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孝经>中有大量的引<诗>,其引<诗>并非是<诗>本义的使用,而是经过自身的择选与阐释,在"孝"论的思想体系下,形成自己的<诗>学思想.其思想包括"孝'即是德"的<诗>学主题的提出,包括对社会各阶层"孝"德的<诗>学规范,包括对"孝教"这一治国途径的<诗>义理解,包括对"忠谏"的"事君"思想的<诗>学阐释.<孝经>已经形成了"孝"论体系下的独特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早期对南方环境疾病的认识与表述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大规模流行病现象,六朝以后的历史记录渐渐形成了对这种环境疾病的一种固定表述,这就是"瘴".但是,在<史记>、 <汉书>、 <尔雅>、<说文>等早期文献中,并没有"瘴"这个字.不过,这并不表示"瘴"的缺席,仅仅是"瘴"的表述缺乏而已.  相似文献   

3.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范畴及其历史地位后<中国青年报>、<党史文汇>、<党史信息报>、<文摘报>等数十家报刊曾以<吉普波首介"邓小平理论"科学范畴>、<待到山花烂漫时>、<满怀深情著新论>……为题,发表多篇专访、通讯、评论等,介绍了我的邓小平理论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恨恨"考     
一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名<孔雀东南飞>,下省称<古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①按:"恨恨那可论"之"恨恨"当作"恨恨".今以三点证之.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音乐的统一 洞经既是一种宗教科仪经典,也是一种音乐形式 洞经因以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其主要颂唱经而得名,民间也都以<大洞仙经>为洞经经典之首.其他如<忠义经>、<度厄经>、<孝经>、<救劫经>等,也多属道教经典,它们的编写体例、经文结构都与<大洞仙经>基本相同.因此,洞经源于道教,并以道教经典为基础.洞经所崇祀的神灵十分广泛,涉及儒教的有至圣先师孔子,佛教的有如来、释迦牟尼、观音等,道教的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关圣帝君、太乙真人、麻祖元君、何祖元君,但是崇祀的最高神灵是"元始天尊",主祀"文昌梓潼元皇帝君".洞经的宗旨,一是普渡众生,救苦救难;二是教人立身之本;三是颐养身心熏陶儒雅.洞经宣扬的内容大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收藏滇夷图册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云南民族图册的出现远早于"黔苗图",具有独特的绘制风格,以"苗蛮图"、"苗图"指称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是一种谬误,应当重新正名."滇夷图"是与"苗蛮图"并行的清代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滇夷图说>、<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云南营制苗蛮图册>、<滇省夷人图说>是4部成书年代清楚、今仍存世的重要夷图,"滇夷图"独具特色,比之贵州的"苗蛮图",其历史民族学史料价值更胜一筹.清末来华西洋人留下的"西式滇夷图"也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共产党宣言>的英译本和德文本说明,无产者与工人、劳动者三者从狭义理解是同义词.因此"无产者"可以改译为"劳动者". "全世界"的译法是意译,按<宣言>德文原文和英、法、俄、日等国译文都是用"所有国家".所以, <宣言>最后一句话当今可以改译为"所有国家劳动者.联合起来!"这样既符合<宣言>本意,又更切合当代世界和中国情况.  相似文献   

9.
"罢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有桐城派"殿军"之称的马其昶所著<庄子故>,不仅深得庄生哲学之旨,同时对<庄子>文学品评也颇具特色.而<庄子故>对<庄子>的文学品评偏重于文章结构的梳理,这一特色的形成主要与马其昶的桐城派作家身份以及当时的八股科举取士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诗>的传承由周代贵族所垄断的现象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各侯国的官府系统、儒家学派与非儒家的诸子百家三个传承系统.在各侯国的官府系统中,在"礼变"与"乐变"的社会背景下,<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崇利"、"尚法"与"轻儒"的社会思潮下,<诗>也为各侯国统治阶级所轻视,<诗>在战国官府系统中逐渐处于"受黜"的状态,这必然导致官府系统中的"<诗>之亡".孟子所言的"诗亡"即是指官府用<诗>之亡.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31日,由<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与红河学院共同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在云南红河学院隆重开幕.<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与政治>、<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农村研究>等18家全国知名社科期刊的主编和代表共25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此外,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州社科联,云南大学陈国新教授、红河学院党委书记唐明生、副校长彭强、校长助理王建国出席了此次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红河学院相关部门和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教师代表.会议由红河学院副校长彭强主持.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浙江日报>、<今日浙江>杂志相继发表了省委书记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重要文章.萧山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在全区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学习、宣传和贯彻浙江精神的热潮."浙江精神"携带着春天的信息给萧山人民开创"十一五"发展新局面带来了无限的喜气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继<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之后,陈瑜教授又一部力作<消费资本论>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为中国十三亿消费者和全世界数十亿消费者权益立言的书.  相似文献   

15.
赖和:鲁迅的精神镜像——《过客》、《前进》及其周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是台湾新文学初创期卓然鹤立于台湾文坛的优秀之作,它深受鲁迅<野草>的影响,是赖和在"台湾文化协会"分裂之后苦闷与彷徨的产物.<前进>中氤氲着的与鲁迅<影的告别>、<过客>等散文诗篇极为相似的情绪与气氛,正表明赖和与鲁迅的思想交集.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所载西汉初通西南夷的史实有若干含糊不清之处,颇难清理,历代注解也多有歧异.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即初通西南夷应在"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置犍为郡在"元先五年"(公元前130年),但自<汉书>起就误作"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通西南夷、王犍为郡"虽是<汉书·地理志>、<华阳国志>等名著所言,但本属于疏忽失误.却影响深远广泛,有必要深入考辨.  相似文献   

17.
精神解放与文章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解放,不仅是近代史上文章变迁的重要原因,也是两千年来历次文章变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可以算是一条规律.最早而又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文章的发达,在两三千年的历史范围内,简直是空前绝后的.产生于这个时期的文章,两千年来始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清人章学诚所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不是随便说的.诸子百家之文确实做到了百花齐放.不但<老>、<庄>不同于<论>、<孟>,韩非也不同于荀卿,<战国策>和<左氏春秋>也各有特色.体裁不同,风格多样,在几百年间,文章之盛,至于如此,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论语>、<中庸>、<荀子>为基本文献考察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即"礼",而"礼"在理想层面能够造就一种和谐的政治秩序.但孔子、荀子的达致和谐之法有所不同,前者注重个体修身,后者注重制度规范,但从根本而言,两种路径都是"人治",即都主张以为政者为原点推动理想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方,同时也开了一个先河,即以现代思想去解读古代经典.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60周年,2008年5月8日,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