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于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姿态、其自身的概念混乱和纷繁复杂的流派以及长久以来仍产生影响的"一线单传"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所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通史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类的著作或教材中,处于边缘化、外在化、浅表化的理论地位。如何评价和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总结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尚无整体性和共识性的认识。只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文本作具体、细致、扎实的文本解读和整体把握,反思当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写作体例,才有可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熊永祥 《求索》2007,(9):165-167
贾谊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对历代贾谊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和大致分期,并认为可以从研究贾谊文化品格入手,创新贾谊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方雷 《理论月刊》2003,1(8):20-22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理论由于完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真正结合,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低潮时期的新局面,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古文运动对中晚唐辞赋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辞赋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均表现出了鲜明的创作特点。这些创作特点的形成,与辞赋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相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古文运动之"文以明道"和"不平则鸣"的创作思想,促使了律赋雅正范式的形成和骚体赋的繁荣,古文创作"辨理论事"的特点和散体单行的文体风格,则促使中唐时期的辞赋普遍具有了议论说理和散体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的历史地位早已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然而具体到贾谊辞赋的价值,尤其是这些作品在我国辞赋发展史和文体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似乎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此问题予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唐代诗坛的代表诗人李白与杜甫,二者在引用宋玉辞赋方面,李白多引《高唐赋》,钟情于宋玉事襄王时的得意自信;杜甫则多引《九辩》,侧重于宋玉失职后的郁闷哀怨,二者对宋玉辞赋的接受大不同,由此也反映出李、杜在价值取向、诗歌格调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唐雄山 《求索》2006,(1):179-181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汉早期思想家、政治家贾谊 ,从汉初现实政治出发 ,系统论述了治国安邦的思想理论 ,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当时政情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 ,成效卓著。他力主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封建法制 ,改善政权结构 ;十分重视改善大一统封建帝国的政治秩序 ,十分重视构建社会生活的安宁秩序 ,从而实现“家齐国治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9.
刘培 《湖湘论坛》2011,(4):110-114
宋代辞赋是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辞赋发展中开拓新路的重要一环,是促成宋代散文平易流畅而又深婉蕴藉风格的重要因素。宋代辞赋中,以流畅而富于理趣的美文为主,宋赋在发展中,在追求忧患意识的表达、哲理与情感的融合、追求骈散配合的流转自然等方面多有开拓。宋代辞赋研究的被冷落,与元代人的辞赋观念有关,更与当下浮躁蛮悍的学风相关。  相似文献   

10.
傅玄的辞赋数量颇多 ,且绝大部分为咏物之作 ,所咏题材广泛 ,却基本遵循立象尽意、设象显情的模式 ,很少有随机而发、淋漓挥洒的激情。他在理论上提倡语言的赡丽、结构的精致和“假喻达旨”的表现手法 ;在创作上则通常运用绮丽的文辞、短小的篇幅、精美的句式和意象 ,通过物象的描写来表现预设的情志。傅玄的辞赋理论及其创作 ,对两晋南朝的赋风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江洪 《求索》2014,(8):163-166
汉初承秦之制,在由奴隶制政体向封建制政体的转型过程中,处于一个矛盾的多发期,其时,土地的自由买卖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对立,专制主义的官僚体制,给吏治的无为与腐败提供了温床。面对民众的生存困境,贾谊呼吁统治者采取重本抑末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积贮,主张制礼明分来抑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膨胀。同时提醒统治者应看到民众力量的崛起,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建议改革吏治,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应充分尊重民意。  相似文献   

12.
韩晖 《民主与科学》2004,40(2):40-45
李白的辞赋观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辞赋和前代辞赋家的不满与否定,这不是他辞赋观的主导方面,具有附着性和暂时性;从深层看,他非常重视辞赋和前代辞赋家,对辞赋有着积极合时的看法与追求,这才是其辞赋观的主导方面.他一生钦重尤加的辞赋家是屈原、司马相如及扬雄,其钦重原因亦不尽同.他对辞赋的渊源、内容、风格、模仿与创新、抒情等问题,都或明(言辞)或暗(创作)地透露出了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态度及看法.  相似文献   

13.
贾谊忠烈人格的丰富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荣 《湖湘论坛》2000,13(2):59-60
谪前之豪放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辞赋家。他年少得意,18岁时便扬名于郡中,并被河南守吴公聘请为门客。后来吴公把他推荐给汉文帝,文帝任命贾谊为“博士”,一年后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而且又准备以“公卿”的显赫职位委任给他。贾谊能够在走向社会的最初几年中便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郡中人的称誉、吴公的爱才、汉文帝的...  相似文献   

14.
迟金光  董奕  丁安喜 《春秋》2009,(6):56-57
登州地处山东半岛一带.是我国历史上山东地区重要的行政区划。位置险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在其设州1200余年发展历程中,为古代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田探 《求索》2013,(1):76-79
贾谊的《道德说》素称难解,他以"道德说"为纲领建立起来的"性命"论也少有人系统研究。贾谊之"道"与"德"均有双层内涵:其最高层次的"道"是"物"之存在的运动过程,是"治乱存亡"的所以然之迹。其最高层次的"德"则是"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之"理",是儒学化了的真正的"形上"本体。"道"、"德"、"物"的这种关系,不仅把老子的道本论置换成了理本论,而且开了中国儒学理本论的先河。贾谊以"道德"说建构的"性命"论,表达了"命"虽可认识而不可尽知的定命论思想。政治追求遇挫后,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定命论又转变为悲观主义的委命论。由于贾谊的"道"论遗落了老子"道"的"自然"价值,故不能为他的委命论提供哲学保证。贾谊的哭泣至死就与他这种悲观主义的生命情怀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双蓉  归青 《求索》2013,(9):147-149
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独有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历时二千多年。辞赋艺术自身的演进发展,又不仅契合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而且与辞赋所表现之文化气象,以及历史上“献赋”“考赋”制度关系甚密,并由此显示出辞赋在各个时代既相承又异趣的艺术风貌。本文从辞赋的源流与艺术智慧入手.着重研究了两宋辞赋特质及其文学精神的重塑.结果显示审美与致用这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了辞赋观念在两宋时期演进的大部分行程,而当其全部行程结束时,占据支配地位的则是美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西汉贾谊《鵩鸟赋》以推度鵩鸟之意抒发对人生、世界之看法,豁达中见悲愤。作者乐观旷达,但又无法摆脱其政治失意的痛苦,故作品中既有积极进取的苦恼,又有乐观旷达的道学追求,但道学思想却是贾谊思想的主流。本文重点剖析《鵩鸟赋》所蕴含的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培 《湖湘论坛》2012,(6):105-112
周紫芝的辞赋清晰地展示了两宋之际文风由深刻沉郁向平易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转向。而这种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朝廷在靖康之难后没有能积极团结朝野各种力量以形成同仇敌忾的氛围,而是在对金国的政策上包藏私心,态度暧昧,尤其是秦桧专国时候的高度专制,把文人朝政强行推出政治之外,推向求田间舍和享受生活。周辞赋中所表现的由沉郁愤懑到空幻失落再到随俗沉浮的转变,正是那个时代文人心路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邓小平理论地位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邓小平理论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更在于它的根深藏在当代中国土壤,是中国的、中国人创立的、为了中国的理论,具备中国自己的社会科学理论的主体地位。明确邓小平理论自身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深入,是中国人民理论觉醒的必然结果,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军 《传承》2008,(21):46-47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因能诵善文而才名远播;21岁时,被文帝召为博士,是宫中最年轻的博士;随后屡遭谗言和不幸,33岁时.在忧郁中死去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提出许多卓有远见的主张并先后为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采纳,他的文章如《过秦论》《治安策》等被人们传颂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