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翟韬 《美国研究》2023,(1):138-16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宣传政策的方针主要围绕《美中关系白皮书》展开,主要是诉说中美友谊、离间中苏关系。美国宣传机构主要通过其在华旗舰宣传期刊《今日美国》,从中美友谊、美国不是帝国主义、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美宣传三个方面入手,对华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白皮书》和美方的宣传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批判《白皮书》和反驳“中美友谊”为主轴的大型反美宣传运动。毛泽东主席系统地讲述了三个观点:美中不是友谊而是侵略关系,美国要把中国作为保护国,《白皮书》所言的中国革命性质和道路问题是无稽之谈和“唯心史观”。从后殖民视野出发,两种观念的冲突实际上是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恩人家长观念”和反殖民的“革命民族主义”的交锋。美国宣传对华的“友谊”“恩德”与“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来则是强加给中国人的奴役与帝国主义。这种宣传战至今仍有现实回响。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明 《俄罗斯研究》2003,(1):79-82,91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统治的社会,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它是“为”而不是“由”人民自己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与其把斯大林模式说成是“教条主义”,不如说它是从根本上就脱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教条”。  相似文献   

3.
分清“管理”和“领导”两个概念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文献中,对于分清“管理”和“领导”的概念问题愈益重视。然而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一致的观点。下面我们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向读者们介绍一下:“党的职能是领导,而不是管理,更不是指挥”;“‘管理’的概念比‘领导’的概念要广一些”;“在估计党在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时,可以得出结论:领导是管理的最高形式”;“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对“城市”的理解,自以为有过许多颇为惊叹的假设和定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自愧得很。当我认定,我们以产业(经济)划分城市(社区)势力,把城市当作驿站,西方则以城市决定产业,把城市当作家,从而造成规划的无限期、无止境的修改与几百年不落后这一双重结果。又听说广州是中国第一个加入世界大都市协会的城市,便联系同广州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戴治国有了两次深谈,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找寻“共同语言”和“利益共同体”。戴治国无疑是一个城市管理专家官员。但“城市是什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对这个问题谁都可以认为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 ,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 ,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目前 ,学界围绕公共外交争论最多的是它的理论归属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 ,这一状态中冲突常有而合作不常有 ,从而使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以非行为体国外民众为对象、强调“合作度”的公共外交难以获得概念上的支持。本文认为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愈来愈多的学者和决策者正把国际体系定义为“信息交流空间”而不是外部无序状态 ,公共外交可以实现其理论回归 ,融入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6.
吴健 《新民周刊》2022,(33):52-55
“把飞机性能发挥到极致,锻炼飞行员敢飞能飞精飞的本领,具有很高的战斗价值”。登上从长春返沪的A321客机,我坐到与左翼悬吊发动机相邻的位置,这可是好些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上座”,原因无他,较大的轰鸣声将伴随旅途,这不是美妙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阐释“体”和“时”的概念及其关系、“体”及“动词的体”的分类开始,主要对汉、法语完成体和瞬间体动词的过去进行体和持续体表达及其意义确定进行探讨性分析和对比研究,并对汉语完成体动词无进行体表述的理论诠释提出个人看法。另外,文中也对语义体和语法体及其关系和意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最后对法语完成体动词在过去进行体表达中所使用的主要时态未完成过去时的“体”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前言中国的文学史家把1949年以后的文学,称作中国当代文学。当今中国诗坛,是更切近一个时期的诗歌创作领域。具体而言,则是指1976年10月结束十年“文革”动乱之后的诗歌创作,或按照惯例称作“新时期诗歌”。  相似文献   

9.
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是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讲这番话的。观察家认为,中国领导人发表“新常态”之论,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也将给处于缓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提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首次把“美丽中国”作...  相似文献   

12.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3,(40):40-41
<正>1.同甘“供”苦?加入“一带一路”不是反美,只是不想用血汗“供养”美国罢了——在北京作为嘉宾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英国经济学者罗思义如此表示。“美国制造战争的危险局面只会让中国对于世界各国更加具有吸引力。当然,他们会对中国模式感兴趣,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显然,刚刚吃完美国“苦头”的欧盟是这番话的最大听众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亚太地区秩序变革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大国的竞争,也取决于中国发展最终能达到的程度以及中国希望扮演的角色。中国要在地区秩序各方面扮演更加积极有为的建设性角色,还应恪守一些基本的战略底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谋求亚太地区霸权,不在周边经营势力范围,是中国亚太角色的战略基石。不谋求地区霸权的角色定位,主要由中国各种“内生性”因素所决定。新时代中国需要在亚太秩序的稳定和变革方面与美国达成基本共识,增强亚太区域合作方面的战略互信。中国要明确界定不称霸、领导权、主导权等概念,处理好增强“地区能力”与不谋求地区霸权之间的关系,关注和引导国内有关中国角色的舆论,树立“亚太的中国”而不是“中国的亚太”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据美聯社報道說,文翁談下上喜欢考虑問題,他是一个精神飽滿、喜欢社交活动和爱玩的人,因此,老撾很少有人把他当一回事。他兼營投机生意,但多數失敗了,人們說他脾气“太好”,所以人家欺侮他。他游历過許多地力,對他的國家“很了解”,但他不是一个具有說服力的演說家,人們不把他当成果断的政治家或“人民的领袖”。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诗学及思想的比较研究中,于连教授(巴黎第七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汉学家)一向主张“差异性比较”。他认为,由于中西方历史上的长期隔绝,以事实联系为依据的“影响比较”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又由于中西方思想背景乃至语言体系截然不同,并不存在现成可比的对应概念,以同类相比为原则的“平行比较”也就难免盲目和牵强。用中国诗学的某个概念去附会西方某个貌似相同的概念,或者干脆用西方的模式去筛选中国的东西,只会使中国诗学面目全非。因此,中西比较诗学的当务之急,不是比较,甚至不是翻译,而是阐释,即循着中国思想本来的逻辑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范畴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如“神”、“道”、“含蓄”、“形而上”,等等),理出它们的特殊内涵、意义网络及运行机制,然后再将阐释的结果同西方的诗学体系相对照,进行差异性比较。强调异国文化的特殊性有利于重新审视本国文化。于连教授从希腊哲学转而研究中国思想正是为了寻找一个反思西方传统的全新角度。汉学不只是“学问”,还可以成为从外部“解构”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造神话的大企业──大宇集团金明淑大宇的历史不是神话“大宇”在词典里为“大屋”之意,而大宇的职员们则把它解释为“巨大的宇宙”。这对于跨身于世界大企业行列的大宇集团来说是再合适也不过的称呼。去年,美国《幸福》杂志以1993年的销售额为准选定的世界500...  相似文献   

17.
查道炯 《当代亚太》2004,(11):15-19
冷战后日本在追求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过程中 ,采取了与冷战前追求日中友好所不同的政策。虽然尚无证据认为日本在追求与中国建立一个不友好甚至是对抗的关系 ,但中国在对日政策的问题上仍应争取主动即修正 1 972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友好”、“合作”等传统上的习惯标准 ,而应以中国自身的利益为中心处理中日两国关系。在这一视角下 ,日本的对华政策是否能回到冷战前的友好姿态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沐阳 《美国研究》2022,(3):92-110+7
近年来,为抗衡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发展融资领域日益提升的影响力,美国提出了“重建更好世界”倡议等一系列竞争政策,旨在以鼓励私营资本的、市场主导的“美国方式”对抗“一带一路”倡议。本文认为,“市场主导”并不是美国实施发展融资的主要特点。美国通过主导两个国际机制影响基建资金的流向——国际发展机制和国际出口信贷机制;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分配资金,后者则限制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相反,后发国家则倾向于将发展融资作为产业政策的一部分,以官方融资激励企业前往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面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发达工业国家开始转而采用后发国家的方式,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呈现“南方化”。“重建更好世界”倡议体现了美国方式向中国方式的趋同。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秩序的变动、突发的新冠疫情和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促使日本的中国形象正在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日本智库和主流媒体更多地把中国放在国际秩序变动的语境中来认知中国,比起双边,更多是在多边框架内来感知中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形成了“崛起的强国”“国际秩序改写者”、疫情下“坚韧”而“强硬”的中国、带有不确定性的美国“假想敌”等多层次中国形象。日本智库和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未必是客观的,是基于在国际秩序转型期对自身认同的建构,那就是现行国际秩序维护国和中美之间的“非等距离”协调者。应该对日加强沟通宣介工作,充分调动其对华战略认知中的建设性因素,消解不利因素,防止其固化为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东亚的文化景观庄礼炜本文不是一篇纯粹的学术文章,因为它较多地涉及到个人的一些主观感受,加之90年代中国学术界掀起的社会科学研究规范化“运动”(首先是形式的规范化),笔者更不敢妄称这篇文章是“学术研究”了。从欧美刮将过来的一阵“实证”、“方法”狂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