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民众为日常小利争讼,甚至发生斗殴命案并不鲜见.对<折狱新语>和<槐卿政迹>中判牍的统计表明,亲属争讼的比例约占三成左右.兄弟、叔嫂、婶侄之间争讼之激烈,让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存在普遍的伦理约束.同时,宗族权威并没能有效地化解亲属争讼,宗族观念更多地成为侵夺利益的藉口,而不是伦理规范的后盾.因此,明清时期的儒家伦理对民众行为的影响可能需要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居住在湘西地区的691例土家族人群ABO血型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取自湘西劳改支队、吉首市双塘乡、马颈坳镇居住的土家族人群耳血共691例。 1.2 试剂 采用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抗A、抗B单克隆抗体(效价均在128倍以上),特异性及亲和力均符合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律多元主义在中国乡土社会的自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多元主义认为,在国家法之外,存在着"一系列大量的法律规范散布于社会之中"。法律多元主义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形成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国家法和民间法这种二元架构,构成了我国民间法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近现代以来国家公权力对乡村社会的不断渗透,打破了"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格局。改革开放后,法律多元主义在中国乡土社会一定程度上得以重建并发生新的变革。我们应充分发挥民间习惯的作用,使国家法起到一种连接各个分散的民间习惯的作用,最终形成国家法与民间习惯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论宗族制度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定  马建兴 《法学家》2002,(2):19-30
宗族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梁启超先生曾谓:"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①这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数千年的宗族制度,本身寄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之中、依托于农耕生产方式而存在,同时又构成了传统社会正统价值体系、政治制度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几方面要素,包括儒家学说、伦理观念等思想因素,以及外在的专制体制、社会等级制度,无不与宗族观念、宗族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宗法伦理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发展过程。夏商时期,天神观念是宗法伦理思想的核心;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划分排列人伦等级秩序;先秦时期,孔子发挥"周礼",构建了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两汉,儒生们通过"天人感应"而推出"三纲五常",最终形成完备的宗法伦理体系。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法律和伦理思想的冲击,传统宗法伦理遭到解体。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伦理一直处于艰难的适应和调整时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从家庭结构、家庭稳定性、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权力分布等方面着,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传统家庭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逐步融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家庭伦理及行为规范正在酝酿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宗族问题与现代法在农村的命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农村宗族问题与现代法在农村的命运田成有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到农村时,宗族问题就成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农村宗族问题集中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化目标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宗族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是什么?如何发挥宗族与法律制度供给的对接与转化...  相似文献   

8.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3):81-86
中国古代民间物权关系随着各个时期宗族组织形式的演进而呈现不同的时代烙印.宋代宗族组织呈现了两极运动的发展趋向:民间宗族组织继承了唐末五代政治冲击后遗留的小家小户的分化趋势,而宋代在新兴士大夫阶级和皇帝提倡下又出现了聚宗收族的历史潮流.民间物权关系作为相应的法律映象也呈双向发展:小规模家庭成为民间物权关系的普遍性主体,其民事主体资格得到法律认可,表现为其私产处分权自由度的提升,而传统的亲邻优先权必然随之弱化;另一方面,族产作为重建宗族、维系族众的经济核心,法律亦相应增容了族产的形态类别并对其增强了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论禁婚亲     
张毅辉 《法学论坛》2003,18(5):53-59
现代各国的禁婚亲制度大多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 ,禁婚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 ,其按照亲属关系的性质和远近来确定禁婚亲范围的原则和方法被许多国家所继受。禁婚亲范围有相当的稳定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 ,在一些国家有相对缩小的现象。中国古代社会里形成的禁婚亲制度具有很强的伦理性 ,但宗族主义色彩浓厚 ,禁婚亲属范围广 ,重男宗轻女系 ,故在社会和法律转型时期必然会被西方的禁婚亲制度所改造 ,重男轻女的观念被抛弃 ,禁婚亲范围逐渐缩小 ,我国台湾地区禁婚亲制度的演变印证了这一点。我国现行的禁婚亲制度 ,禁婚亲属范围适当 ,禁婚理由充分 ,应保持稳定 ,无需扩大 ,但对因收养形成的拟制血亲关系的禁婚范围应当明确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0.
从民商法到经济法:市场经济伦理与法律的同步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经济学的"自利"假设为市场经济奠定了人性基础,也为市场经济伦理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自由市场经济阶段,公平竞争伦理是市场经济伦理观的核心,对自由市场经济伦理的规范作用和约束力予以强化和保障的法律机制主要是近代民商法。进入社会市场经济阶段后,市场经济伦理观又发展了社会责任伦理,与之相应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以及经济法等社会本位之法由此而生。社会责任伦理中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责任伦理是对自由市场经济伦理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法律强化和保障机制便是经济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法系之魂是儒家伦理,法律儒家化是其典型特征,法律的儒家化过程正是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法律儒家化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漫长时间,起于汉代“春秋决狱”,经过魏晋时期的发展,在北朝初具规模,隋唐时期臻于成型。两汉时期,河南在法律儒家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政府转型过程中的公共行政伦理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琴  邱玮 《行政与法》2006,(4):25-28
政府转型时期决定了公共行政伦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本文试图以外部控制、内部控制及两者共通互融的视角,探讨政府转型时期公共行政伦理体系构建的新思路,以探求适应时代发展的伦理观得以真正实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海外宗亲组织是华侨社会的重要支柱,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海峡殖民地的海外宗亲组织为研究对象,与国内宗族的特征进行比对,分析海外宗亲组织的"传统"与"现代化",并总结出近代海外宗亲组织的发展,对当代中国日益复兴的宗族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官伦理是伴随着法官职业的形成,发展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法官伦理和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有相适应的一面,同时又有区别于一般社会伦理的一面。因而决定了法官伦理具有特殊的的基本范畴,公正,中立,独立,唯法廉洁,统一等品格构成法官伦理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在《中外法学》上看到强世功先生的《法律共同体宣言》一文 (以下称强文 ) ,深为文章所饱含的理想主义激情和批判精神所打动 ,抑制不住为中国的法治理想而兴奋。然而 ,兴奋之余 ,又似乎若有所思 ,回到了切切实实的中国社会中 ,特别是其文中所涉有关法律与道德关系以及对道德的批判 ,更引起了笔者对中国法学、伦理学 (因为道德是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及中国法治之路的思考。一、法与伦理一致 :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结论西方的法治观念源远流长 ,这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伦理和法律进行了理性思考有密切的关系。那时的伦理贤哲们…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土家族传统知识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土家族传统知识的内涵和特征,加强对土家族传统知识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并针对现行法律在保护土家族传统知识问题上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土家族传统知识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伦理观对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伦理建构有着重要影响。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德国,其市民社会伦理建构的发展是不能否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伦理观的功劳的。本文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市民社会的形成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市民社会的伦理建构提出了挑战,而黑格尔的这个理论就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理论资源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思想观点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时代背景、道德主题以及思考重点的不同,因而在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上出现了相应的对立。本文以对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关系分析为基础,论证了二者应该达到一种"调和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结构视角,分析产业结构对湘西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三产业对湘西地区农民增收贡献显著;在各个地区,各产业对农民增收影响不一样,各个地区各产业内部结构对农民增收贡献也不同。在湘西地区,农民增收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在发展第一产业时,要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牧业和渔业。  相似文献   

20.
幺丽丽 《法制与社会》2010,(20):149-150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思想的自由性增强,当代中国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格局。这样的变化使政府面临的行政环境日益复杂,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屡屡发生。本文从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成因,行政伦理重塑的现实意义以及构建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