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淑琴 《慈善》2019,(1):38-39
我的父亲是铁匠,他只管打铁的事。平时话语不多,比较内向。年岁大了,他不再打铁,就专心种地。我在河北省滦南县长凝镇上小学,学费从母亲手里拿,对我学习之事,父亲很少过问。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乐亭二中,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考上就好.'母亲高兴得眉开眼笑,她赶紧为我打点上学的行李。中学是住校的,学校规定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下午不上课...  相似文献   

2.
何志铭 《各界》2010,(2):35-35
我的母亲今年88岁高寿,她的兄弟姐妹都早已过世了.去年春节回故乡榆林,一大家人吃团圆饭,五桌共50名,看着大家埋头吃得稀里哗啦,我很是感慨。  相似文献   

3.
《瞭望》2021,(6):6-7
2月1日,在辛丑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全...  相似文献   

4.
童年的鞭炮     
《民主》2021,(1)
正盼望过年的童年时光,日子过得真慢,每一天都是那么漫长。在鲁西北平原,在我的老家禹城,管元旦叫"阳历年",春节叫"阴历年"和"大年"。农村是不过阳历年的,农村人说的"年",就是春节,这是无可争辩的。无论日子多么艰难,过年了,母亲总给我们兄妹四个每人缝一身新衣裳,尽管都是最便宜的"斜纹布"做的,样式老旧,做工也较粗糙,我们仍然异常珍惜。大年三十,好多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但我们兄妹都舍不得穿,都等到大年初一拜完年后,再换上新衣服。  相似文献   

5.
乡村的歌     
春节刚过,我回到故乡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亲友们闻讯赶来,挤满了一屋子,一直热热闹闹地“侃”到午夜才上床。 我躺在铺得软软,盖得暖暖的被窝里,却是毫无睡意。我为亲友们挣脱贫困而激动,同时又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声响震破了乡村夜间的宁静。那声音似乎很低微,但又听得真切;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象就在耳边轰鸣。夜半时分了,这是什么声响呢?我问也还没有睡着的母亲,她说:“眼下人们干的欢着呢。村西头歪老三的孩子领首包了队上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许久了,但在我的手机里,依然保留着她的电话号码……每每看到这11个阿拉伯数字,就会想起母亲病危的那些日子,清晰如昨。每天早晨,我习惯在7:30分前到达母亲家去探望她。那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数九寒冬。母亲早已起床了,她早已习惯在这个时间等候我的到来,她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虽然年过八旬,却一直保持着整洁的习惯。看到我进屋,母亲就从厨房里端来桂圆、栗子放在我面前。虽然我已年过不惑,但母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乳殇     
《侨园》2017,(8)
正九四等舱的那个下铺,理所应当是母亲用来休息的。我却让母亲去了上铺,还美其名曰下面坐得人多,上面安静,可以睡一觉……我难道没有想过,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可以在一起说说话,诉诉亲情吗?不。我想到了。不过想的是和女友卿卿我我,又怕母亲打扰。再往好里说是怕冷落了母亲,才把上铺给了她。后来我想过,假若只是熟识的人,我会这样做吗?不会的,绝对。因为我还有基本的道德礼貌。正因为是自己的母亲,才敢这样。要知道,母亲是去求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乳殇     
《侨园》2017,(11)
正二十一家里那间大房给我结婚用了,父亲和小毛借住在其他地方,三毛住哪里呢?我这个弟弟小我8岁,从未与母亲分开生活过,母亲也离不开他。母亲安排他与自己住小房间,打地铺。在母亲床边地板上,展开席子,铺好棉垫,放上被褥,晚间伸开,白天卷起。我们不忍心,怕他睡不习惯。母亲替他说,没事。三毛已经憨憨入睡,在母亲床边,犹如蜷缩在母亲的怀抱里,屏息静听熟悉的心跳,和着窗外碎碎的树叶声,啾啾的鸟鸣……这一切多么亲近。二十二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22日,是我的"第二个生日",这一天,我如愿加入民进。如小溪汇入浩瀚江河,从此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以我笔书民进入会不久,莽莽撞撞给《民主》杂志投了一篇随笔《嫁女的春节》,编辑老师的回复至今仍在耳畔——"李老师,您好!……春节一期已出刊完毕。但您此文满含深情,很感人,我们用在春节那一期的微信,可否?  相似文献   

10.
<正>雷锋"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从奴隶到主人的巨大变化,使雷锋对共产党、新中国从内心满怀感恩和热爱之情。他无数次把党比作母亲,发自肺腑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是您把我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抚育我成长。是您,给了我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您,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您,给了我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4,(9):39-39
在很久很久以前,母亲抱着儿时的我坐在阳台上,等着父亲回家,母亲看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眼神中带着一丝丝不知为何的忧愁,我问母亲:“你在看什么?”母亲回望我一眼,然后又望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唇齿之间吐出一个宇:“家。”我满脸疑惑:“家不就是这吗?”“不,”母亲摇摇头,指向远方:“家在比那里还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正放弃一切,选择曲艺说到我走上曲艺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我的母亲是河南坠子演员,我的父亲是一名伴奏员。母亲演出,父亲伴奏,用我们的行话叫做"一副架儿"。我从小是在剧团里泡大的,耳濡目染各个门类的艺术形式。我还记得儿时听母亲说过长篇坠子书,是以海瑞的  相似文献   

13.
王杰 《侨园》2013,(12):26-26
<正>我在德国留学时,有两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次,我在等车时看到,一对母子从超市出来过斑马线。母亲手提着东西,小男孩走路还不是很稳当。路不宽,斑马线也很短。母亲始终放慢脚步与孩子平行,并且侧脸微笑鼓励他。过了斑马线要上台阶才能到人行道上,母亲站在旁边微笑着耐心等孩子,孩子吃力地上到台阶后,母亲依旧放慢脚步与孩子并肩前行。因为人行道的水泥地面不是很平坦,没走多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孩子疼得流出了眼泪,但母亲没有去扶他,只是弯身面带微笑用舒缓的语言鼓励孩子,孩子  相似文献   

14.
罗俊士 《侨园》2016,(4):64
正临近春节,市电视台采拍了一个节目。春节不回家。周姓女记者在广场和一位青年交谈不一会儿就当机立断,把另外几位组员召集过来。以下是当晚电视荧屏里播放的一组对话镜头。周记者:我是市电视台的,请问,您回老家过春节吗?青年:不回去。周记者:为什么不回老家呢?青年:我没脸回老家。周记者:能说说原因吗?青年:我是被老爹撵出来的,整整3年没回过老家了。都怪我不争气,那年冬天赌钱,把上门讨  相似文献   

15.
晓春 《侨园》2013,(3):49
2001年离春节还有1个月时,我被老板炒了鱿鱼。我奔波了十来天,仍未找到工作,眼看离春节只有七八天了,我决定先回老家,待过完年再回广州找工作。我来到火车售票点排队购票,排了整整一天,可等排到我跟前,才得知到我家乡的票已全部售完了。当我走在广州街头,见人们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我却沮丧极了。到了大年三十那天,虽说火车站已经能买得到回去的火车票了,但我却犹豫了,我想,等我赶回家已是大年初一了,在家呆不了几天,又要赶过来找工作,何必疲于奔命呢?干脆,我就在广州过年,  相似文献   

16.
陈鹏 《瞭望》2007,(10)
“我还是怀念过去的春节,有人情味,好玩。”春节来去匆匆,尽管度过7天长假的人们普遍感觉这个节还是没过够,但它越来越缺少新意的消费特色令人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春节与五一、十一甚至元旦的面目越来越相像了:看电视、逛街、购物、旅游、麻将、扑克、大吃大喝、蒙头大睡……在看似丰富的娱乐方式中,春节的民俗内核似乎在消费主义指引下逐渐消弭了。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普通职工,今年46岁,对下面几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刻印象使我撰写此文。 1965年,我母亲因病去世了。按当时风俗土葬,棺材最少得120元,而我刚中学毕业做小工,身上只有两元钱。母亲去世已三天了,我还是一点法儿也没有。晚上,公社社长王永正找了我去,一见面就发火:“要不是街道反映,我们得背黑锅。你有两个母亲,生母死了,另一个还在,就是党。出了这么大事,为什么不找组织?  相似文献   

18.
滑落井底2010年10月28日,两天后就是万灵节了,在英国,这是个最重要的节日。19岁的我,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从伦敦的牛津大学一出来,就踏上了高铁的归家之路,我要在爱丁堡度过这个星期日与万灵节。我刚到爱丁堡的家,母亲却不在家,我想用手机与母亲联系,可手机没电了,我就接上充电器插在客厅电源的接口处。然后,我决定去看看我家祖传用来避暑的小别墅——它坐落在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乳殇     
《侨园》2017,(12)
正二十七时间过去了34年,但我们家已经隔了两代人。34年间,我没有为母亲写下一字一句。很多事我已经历过了,很多事也都忘了,唯独母亲的病忘不掉。34年间,在我有限的人脉中,至少有不下10人患过乳腺癌,且发病的年龄都很年轻。这些病例在确诊后全部及时做了手术,至今又全都安好。每当听到这样的例证我便无语,我想到了母亲,深深地自责。有人会劝我,这要归功于医疗技术的发达和条件的改善,更有思想观念和人们认识上的跟进。但我却不  相似文献   

20.
春节到来之际,我想起了这几年走过的路。我因此想念行进路上一切关怀过我、扶助过我的人——海内外的朋友——见过面和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我感谢他们,在我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