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子心性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健康 《求索》2008,(12):114-116
孟子建构了以心性论为基础的道德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的理论起点,更是宋明理学解决伦理学上达致道德理想境界的可能切入点。孟子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意义上把心规定为一种纯粹的自然情感和日用理性,这种本然之心与人的存在合一就构成了人的道德本质之源。而人性则以人心之善为根据,体现人之道德本质。人心与人性在人之感性存在与理性本质上合而为一,实现了人心之本然到人事之当然的内在联结。  相似文献   

2.
道德的由来     
《精神文明导刊》2007,(8):62-62
道德是怎么出现的?人们为什么会遵守道德? 信仰是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约束。人无信不立,社会没有了信仰必然导致道德溃散、人心迷失。人心散乱的原因在于信仰缺失。如今社会,贫困不堪忍、富贵不幸福。不少人成成惶惶,不知所往。  相似文献   

3.
富美八闽     
<正>承载着全省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557名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再聚民主殿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发展之道。激情奋进正当时,富美共振兴八闽。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富美福建的正能量和强大气场在这里加速聚集,人心思强、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氛围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4.
德是规范个人行为、调节人际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要发挥道德的应有作用,必须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道德标准。一、反映人的根本利益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们之所以从事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即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离开了人的利益需要、特别是没有了经济利益的引导和驱使,人的行为就会因缺乏目标和动力而终止。道德是在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而人的社会活动又时刻受着利益的支配。因此,我们在确定现实社会道德标准时,一定要…  相似文献   

5.
承载着全省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557名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再聚民主殿堂,建睿智之言,猷务实之策,谋发展之道。激情奋进正当时,富美共振兴八闽。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富美福建的正能量和强大气场在这里加速聚集,人心思强、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氛围更加浓厚。改革开启新征程,时代赋予新使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谱写中国梦的福建篇章,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底线     
道德的底线是什么?就是羞耻之心。耻辱感是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只要是人,就具有最基本的是非判断和善恶判断的能力,常言道: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一些人心中,这杆秤的“准星”失了灵,他们为权势所驱,利益所诱,私情所致,名利所蒙,使这杆秤称不出真正的“斤两”来。“性耻感” 没有了,荒淫无度和纵欲猎艳竟成为有权有钱的外在标识;“食耻感”没有了,嗟来之食和盗泉之水竟吃喝得津津有味,美乐无穷。有许多例证表明,道德的底线是最先从“食”和“性”这两个环节开始崩溃的。 冲击道德底线的浊流,是奢…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是一场经济体制的革命,而且是一项社会利益的再分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再调整。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越来越需要道德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巨大推动力,两者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叶勇 《人民论坛》2011,(8):72-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因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特殊的道德认知冲突、道德情感冲突、道德行为冲突和利益追求目标冲突、利益获取途径冲突、现实利益差距冲突。通过加强教育和机制建设,实现领导干部道德冲突和利益冲突的协调,是解决领导干部道德失范、腐败堕落现象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9.
左吉洲 《前沿》2005,(6):123-125
公私碰撞,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人们在处理公私矛盾中,常常所持观点和处理方法不同。一些人公而忘私,敢于牺牲自己的小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利益;有些人在保全个人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保全大局的利益;而还有一些人,在处理公私矛盾时,把个人利益放在突出地位,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而保全个人的蝇头小利;更有甚者,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在与自己利益无关的时候,故意损害国家利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损人不利已”。总之,公私碰撞中,人们的道德水准、法律意识都表现了出来。对此,我认为,道德观念、法律思想是协调二者关系的重要武器,我们不能忽略了道德…  相似文献   

10.
1.当前社会道德方面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其原因。现实的情况是,社会主义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同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同道德建设不够协调。社会风气中滋生了许多不良现象,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中出现了令人担心的种种问题。君不见,“一切向钱看”成为社会的一种病态。封建主义的余毒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巨太的挥霍和浪费令人痛心疾首,社会治安恶化搞得人心不安,商战中的假、丑、恶横行无忌,市场上欺诈勒索屡见不鲜。一些人视理想信念为空谈,崇尚“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些人丢掉了做人的基本道德,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度外;一些人忘记了是人民的公仆,以权谋  相似文献   

11.
刘宝立 《前沿》2006,2(12):10-12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主要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与道德相统一、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基础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义利观;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效益与公平并重的公平观以及对党员干部道德先进性和群众道德要求的广泛性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道德协调发展,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人心也随之杂乱无章的生长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伟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伦理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发展。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特定研究客体的科学。考察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其不同的伦理道德。因而道德的发展在各个历史阶段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的道德沉积深厚,乐于并善于从德性的角度来定义人生,赋予整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厚重的历史感和道德感。奉行“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信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倡导“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在古代社会里的最耀眼的闪光点。伦…  相似文献   

14.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下社会矛盾重重、国人道德底线一再下滑的现状,人心改造工程是未竟之业。本文考察三位民国时期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墨耶对话,他们主张墨耶之爱能够为当时社会提供改造人心的精神动力,并以此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今天重新研究这些身为基督徒的知识分子对墨耶的比较研究,对当下改造人心,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积极意义:墨耶之爱的价值内涵不仅对普通人具有道德示范作用,更要求领袖人才先改造自我,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6.
"一部分先富"命题以"一部分后富"的前利益让渡的"让富"为社会支撑,不仅设定了富、让、先、后等思考关键和目标,且设定"先富"对"后富"的道义交代和义务责任。本文从证伪视角,以现实中非数据性的心智性缺陷之客观论据,冷静检视我国职业、企业、产业、工业、职业人及发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应、不该、不可之观念与行为。  相似文献   

17.
北宋苏洵著有《心术》一书,其中开宗明义——为将之道,当先知人;知人之道,当先知心。这一治兵之道运用到企业管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是立业的根本,“人心”是企业无形的资产。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感和夫认为“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心的团结更加  相似文献   

18.
人的需要和利益是科学认识活动中来自主体本身的一个重要的定向因素。“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本文所要论述的“定向调节”,就是道德活动通过以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切身实际为目标,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所表现的指示性和审度性的作用。 一、道德掌握世界的理性特征及“定向调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备课卡片     
毛泽东在他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使用了“大公无私”一词。他说:“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从这段话来看,所谓大公无私,就是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或者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大公无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这种道德境界的主要标志,是把人民的、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个人利益服从人民的、民族的利益。可见,大公无私的含义,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