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羲精神文明極為重要。它既能保證社會主羲的正確方向,又能産生理想、信念和精神動力,是推動經濟建設和各項改革的巨大力量。由於它切合中國的國情和實際,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産,發揚民族的優良傅统,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作風,為廣大群衆所喜聞樂見,那就會産生更大的鼓舞和敎育的作用。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明,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值得大家認眞地思考和探索。那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明的内容是什麽,有些什麽特徴呢? 首先,它是社會主義的。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一切事業都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之下進行的。我們建設社會主義,一方面要加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成为真正能动的主体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只提供了一种可能真正使十亿中国人民潜在主体意识觉醒的是商品经济在我国的空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这种自由和平等的要求超出了经济生活范围,贯串在人们的一切行为中,而这种要求正是主体意识的基本内容.由于商品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独立地观察、思考、判断,不断地做出新的创造.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即以人本来就是功利的这一功利人生  相似文献   

3.
两性的相互了解、协同合作十分必要.“性别平等”是承认性别差异基础上追求“人”的平等及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人性致胜”阶段的产物.作为弱势群体一方能真正在价值、人格、机会、责任、权利上与另一方平等论处,性别平等才具实质意义.深圳市开创性地把正义、平等、公正价值理念引入性别关系重建立法中,对公共政策制定及司法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具有空前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把人的存在理解为生存活动.人的生存活动是人依靠自然生产自己的一种生活.作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人的生存活动,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它构成了马克思人权认知的前提.从人的“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出发,首先,马克思指认人权是一种逻辑规定,是人的生存活动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的产物,表现为自由、平等、财产与安全等;其次,马克思指认人权又是一种现实规定,人权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这一特定的生存方式中体现为资本自由、平等地剥夺劳动的特权.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的建设纲领和目标。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們结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一九五八年以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二十多年的曲折發展,深刻地教育了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經過中国共產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在思想路線上的撥乱反正,恢復“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线,總結經驗教训,我們覺悟到要取得社會主义建设的勝利,必須根據中国国情,從中国的实际出發,走出一條有中国特色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总任務是:“團結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农业、国防和科学  相似文献   

6.
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的基础单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家庭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们第一次有可能摆脱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家庭制度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伦理体系,建立起真正平等、团结和睦的社会主义家庭.搞好家庭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力 《团结》2005,(6):27-31
由来在阶级社会的法律制度中,公开确认阶级的不平等,并反映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不平等。在人类生活早期,劳动分工使教育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越来越系统化、专门化的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自从进入了阶级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以后,受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平等性、表现为少数人所拥有的一种特权”。在古代印度,正规教育就是特定种姓的特权。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特权化表现为“君权神授”和等级身份的思想。等级和身份是教育特权范式的主要标志。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上帝将人分为三等,即金质的、银质的、铜质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1)
罗尔斯从正义原则出发提高了平等的地位,他认为在基本自由优先的同时,平等与自由是相容的。而诺齐克则主张自由至上,自由与平等相矛盾,他理解的正义是对自我所有的坚定维护。面对平等受到的冲击,柯亨对诺齐克的理论核心——自我所有权原则进行了逐渐深入的批判,指出实现平等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实质平等与人的全面发展。柯亨进而通过转向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对社会主义平等,即机会的平等进行了阐释。柯亨对社会主义平等的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将平等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上的构想尽管在实践上存在不足,而他的理论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但又是不平等的,这平等与不平等矛盾的对立统一正是构成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特点。随着城乡经济开放、搞活、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我们如何看待他们,就有一个如何看待人们之间经济生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探讨这个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说社会主义是平等的社会,这是由于废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和剥削制度。今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法律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是平等的。比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社会要求各兄弟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以平等地位和睦相处,社会上的职业只是分工不同,它不具有高低贵贱的不平等的性质,如此等等。人们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4)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是指夫妻离婚时,因一方生活确有困难,经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由有条件的一方从其个人财产中给予另一方适当资助的制度。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立法上把离婚经济帮助看作为道义责任的性质,影响其适用和效果。为了使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更好地发挥保护离婚弱势方的作用,我国宜将其作为夫妻扶养义务之延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个“平等派”活动的舞台就是市场,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成为现实的“平等派”,否则便是一句空话。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活跃于市场的“平等派”具有商品一般性的品格。从商品的一般性来看,商品价值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关系才能实现,这里发生作用的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即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发展商品经济而讳言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剖析和批判。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和拜物教思维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的虚假性,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为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3,(11):64-64
夏志军在《行政论坛》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从本质内容上看。实现社会公正与维护人民尊严之间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社会公正内含着人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能够享受做人的尊严,心情舒畅,畅所欲言。人民尊严内含着每个人在社会规则或制度面前具有无例外的权利和机会,在权力的阳光运行下,社会的个体都享有平等的地位、自由的生活、体面的工作。实现社会公正的过程,也就是人人都能实现平等人格和有序地参与政治的过程.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逐渐实现的过程。而人民的尊严只有在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公正、分配公平的社会中才能实现.亦在公平正义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齐物论》之"齐"有同一、平等、相通三层意思。"同一"表达了万物在起源上同一故而在本性上相同,这与西方赋予人以高于自然的本性以便凌驾于自然的思想相对照;"平等"表达了万物地位和价值判断标准平等,这与西方将人置于宇宙中心从而以人为标准衡量事物价值的观点相对照;"相通"表达了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种"大生命"的有机整体论哲学,这与西方基督教的独特化、个体化的生命观相对照。  相似文献   

16.
商品好象是一个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人们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你走进喧嚷的市场,货架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个个对你频送秋波,好象说:“我能满足你们的某种需要呀!”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哪怕它珍贵如金玉,也随时准备与你手中沾满污渍还发出混杂臭味的货币相拥抱。但经济学对它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微妙而怪诞,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人类智慧探索三百多年,至今也不能说对它的认识已经清楚了。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平等观的争论之中,存在着两大阵营的尖锐对抗,一方是理想主义平等观,一方是经验主义平等观,二者对平等的前提、立论基础、理论内核、外延作用、态度倾向及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截然不同的理解与阐发,最终形成了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平等思想的二元分立状态.这种矛盾状态事实上也规定了作为平等政治思维发展的未来趋向:或者一方完全排斥和消除另一方,或者是存在契合点而发展成为第三种平等理论.到底是决裂还是融合?历史向我们揭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话语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在"公共能量场"中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对话.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与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有着内在契合性,是基层民主决策的崭新模式.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对此,应积极探求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促进"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商标管理 发挥品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商标在国际上的现状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独特标记。一般是由文字、图形或二者组合而构成,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装、招牌和广告上面。一些权威人士预言:“世界性的注册商标是一个国家的国宝。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世界性商标,它就是未来世界的经济强国。”目前,中国不少企业依然严重缺乏商标意识,认为商标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由于商标意识的薄弱,致使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败走麦城”。 1983年,我国第一部《商标法》开始实施。目前,我国已经…  相似文献   

20.
漫话聪明     
时光 《学理论》2008,(15):96-96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没有痛苦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幸福的,担负着痛苦的人并不一定是可怜的!历灾上商品的出现,匆庸置疑是一件好事,通过商品的流通,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而当今社会的商品,却成了“伤品”,即:伤害人的品质的车西,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最大曲经济效益,不恬伤害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