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鸣 《廉政瞭望》2011,(5):48-48
被阉割了进宫服侍皇帝和后妃的人,学名叫宦官。贬则叫阉人、阉竖,中性的叫寺人,褒则为貂趟、常侍、黄门。到了明代,则变成太监。明代的太监,尤其是司礼监和司马监的太监,权倾朝野,有时能当朝廷的大半个家,所以,又被尊为公公。不管称呼他们什么,历朝历代,这些缺零件的男性,其实是最靠近权力中心的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一直就有其通行的语言标准。这在夏、商、周、先秦时期称雅言,以后叫正音,到明代叫官话。  相似文献   

3.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鹳窝。一首民谣,倾诉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唱尽了世间的离愁别绪,明代以来,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在千百万人心中承递,无论是黄河南北,无论是海峡两岸,但凡山西洪洞移民  相似文献   

4.
对策,本来是个褒义词。科举时代,状元的殿试答卷因其多为回应皇帝提出的治国安邦之类的问题,故又称对策。我就见过中国留存的唯一对策,是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殿试答卷,其情其论其文其书,无不叫人拍案称绝。  相似文献   

5.
李延英 《求贤》2007,(8):44-44
“假撇清”是句民间俚语,意思是人前人五人六、人后魑魅魍魉,表面清廉正经、私下蝇营狗苟。明代冯淮敏在《玉江引·闰世》中有这样的描述:“外貌清廉,生来只爱钱。好似鸯鸶儿毛鲜,素质无瑕玷.包藏吞噬心。两脚恰如箭,零碎钱几嗉里攒。”此等现象,古往今来绵延不绝,过去叫“假撇清”,而令称“官场秀”或“两面人”。  相似文献   

6.
稍具文化知识的人,大约没有不知“仕而优则学”这句名言的.然而真正去做的人很少.这是因为一则生活中升官快的人不见得皆得力于学,二则“优”的尺度不好掌握.是官大叫“优”?是干部队伍中当上先进、模范的人叫“优”?还是上司或同事们称道你有能力叫“优”?从来没有谁作过  相似文献   

7.
依安县依龙镇有个丰林村,村党总支书记是个四十多岁的精壮汉子,叫袁宝春.在村里,岁数稍长的人都叫他"老七",稍小些的都叫他"七哥",晚辈们则叫他"七叔".大伙儿觉得这样称呼简单、近便、亲切.最近,袁宝春成了依安乃至齐齐哈尔的新闻人物--近两年,他带领村民在盐碱地上盖起了农民公寓楼,得到省委书记吉炳轩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寨之路 陈永贵,1915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小南山村的一孔破窑洞里。原名荣贵,后来又改叫永贵,小名则叫金小。“永贵”这个大名并不常用,直到陈永贵30多岁了,不少人还叫他“金小”。 1964年1月,时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奉召到  相似文献   

9.
有人笑称:如果最后你成功了,那你就是执著;如果失败了,那你就成了固执。但两者的本质差异到底在哪里呢?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执著的人,坚持的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固执的人,坚持的则是自己的情绪和做事的方法。"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比如:两个人同时见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从此,一个开始守株待兔,另一个则不拘泥于死等,而同时采用挖陷阱、用网、弓箭等多种办法来捉兔子。前者坚持的是捉兔子的手段,所以叫固执;后者坚持的是捉到兔子的目标,他的手段更灵活,所以叫执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几千年绵延不绝,其固有生命力来自于它自身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儒家的积极入世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文化主流。而道家则提倡"清静无为,逍遥随性"。儒家给人鼓励,而道家则在人低落的时候,是可以给人慰藉、劝人平和的,儒道互补,叫人进退有度,从而回旋有余。  相似文献   

11.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全面、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中医问诊的要领,集中反映了历代中医人关于问诊的经验智慧。在中医医学史上,这叫"十问歌",由清代名医陈修园修改编成,其前身叫"十问篇",由明代名医张介宾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问诊的内容梳理、归纳、提炼成篇。  相似文献   

12.
正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说:"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驰则百兴俱废"。人有精神,百事可兴;精神萎靡,万事殆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革命者""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最鲜明的标签。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  相似文献   

13.
正明代有一个政治术语,叫“守令之害”,也就是说,知府县令这类的地方官,通常都是地方一害。明代政治家赵南星对皇帝描述守令之害说:“以致豺狼满地,小民愁苦无聊,起而为盗。”另一名政治家高攀龙则说,几乎每一任地方官都是携满民脂民膏与百姓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廉耻,其中不少优秀思想资源,仍然大有裨益于今天的道德建设。耻,就是羞耻之心。如果说廉能让人有所不取,那么耻则会让人有所不为。明代大学者吕坤指出:"五刑不如一耻。"再严酷的刑罚,也不如让人懂得一个"耻"字。在社会治理中,教育人们懂得廉耻要比使用刑罚更有效。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细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发人深省。一则讲的是:明代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时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  相似文献   

16.
家庭需要廉洁“守门员”江西程建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党和政府的干部,特别是身居要职者、握有实权者明代嘉庆年间,官场腐败,仕风污浊,有一位叫郑晓的官员却如出污泥之莲花,一身清白。有一次,他主持选拔官员,一位求见者给他送了一包茶叶。郑晓见来人情意恳切,就叫...  相似文献   

17.
珍惜你的“洁新白袍”曹一凡最近,翻了翻明代叶盛写的《水东日记》,有一篇《郑牢论戒贪》,读来颇有启示。说的是明代镇守广西的总兵衙门──广西总帅府有一个差役叫郑牢。他生性耿直,敢对上司都督讲真话,都督韩观很感激他。韩观死后,山云新任都督。他首先召集年高德...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大富豪"游戏,可谓风靡世界,人人尽知,其实老北京有一款非常相似的游戏,叫"升官图"。它存世千年,遗憾的是一度作为封建糟粕被禁止,如今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升官图"又名"彩选格""选官图",历代"升官图"都有变化。目前普遍说法是由明代倪元璐所创,但并无实据。该游戏往上可追溯到唐代,  相似文献   

19.
智能是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联想、学习是智能的三个重要因素。智能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如果人能使计算机进行推理、学习、联想,则人就把智能赋与了机器。这种赋与计算机的智能,称为“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  相似文献   

20.
黎淳是岳阳华容县人。他是明代科举考试中唯一的湘籍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明代湘籍名人如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李东阳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先生清德重望,诚可谓一代伟人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