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商业区是一类典型的建筑形式,同时具有地上商业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其消防安全性甚为重要.本文选取某典型地下商业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消防性能化验证.5个火灾场景的计算结果表明,防火分区L的疏散宽度不足会导致人员疏散不及时,建议采用镂空吊顶提高该分区的集烟能力,增加可用疏散时间,确保发生火灾时所有人员能够及时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2.
疏散拥堵是火灾中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有效地解决疏散过程中的拥堵问题对于提高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此问题引入延迟疏散法,运用buildingEXODUS软件进行模拟研究,重点讨论不同反应时间间隔对疏散时间的影响.通过某高校宿舍楼的模拟研究发现,反应时间间隔为5s时,人群的疏散时间最短,疏散效率最高.当无反应时间间隔时,疏散时间增长20s;随着反应时间间隔增长,疏散时间也不断增长.该结果对疏散预案的制定和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Anylogic地下空间火灾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ylogic是目前提供专业虚拟原型环境,包含离散、连续、和混合行为模拟,同时又是少数提供了人员行为库的先进仿真模拟平台之一,它为研究地下空间火灾人员疏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结合该软件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发生地下火灾时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各种的因素,对人流密度、人流速度、辐射热、对流热、毒性计算进行了讨论;论文介绍了利用Anylogic进行地下火灾仿真建模的方法,给出了一个地铁车站火灾环境进行了疏散模型的设计和模拟仿真实例,对模拟的效果进行了评述,指出后继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性能化设计中人群安全疏散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影响人群安全疏散的因素,包括火场中人员状况对安全疏散的影响、建筑物结构对人群安全疏散的影响以及人群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人群安全疏散需要的建筑物性能化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安全疏散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多发性灾害之一。研究建筑结构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解明建筑火灾中人在决定逃生之前的行为规律,逃生过程的行动规律,对于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建筑防火交全逃生管理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火灾研究学者关于建筑结构物安全疏散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进行综合评述,对我国今后开展此项研究的课题做出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火灾隐患也随之加重,火灾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事故发生后,使室内人员选择疏散时问最短的路线,是人员安全撤离火场的关键.本文应用Dijkstra算法解决建筑火灾中,疏散路线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并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笔者对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本文建立了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可靠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可靠性的模型,并讨论了权值的确定方法,并结合某大学图书馆的实例讨论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下商业建筑与日俱增,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严重.本文分析了地下商业建筑火灾的特点,从防火分区,防排烟、火灾报警与灭火、安全疏散等方面讨论了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  相似文献   

9.
应急疏散措施的优劣是评价大型公用建筑安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措施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参照相关法规及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时各指标因素的层次,建立了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某高校图书馆的应急疏散评价过程中,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建筑物火灾人员应急安全疏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都市应急疏散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如近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工业事故以及潜在的恐怖袭击等严重威胁都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性事件,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安全地进行大规模紧急疏散高密集人群。实施科学的应急救灾策略,是减少灾害(事故)后果严重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变动态流的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最短疏散时间为目标函数,同时对疏散路径、疏散目的地以及疏散开始时间进行优化。并以此优化模型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基于GIS的大规模应急疏散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优化各种灾害条件下最优应急疏散策略,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灾规划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可用于城市应急规划设计和实时应急管理指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离散时间动态网络模型在社区疏散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时间是模型中都的主要参数,其中在社区各组成部分中行走的时间只是总疏散时间的一部分。模型中把疏散时间划分为时间周期,反映了疏散者的运动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不考虑紧急情况下人任何的个体行为的情况下产生一个疏散时间的下限(即最小疏散时间)。这一数值可用来对现存社区的疏散能力进行分析或评估。  相似文献   

12.
公交车由于其人员流动性大、载客量大、属密闭空间且所处交通环境复杂多变,若发生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相对困难。运用Building Exodus软件对某城市典型公交车发生火灾时进行人员疏散过程模拟,分析疏散出口位置的不同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车内发生火灾时,在现有疏散情况下,增设车厢后排窗口和接近前排挡风玻璃的窗口,共计面积为6.76m2作为疏散出口,其疏散时间为47.9s和39.8s,节约了13.5s和21.6s。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交车人员疏散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铁火灾严重威胁着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火灾状态下人员安全疏散是地铁安全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紧急状态下应急响应的基本要求。本文以M地铁站为实例进行研究,采用人员疏散仿真模拟软件(Path Finder)对地铁站在复杂火灾工况下的疏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M地铁站的真实疏散时间(RSET),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M地铁站火灾工况下完全具备人员安全疏散的功能特性,即M地铁站站内疏散设施在火灾情况下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为示范地点安全疏散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综合体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健身中心进驻商业综合体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综合性健身中心内往往设有室内游泳池,我国现行规范中没有具体给出核定含有室内游泳池的健身中心的防火分区面积与疏散宽度时游泳池的折算方法,本文针对某含室内游泳池的健身中心的人员疏散进行定量模拟计算,分析折算游泳池对应人数条件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游泳池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但应折算人员数量,利用健身中心自身疏散楼梯和中庭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综合体建筑是集购物、办公、居住、展览、餐饮、文娱、交通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占地面积大,火灾荷载高,人员数量多,发生火灾后,发展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逃生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导致火灾易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分析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出发,详细阐明了大型城市综合体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超大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刑警与科技》2008,(19):84-85
9月20日23时许,位于深圳龙岗区的舞王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43人死亡88人受伤,惨痛的后果让人揪心。据悉,该俱乐部是一家非法娱乐场所,没有营业执照,消防验收也不合格。试想一下,如果俱乐部里具备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设备,也许很多无辜的生命可以幸免于难。火灾报警系统(FAS)由火灾监控管理中心、探测器、模块和手动报警器组成。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建筑物火灾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出了诱导建筑物火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共14项,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最大的为火灾警报系统;建筑物火灾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是火灾隐患没有及时排除、防火标准没有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没有到位,同时,建筑物内堆积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大、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差也是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方面。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为建筑物火灾预测准确性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07,(11A):189-190
建筑消防设施是指设置在建筑物内的一切固定消防设施。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警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及应急照明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它们的完好率和火灾发生时的反映速度,直接影响灭火的成败。而决定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和火灾发生时的反映速度主要是靠监控设备来实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当代武警     
《法治纵横》2011,(22):74-74
消防“零点风暴” 本刊乌鲁木齐讯(记者王前喜通讯员靳健程艳)消防栓处没有水带、普通门当防火门、疏散通道里堆积着杂物……10月21日凌晨零时许,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检查组突击检查,友好南路缤纷壹号娱乐会所发现的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通过对我国与日本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的方法、结果可信度的对比,分析事故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日本事故疏散时间相对之下能更好地反映换乘地铁站的站体设计、疏散设计的要求,建议在今后的换乘地铁站的疏散计算中参考日本规范中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