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位于旧金山唐人街的中华文化中心,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它由中华文化基金会经营和管理,是一个依托于华人社区,又面向非华裔的文化团体。它不断举办多元化的文化活动项目——中国和美国华裔艺术家作品展览、历史文物展览、文艺演出、有关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讲座或论坛、中文和各类中华艺术课程、华裔青少年寻根活动等。作为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平台,它提高和丰富了华人社区的文化艺术生活,增强了华人的族群和文化归属感;同时,它还将中华文化和美国华裔文化介绍给非华裔人士,对促进中美友好交流和增进族群间的理解和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底,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课题组以"华人对中国的认知"为题对马来西亚华人与其他族裔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本文通过对这次问卷调查的分析,主要探讨了当代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文化上认同中华文化,认为中华文化对他们的生活、事业产生很大影响;经济上认同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并有参与其中的意向;国际影响力上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总体扮演积极的角色;政治上对中国的软实力状况有所保留;国民素质上也对祖籍国民众作出一定程度上的肯定。本文还探讨了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形象传播与建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政策是影响美国软实力强弱的主要因素;追求国家利益是美国塑造和运用软实力的动因;美国在展现其文化价值观时,如果时机和地点选择不当,或与当地文化相违背,反而会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发挥,甚至酿成文化冲突和反美主义。在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其政治影响力与文化价值影响力之间存在着分裂现象,这是影响美国发挥其软实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莹 《法国研究》2014,(2):18-23
当今专业性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凸显,各国在参与专业性国际组织活动、承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将这些组织作为塑造和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于软实力要素集中是最具合法性的承担软实力建构的政府间组织。法国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软实力优势的西方大国,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伊始它便将该组织视为其软实力构建和展示的重要平台和场所。其间在该组织框架下提出"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并酝酿和推动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通过梳理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公约》的通过,剖析"文化国家"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建构过程和方式,以期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角色身份变化,为我国在该组织中的多维度软实力建构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34):62-65
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总在博物馆、美术馆与剧场、图书馆之间显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来上海看美展”已经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和游客体验上海的优选。无论是博物馆里丰富、浩瀚的历史珍存藏品,让人们直观且动情地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璀璨多姿,恢宏浩渺,抑或是各大美术馆中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古今中外,远至宋元时期的艺术珍品,近到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上海大大小小的美术馆中,观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进行一次既可远及古代,又能穿越未来的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8.
中国管理思想源于儒家文化 ,海外华人企业管理模式既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受中华文化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华人企业管理模式一些特点及其文化基础的研究 ,探讨适合中华文化的管理模式 ,相信对我国大陆民营企业管理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格局转型加剧以及阿拉伯国家发生剧变的背景下,中阿关系虽总体发展良好,但仍有很多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应更加重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以推动中阿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由于传播文化的有效平台少,加之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阿拉伯受众的需求存在差异,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远古形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历史源头。黄帝文化奠基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肇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会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史诗般的伟大斗争中,蕴含在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之中,有力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度的契合”的,是正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概念自约瑟夫.奈提出以后,迅速进入了各国的对外政策话语体系。本文将分析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对软实力及相关概念的认知,并加以比较。本文认为,中欧在软实力概念的使用中在软权力资源、软实力目标、软实力运用、软实力主体和软实力外交的地位五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这些差异对双边关系带来了四方面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差异带来的政策分歧、软实力使用方式差异引发的政策冲突、软实力外交的地位差异产生的外交议程错位,以及软实力主体差异导致欧洲民间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冲撞。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出发,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尝试性建议,以缓和或消解这些差异认识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尽管文学的老年小说数量有限,但未曾经历过老年生活,就不可能观察到老年生活的复合性。理解老年小说时,应该把作家的生物学年龄作为一个重要的基准,另外,社会应该消除那些虚伪的早老意识,在文学上持续不断地展示出相应的作家意识,共同探索出与对惰性老人的理解有所不同的新的方法论。提高对老年生活共享的认识必然会直接与小说以及社会的成熟度联系起来,我们更有必要提高老年小说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3.
曹云华教授主编的《远亲与近邻——中美日印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一书从软实力的角度,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对中美日印四大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状况进行了透视和探察,突破了软实力研究的传统思维方法,是近年来软实力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4.
软实力理论现已成为研究国际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越南是中国的近邻和外交前沿,近年来中美日印四国在越南的外交举措频频,但对中美日印四国在越南软实力比较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本文从在滇越南留学生的角度研究上述四国在越南的软实力,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尽管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都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在快速提高,但在越南,美国和日本的软实力以较大优势领先于中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中国仍处于"老三"的位置。本文还提出了提高中国在越南软实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英国适时运用文化外交来巩固和发展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英国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期间主要经历了由迅速发展到艰难维持再到平稳恢复的外交历程,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而运行过程中尤以英语教学、教育培训、文学交流和体育运动等具体方式著称。在实施文化外交的过程中,表现出相互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相结合的特征,有效避免了被指责为文化殖民主义者,并且使得阶段性的调整没有抛弃文化外交的长期性。英国针对英联邦的文化外交的根本动因是在硬实力下降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软实力,实践也证明在扩大影响、保持联系和改善形象等方面,文化外交对提升英国软实力、巩固和发展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中磨砺出的鲜明精神品质,也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进程中凝聚出的宝贵精神力量。其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特有精神禀赋,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根脉,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厚植历史主动精神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聚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力量。深刻认识历史主动精神的文化根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软实力大小是由受力国的认识和回应决定的。对外政策、国家治理和文化是衡量一国软实力的三个指标。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外向性,能够直接地影响受力国的认识和反应,国家治理和文化则是内源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更能反映一国的吸引力。从受力国的角度看,国家治理的软实力不是由占优的要素决定的,相反是由最弱的要素决定的。在东南亚国家看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于日本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软实力则稍显不足。中日两国的软实力外交具有各自的优势,在实践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是旨在回应盛行其时的"美国衰落论"。近年来,随着世界上反美情绪的日益高涨,又出现了"美国软实力衰落论"。实际上,美国软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美国在科技、教育、人口方面的竞争力,以及在思想、规范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影响力,均未衰落。真正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因素是美国民众的情绪和国内分歧。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与泰国拥有某些相似的社会文化基础,在对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状况进行长期细致的研究分析后,日本把握了泰国的社会及文化特征,抓住了在泰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巧妙地进行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构建,有力地支持了其商业行为,最终在泰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研究日本在泰国软实力的构建过程,分析其中巧实力的运用,对中国政府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进行软实力的构建及市场开拓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国同东南亚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政界和学界有不少人士颇为热衷于"中国软实力威胁论"。本文从近十几年美国和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反应等方面入手,对这一新版威胁论的分析框架提出质疑:美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相对下降主要是由美国自身政策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外交上的战略选择引起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缺陷在于夸大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回避美国自身政策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忽视东南亚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