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庄子》学说所致力的是道的精神在人生的实现,《庄子》全部的社会人生思想主张都是由其道论伸展而成。《庄子》道论的实质,是颂扬道的精神,即道的自由和无限的本质特征。《庄子》的艺术思想是其道的学说在艺术方面的体现和延伸。 一   《庄子》之道的自由和无限的特性,生发出《庄子》艺术论纯任自然、法天贵真的基调。   庄子学派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一切出自天然,自然而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一切又都在合规律合目的地实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曰天地无…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0,(1):51-51
《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在小雅中有6篇用笙演奏没有歌词和乐章、只存篇名的"笙诗"。《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成为官定的五经之一。于是,《诗》遂称《诗经》。始见于《史记·儒林列  相似文献   

3.
对《春秋公羊》学的评说是叶适评说经学典籍及其学派的重要内容。叶适对《春秋公羊》学的态度是基本否定的。他认为:《春秋》三传,唯有《左传》有其实,《公羊传》则是"空言"的浮妄之说,故多不合于《春秋》之意;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学的最重要代表,其说肤浅妄意,他不是治而是乱孔子之书;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春秋》的论说,本于董仲舒,故多不得《春秋》之旨。叶适的这些评说贯穿着以"实"反对"空"的根本观念,带有"六经注我"的色彩,这是叶适用以建立自己思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萧斌 《学习月刊》2014,(11):49-51
《资治通鉴》开篇说:"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十丧七八矣",由此盛赞孔子"欲先正名"的为政思想。何谓"正名"?孔子为何如此重视"正名"?在当下有何意义?一、春秋之乱与孔子"正名"西周立国的战略是"以藩屏周",具体制度安排是以姬周宗法制为核心搞分封,建立100多个等级有异、大小有别的诸侯国及其附庸拱卫周王室。其爵位与财产的继承,实行"诸侯与正不与贤"(《谷梁传·隐公四年》)的嫡长子继承制,预伏了"争位乱国"的根苗。  相似文献   

5.
吴阳秋 《唯实》2007,(11):96-96
有个成语叫“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其实它是后人颠倒发挥出来又约定俗成的。“每况愈下”祖出于“每下愈况”,但二者的意思大相径庭。“每下愈况”,典出《庄子·知北游》:有一次东郭子求问庄子:所谓虚通至道,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庄子回答说:道无处不在,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6.
<正>《春秋》的主要内容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间鲁国史官的记载,据说孔子曾对它做了文字加工。《春秋》的记载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一句话简单交待事件基本要素,形式上很有些像现在的报纸新闻标题,所以王安石曾讥之为"断烂朝报"。因为《春秋》的这一特点,所以战国到汉初的人们就为它做了疏解,这就是所谓"《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个别字词的  相似文献   

7.
两汉是经学昌盛的时代。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公卿罕有不从经术进者;同时,汉崇经术,皇帝诏书、群臣奏议多援引经义以为依据。而当景帝时以治《春秋》公羊学的胡毋子都和董仲舒成为博士之后,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经传便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春秋》学在两汉不断发展,吸收融合了阴阳五行、法、道、墨、名等诸家的有益因素,成了一门体大精深、蕴义丰赡的政治理论学说。司马迁的如下评述,基本上反映出汉人对《春秋》经传的基本观念:“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  相似文献   

8.
正《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东汉班固时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据传,《左传》一书是以孔子所著的《春秋》为本,以具体史实做注而成的一部史学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左传》作者至今成谜,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著。《左传》全书共计35卷,在宋朝时被列入"十三经",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其中不仅记述  相似文献   

9.
正庄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庄子》一书便成为了道家经典,被尊称为《南华经》,并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作品之一,《庄子》不仅是哲学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凝结了古代圣哲在诸多领域的智慧精华。读《庄子》,读到的是瑰丽无边的想象。《庄子》的世界,会让人不由得讶异于一种辽阔感。人的肉体行至有限,纵使步履不停却也尺寸可度;但人的精神如鲲似鹏,可以挣脱时间的绳索,去流浪、  相似文献   

10.
马一浮老、庄学的一大特色,在于用佛教般若思想注《老子》上篇而有《老子注》,笺《庄子》文句而成《庄子笺》。马一浮对老、庄哲学的评判具有两种态度:一方面,站在儒家“有为”的立场之上对老子辩证法的消极因素予以无情揭示,对庄子“齐是非”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提出批评。另一方面,又极力赞同老子“为道日损”的修养方式、庄子“逍遥游”的自由理想境界并切身实践“心斋坐忘”的为道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有着现实的内涵的,即自然无为;庄子则注重无,而否定有。老子的知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知识,是真善美智的统一体,而不是制度化的、经验性的有限的知识。老子的"无为""无知"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正孟子、司马迁都认为六经之一的《春秋》是孔子所作,孔子也自诩:"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春秋》乃人主之学,孔子之后解释《春秋》的流派有多家,著名者如《春秋》左氏学、《春秋》公羊学、《春秋》谷梁学等。《春秋》治政大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得以诠释,但《春秋》诸学中以民为本的仁政阐释始终是其主流,特别是左氏学、公羊学,对我国古代的仁政传统的生成、传播与深化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政德建设也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红岩春秋》2016,(4):82
正《红岩春秋》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指导,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中心刊物。国际标准出版刊物号:ISSN1007-4686;国内统一刊号;CN50-1009\D。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会员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汪洋同志在2006年为《红岩春秋》题词:"希望继续秉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将《红岩春秋》塑造成重庆独特的文化品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中精华之一.庄子"逍遥游"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将有限个体"小我"融入于无限宇宙"大我",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了一个终极性的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虽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根本上摆脱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伏羲的传说     
《党的建设》2008,(2):45-45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传说中的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亦称人皇。相传伏羲本姓风,他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庄子·人间世》)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  相似文献   

17.
正《红岩春秋》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指导,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中心刊物。国际标准出版刊物号:ISSN1007-4686;国内统一刊号;CN50-1009\D。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会员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汪洋同志在2006年为《红岩春秋》题词:"希望继续秉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将《红岩春秋》塑造成重庆独特的文化品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红岩春秋》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指导,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中心刊物。国际标准出版刊物号:ISSN1007-4686;国内统一刊号;CN50-1009\D。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会员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汪洋同志在2006年为《红岩春秋》题词:"希望继续秉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将《红岩春秋》塑造成重庆独特的文化品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红岩春秋》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指导,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中心刊物。国际标准出版刊物号:ISSN1007-4686;国内统一刊号;CN50-1009\D。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会员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汪洋同志在2006年为《红岩春秋》题词:"希望继续秉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将《红岩春秋》塑造成重庆独特的文化品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红岩春秋》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指导,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中心刊物。国际标准出版刊物号:ISSN1007-4686;国内统一刊号;CN50-1009\D。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会员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汪洋同志在2006年为《红岩春秋》题词:"希望继续秉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将《红岩春秋》塑造成重庆独特的文化品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如今,应众多读者要求,本刊编委会慎重决定,在符合《红岩春秋》宗旨范围内,开辟"论文天地"栏目,要求如下:1.选题范围: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