华 《群众》2009,(1):70-71
“十一五”以来,我们丰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三化”进程.积极探索符合县情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9.2%,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年均增长12.1%,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报告中的重要统计数据一)李鹏总理报告中关于5年来的重要数据(1)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4)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万亿元(5)外商直接投资1858亿美...  相似文献   

19.
集两江精华,借三峡机遇,乘直辖东风,铸涪陵辉煌。自重庆直辖及涪陵新区成立以来,涪陵人民继续发扬“团结求实、文明诚信、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与时俱进,创新实干,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GDP达到76.3亿元,比1996年增长77.5%,年均递增13.O%。工农业总产值79.4亿元,比1996年增长94.1%,年均递增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126亿元,年均递增20.0%,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入的67.7%。财政总收入12.05亿元,比1996年增长1.4倍,年均递增1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比1996年增1.7倍,年均递增21.4%。经济结构渐趋优化,区域特色更加突出。三次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增长是财政充裕的基础,这是财政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我国近10多年的现实却是: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日趋困继。1980~1995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而不含债务收入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12%,两者增长幅度上的差距,导致1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