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的科学与技术。它的创立和发展对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人类的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纳米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应及早确定国家层次上的纳米技术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合理布局、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实现跨跃式发展,迎接纳米科技革命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高涛 《群众》2014,(6):16-16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十八大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它是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每届政府力图保持其科学技术的全面领先地位,这在克林顿时代就写在了纲领上,在所有领域都要保持领先地位。重视科技发展,制定新的科技政策,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出台科技计划。美国科研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200多亿美金。同时在克林顿时代,著名的国家基础信息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纳米创新计划,不仅对科技,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影响,同时,大力支持民用工业技术创新。克林顿时代为了重振制造业,  相似文献   

4.
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 ,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 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 ,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技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 ,形成新的物质 ,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机器。纳米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对信息、生物工程、医学、光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共识是 ,生物、信息、航天和纳米技术将在新世纪的科技发展进程中唱主角。什么是纳米科技?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数字化进程。我国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国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纳米     
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 1纳米为 1 /1 0 0万毫米 (即 1毫微米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被国际上公认为 2 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纳米科学是对在 0 .1至 1 0 0纳米之内的物质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研究的科学。纳米科技大致有以下 7个分支 :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加工等学科。纳米科技在新世纪将推动信息技术、医学、环境科学、自动化技术及能源科学的发展 ,它像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一样 ,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什么是纳…  相似文献   

7.
人们翘首盼望的21世纪,就要来临。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世纪。如果说即将过去的20世纪,已经给人类的历史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深刻变化的话,新的世纪可能引起的变化,会更深刻、更巨大。首先,高新技术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和提高,将是史无前例的,甚至会超过已往若干世纪的总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信息化的付诸实践,迅猛发展的势头已经出现。备受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重视的超分子化学、人类基因、纳米科技、植物发育机理、大地构造与地貌学以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其重大成果都在孕育之中。可以预计,很多领域、很多学科,在新世纪都可能有新突破,造福人类。当然,还有更多的进展,目前尚无法预测。其次,中华民族将进入伟大复兴的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会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前进。本世纪末,我国的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基本指导思想与警察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将是一个各国之间影响、依存不断加深、相互矛盾和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在这个世纪中,各国所面临的将是一场“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较量的焦点是经济发展的快慢;较量的实质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争夺和科技的竞赛;而知识、人才和科技又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许多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依靠教育和科技是振兴民族的必由之路.经验还证明,谁在教育与科技方面走到了前面,谁就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谁具有了教育和科技方面的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看到了教育在现实和未来世界中…  相似文献   

9.
洪航勇 《今日浙江》2005,(23):12-13
美国:力图保持其科学技术的全面领先地位美国是世界的科技大国,在基础科学和诸多技术领域领先世界。在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竞争力核心的今天,为了确保综合竞争优势,近几十年,历届美国政府都极为重视科技发展,制定新的科技政策,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出台科技计划,重点扶持航空航天科技、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能源科技和环境科技的发展;提出了诸如国际空间站计划,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和网络与信息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植物基因组计划,国家纳米计划,国家能源计划、气候变化研究计划和国家气候变化技术计划等,并正在…  相似文献   

10.
市场上打着"纳米"旗号的"纳米产品"层出不穷,大至"纳米冰箱"、"纳米住宅",小至"纳米水",甚至"纳米鞋垫",让对"纳米"不知所以的消费者眼花缭乱.近日,在中国科技周"未来材料"报告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两位权威纳米专家警告消费者:不要轻信市场上的"纳米产品".  相似文献   

11.
史禹  李贵良 《开采》2002,(3):33-35
随着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与其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经济与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人才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成为一种比资金更重要的资本。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努力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百姓来说,纳米是一个远比网络、基因更为陌生的科技新名词,似乎既不可“望”更不可及。其实纳米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加速科技产业化毛磊经济和科技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这场全球性的综合国力角逐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高低,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腾飞、增强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利用...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空间科技及遥感系统的广泛应用,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构想。这一概念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数字地球”和我国信息化建  相似文献   

15.
周宁南 《半月谈》2022,(1):88-89
伴随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各国正重新调整科技发展布局,在科技竞争中定位更加清晰,全球科技合作趋势也有所变化。全球科技赛道调整全球科技竞争重点领域相较之前有所调整。人工智能在各国重要科技政策中的势头有所减弱。美国“2021年创新和竞争法案”虽仍提出争夺人工智能“无尽前沿”,但已确定不会在众议院通过。  相似文献   

16.
正各国都在积极的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活动,采用国际标准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一带一路"相关的贸易国在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各方面存在着差距,导致各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也不一样。要想避免贸易壁垒,要主动的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工作,提高创新能力,争取发言机会,才能实现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技兴国”的几个问题范艳存,汤春梅今天,“科技立国”或“科技兴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口号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原则,各国政府都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确定正确的科技政策摆在了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  相似文献   

18.
二战以来,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逐渐形成。以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化为主要突破口的新技术革命,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的使用和普及激烈冲击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科技进步成为企业和国家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对发展科技高度重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向高付加值的服务业、信息产业等知识产业快速转向的同时,企业作为科技活动的重要主体却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问题:在现代社会,企业内在的技术创新能力比技术成果本身更为重要,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19.
全球产业链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目前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世界第七位,GDP总量也已经挤身世界前列,并且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技术竞争力排名却徘徊不前,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在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竞争力排序中,我国的排名为28,比上年下降了3名,而且仍然处在下降通道上(详见表一)。由此可见,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和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很不相称。在目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基本国策,而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各国政府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