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1945年,“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西戎合写的《吕梁英雄传》,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战的经典作品。把这样一部作品搬上荧屏,是我多年来的心愿。我对《吕梁英雄传》的热情很大程度来自于插队期间和山西农民建立的深厚感情。我在农村时早就听过无数极其悲壮的山西农民打鬼子的故事,日本人用的是机枪大炮,红了眼的农民举的是红缨枪和铁镐、锄头这样的种田农具。这些故事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今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改编《吕梁英雄传》的时机终于成熟。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今天拍摄这样一部抗战故事,…  相似文献   

2.
随着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的热播,人们又忆起不久前离我们而去的作家马烽。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山药蛋派”重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饲养员赵大叔》、《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咱们的退伍兵》等等。马烽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文联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为山西省以及全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92年,中共山西省委和山…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延安培养起来的小说作家中,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中期晋绥文艺界同时脱颖而出的文学双子星座的马烽和西戎的文学实力和成就最为坚实,其创作于延安的《第一次侦察》(马烽)、《我掉队以后》(西戎)和两人合作创作于晋绥边区,被延安《解放日报》摘登的《吕梁英雄传》不但比较完满地呈现了他们在小说艺术上的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追求,而且彰显了延安作家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努力表现新天新地新人物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4.
李岑 《廉政瞭望》2011,(10):58-59
台北曾经没有8路公共汽车,法国作家左拉的作品因为作者姓“左”而不可在台湾出版。连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也因为暗合毛泽尔“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词句,而被迫在台湾改成了《大漠英雄传》……这就是台湾在戒严年代出现的荒唐事。  相似文献   

5.
(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以赵树理为首,包括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恪守现实主义原则,始终坚持人民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比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锻炼锻炼》,马烽与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扑不灭的火焰》,马烽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李束为的《租佃之间》《老长工》,孙谦的《万水千山》《伤疤的故事》《大寨英雄谱》,胡正的《汾水长流》等.  相似文献   

6.
(一)近代宁波的中长篇小说创作起步很晚,直至20世纪初,才栅搬来迟,涌现出倪轶池、庄禹梅、姜侠魂二三位作家的少量处女作。而在此以前已风行沪南,对市上作家作品起过一定影响,事实上可看做揭开清末宁波的中长篇小说创作序幕的大著,却是《狐狸缘》和《金台传》。《狐狸缘》本是一部初衍宁波古代传说的语体小说,始刊于清光绪初。由醉月山人所著。小说现存光绪十四(1888)年敦厚堂、漱石山房、文酉堂、善成堂四家早期刻本。敦厚堂“初刻本”应当于光绪M年(1875)前业已脱稿。该书第1回,开宗明义宣布:“此书乃青石山一…  相似文献   

7.
张西洛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办公厅副主任,他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出版“西部歌王“王洛宾作品的事,却鲜为人知。当今在中国被尊称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歌坛重量级人物。他虽然没有到过江津县,但  相似文献   

8.
一张报纸就是一面战斗的旗帜。《前方日报》作为一张地方性报纸,在抗日战争中,为宣传进步,宣传抗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川籍青年作家邓贤在《当代》上发表了纪实文学《淞沪大决战》(以下简称《决战》)。遗憾的是,《决战》一文未能正确反映和描绘这场百万人的大会战,某些观点和史料的选用是不严谨的。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退休干部,在此不揣冒昧地提出来,愿跟邓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是西南党政军最高首长。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经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繁忙岁月里,"三巨头"时刻不忘西南首府——重庆的文化建设,从而拉开了新重庆文化建设的序幕。邓小平提出在渝出版《新华日报》在重庆新闻史上,有过两张《新华日报》:一张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由周恩来领导的《新华日报》,人称老《新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10)
正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京揭晓。在参评的309部作品和12名译者中共有24部作品和3名译者获奖,其中我区有三位作家榜上有名,分别为蒙古族作家乌·宝音乌力吉的作品《信仰树》(蒙古文)获长篇小说奖;特·官布扎布的作品《蒙古密码》(蒙古文)获散文奖;马英的蒙古文译汉文作品《鄂尔多斯1943》获翻译奖。获奖的三位蒙古族作家,曾先后获得过自治区文学  相似文献   

12.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14,(10):53-54
魏巍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锤炼成长起来的当代著名军旅作家。他毕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和《东方》。  相似文献   

13.
张西洛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办公厅副主任,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推出“西北歌王”王洛宾的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正魏巍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锤炼成长起来的当代著名军旅作家。他毕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和《东方》。在其革命文学篇中,《东方》是他的重要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1942年夏,杨潮偕夫人沈强从桂林到达衡阳,应聘担任《大刚报》的主编。杨潮,笔名羊枣,湖北省人,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联盟的作家,抗日战争开始后  相似文献   

16.
前日,著名作家洪峰走上沈阳街头公开乞讨一事,在文学圈引起轩然大波。洪峰是和马原、残雪齐名的先锋作家。他的《瀚海》、《还乡》、《和平年代》、《喜剧之年》等中短篇小说影响很大,当年被称为“文坛射雕五虎将”之一。对这位被疑为“洪七公”后人,“丐帮”传人的行为,众人褒贬不一,特别是文坛各位作家:有人疑为行为艺术;有人同病相怜;有人哀叹斯文扫地——“专业作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上街乞讨不像一个专业作家所为。”(叶永烈);有人称其为“英雄”——“替所有中国作家乞讨”(叶匡政);有人感慨“作协不是福利院”……“80后青年作家张一…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个时期,青年作家王朔的小说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他的作品在1988年被改编成电影的就有《顽主》、《轮回》、《大喘气》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四部。因此,有人将1988年的电影界称为“王朔年”。同时,他的《浮出海面》、《橡皮人》、《痴人》等作品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众说不一,褒贬相持,于是又出现了一个“王朔现象”。王朔的作品,多取材于当代城市生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1,(7)
正"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绵延的吕梁山纵贯山西南北,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是由晋入陕的天然门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吕梁为腹地的晋绥根据地是阻敌西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坚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党中央部署支援前线、统筹后方的战略基地;也是延安联络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9.
正邓拓是我国现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他的一生都是在办报、著述、立说中度过。《晋察冀日报》是邓拓从事新闻报刊生涯的开端。十年办报岁月,邓拓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坚持敌后"游击"办报,将《晋察冀日报》办成"民族的号角"与"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使得《晋察冀日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文化铁军。  相似文献   

20.
正深秋时节,陪省、市采风团作家们走进了宁化革命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段段生动解说,把作家们带进了如火如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中。毛泽东《如梦令·元旦》牌匾、西南半县大暴动中使用的武器、《红军军用号谱》、苏区干部用过的物件等无不让人驻足凝视。而最夺我眼眸的是一张斑驳陈旧的"苏区米票",这是当年宁化苏区干部使用的由中华苏维埃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发的一斤米票,票上有模糊不清的字迹:"此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