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龚开国 《两岸关系》2006,(12):14-15
10月26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在他就任以来的第二次记者会上,以“最后通谍”的方式,要求台湾“今年秋天必须通过军购案”,在将近2个小时的记者会上,他说了不止10次要求台湾“尽快通过军购案”。27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称,杨的  相似文献   

2.
10月26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案》,该法案意在加强美国和台湾军事合作,强化台湾抗拒统一的军事力量,严重违反中美三个公报的精神,侵犯了中国主权,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该法案通过后,美国政府表示了批评和反对意见。10月27日,白宫发言人洛克哈特表示,克林顿政府无法接受该项法案,“那个法案的部分内容,将给该地区带来不安,与美国的台  相似文献   

3.
彭维学 《台声》2004,(11):14-16
1 0 月 24 日—25 日,美国国 人”;“希望海峡两岸寻找机会展开 局及其“驻美代表”透露“最重要 务卿鲍威尔访华。他在访 对话,朝向我们看见和平统一的那 的谈话内容”。鲍威尔 10 月 25 日 华期间接受凤凰电视台和 天”。 接受媒体专访的内容,原本计划在CNN 专访时,两度使用“和平统 针对外界对美国可能改变对 四天后再全文播出,然而 25 日当一”的字眼,强调“台湾不是独立、 台政策的疑问,美国务院副发言人 晚 8 时美国务院…  相似文献   

4.
《统一论坛》2006,(2):1-1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有关负责人3月2日就陈水扁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发表谈话。谈话指出,陈水扁一手炮制和推动的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闹剧,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对这一挑衅行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谈话说,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社会动荡,经济状况不佳,社会治安恶化,民众“痛苦指数”迭创新高,腐败弊案连连,越来越引起多数台湾民众的不满。面对日益困顿的处境,陈水扁不仅不思悔改,反而拿台海和平与台湾人民的利益作赌注,推行更为极端的“台独”分裂路线,紧缩两岸经贸政策,进而宣布终止“国统会”和“…  相似文献   

5.
吴师 《两岸关系》2014,(12):10-10
<正>1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并发表重要谈话,引发台湾学界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谈话体现大陆善意和诚意台湾智库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表示,习近平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并使用坚定信心、增进互信、相互尊重、良性互动等词汇,明确表示出大陆希望两岸关系在和平稳定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的坚定  相似文献   

6.
如果仅是阅读两岸官方的文书与代表性谈话,就来定论“一国两制”在台湾存续的问题,可能会产生误判.一个模式是否适用,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当局,反而是民意.如何检验“一国两制”价值的标准,本文特从台湾历年来对是否接受“一国两制”的民调结果,进行数字与问卷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了解:1.从民调数字分析“一国两制”对台湾的适用性;2.剖析怎样从民调数字观察“一国两制”是否在台湾存在有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花俊雄 《台声》2006,(3):23-23
陈水扁“元旦文告”宣示“两岸从紧”、“公投新宪”,接着又在大年初一,“江八点”届临11周年前夕,抛出“要认真、严肃考虑废除国家统一委员会和国家统一纲领”;同时表示,“未来要认真思考,改变思维,推动用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种种迹象显示,陈水扁在“三合一选举“遭到重创后,很有可能破罐破摔、铤而走险。根据台北和华府的有关官员透露,陈水扁的“元旦文告”事前曾与美方多次沟通,并且做了若干修正,最后美方勉强接受;但有关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谈话,美方事前毫不知情,因此深感意外。所以国务院在1月30日主动重申美国一贯的两…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美国方面陆续传来各种“毁台论”,如美国安全事务专家克里斯多福·布斯在美国海军研究所出版的杂志发文主张,如果解放军“攻占”台湾,美军必须协助摧毁台湾基础建设尤其是网络设施,阻挠解放军“监控”台湾,台湾军队可以在废墟里跟解放军打“游击战”。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发表的论文主张,美国和台湾地区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焦土”计划,最有效的办法是威胁摧毁台积电的设施。美国媒体人曾披露,拜登表示在乌克兰危机之后已经准备好了“摧毁台湾的计划”。前白宫国安顾问奥布莱恩在美国智库“苏凡中心”全球安全论坛上宣称,  相似文献   

9.
一、总的看法(一)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的三角关系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美国政府核准法案提出的“默考斯基修正案”(默考斯基,美国阿拉斯加州共和党籍参议员,其提案内容为对美国《与台湾关系法》进行修正,明定该法中有关对台湾军售的条款超过美国与中国签署的《8·17公报》的规定——译者注),增加了北京政府对美国向台出售武器最新趋势的担心.  相似文献   

10.
10月11日,纽约《世界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两岸“动态的维持现状”的虚幻与现实》的社论,文章首先指出:台湾负责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台湾“双十国庆”前向国际媒体表示,台湾的两岸政策就是和平地、安全地“动态地维持现状”,这种说法其实是延续台湾新领导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家英 《台声》2005,(10):22-23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3日与美国总统布什在纽约举行高峰会议,而由于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异常敏感的议题,因此每次中美峰会的内容都自然地成为外界观察中美对台政策变化的重要指针,这次胡布会也不例外。然而,从媒体对这次“胡布会”的报道内容看,台湾问题相对于其他议题如朝鲜和伊朗的核武发展及中美双边贸易磨擦等问题,其重要性并不特别突出,而且也未见太大的迫切性,反映出经过过去几年的冲撞摸索,中美已重新建立了处理和控制台湾问题的基本模式。胡锦涛的相关讲话是,他赞赏布什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  相似文献   

12.
8月19日,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伊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一篇题为《美国应该明确表示反对台湾独立》的文章,指出,台湾问题依然是美日对华关系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为使台海局势保持长期稳定,美日应该明确表示不支持“台独”。  相似文献   

13.
10月下旬,台湾在美国签署“美国牛肉输台议定书”,开放30个月龄以下、去除扁桃腺、回肠末端等特定风险物质的带骨牛肉、绞肉、内脏、牛尾等进口。11月2日,台湾卫生主管部门公告“修正美国牛肉及其产品之进口规定”,正式放宽美国牛肉进口。  相似文献   

14.
刘隽 《台声》2019,(12)
<正>据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于5月7日傍晚通过了"2019年台湾保证法案""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承诺"决议案。两案内容包含要求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重启美台贸易协定会谈、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等等。对此,外交部5月8日做出回应,指责美方"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中方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蔡当局则表示,该法案通过代表"美国对台湾  相似文献   

15.
近一段时间以来,岛内媒体不断有关于台湾经济对大陆依存度的评估。去年年底,台湾“经济部国贸局长”吴文雅表示,台湾2001年1—10月对大陆市场的依存度为19.2%,是工业国家中对大陆市场依存度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月,当台湾的“总统”大选进入竞选高潮时,陈水扁曾经为了讨好选民,这么高声疾呼过:“如果我当选‘总统’,两岸关系会更好。” 到了2001年5月20日前后,陈水扁在他数次发表就职周年的谈话中又罔顾实情的表示,两岸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台声》2011,(9):10-10
在蔡英文公布这些政策和发表相关谈话后,台湾社会各界纷纷提出质疑并表示担忧。各种情况表明,民进党仍未改变其“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也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这套政策既是不现实的,也是大陆方面不能接受的。因为这套政策一旦实施,将导致两岸协商无法进行,两岸关系也会再度动荡不安。我们和台湾各界一样,不希望两岸现有的协商交流受到冲击,不希望两岸关系出现倒退,不希望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受到损害,不希望和平发展的成果遭到毁弃。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22)
正摘编10月28日台湾《联合报》近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出席台湾举办的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整个谈话空泛,反映了她不能正视现实的心迹!蔡英文小心翼翼,对着读稿机一字不差地读出稿子。观其内容,也并非没有铺陈,她至少用了3个策略,这3个策略分别为:一、老兵返乡的温情动员;二、"概括承受"的涵义暗示;三、未来三十年关系框架的报酬。  相似文献   

19.
刘红 《统一论坛》2003,(4):11-14
近期台湾政坛出现一股“公投热”。一直高喊“拼经济、大改革、反黑金”为明年连任奔波的陈水扁,为了达到既能推进“渐进台独”又能在选举中增加打压对手的手段,自5月20日以来一门心思玩起“公民投票”。面对这一“公投狂”,美国通过国务院、国防部、“美国在台协会”、“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等出面,第一次全方位、多梯次、明确地表示,美国“反对台湾进行任何  相似文献   

20.
翟凌晨  江晓峰 《传承》2006,16(11):20-21,24
冷战开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调整了其东北亚政策。对新中国由观察和接触转为敌对和遏制,而随着台湾战略地位的上升,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扶持;同时,作为美国东北亚政策的重要一环,其对日政策也由“打击和限制”转为“控制和利用”。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日台条约”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