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攻》《理水》是鲁迅《故事新编》中较难理解的两篇。其中的主人公墨子和禹展现出与鲁迅其他作品中不一样的亮色和积极意味。这种转变和希望的出现同鲁迅对"中国脊梁"问题的思考是分不开的,其现实中的创作模型应该是作为革命前驱者的中国共产党。从相关材料来看,《理水》中禹的模型正是瞿秋白,或者说是以瞿秋白为主,包括白莽、柔石、冯雪峰等在内的为革命埋首苦干、勇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鲁迅正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墨家巨子     
<正>墨家巨子,是指墨家学派的学术领袖。历史上有过多位墨家巨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墨子、孟胜、腹(tūn)等人。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崇尚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典型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崇尚"兼爱""非攻"的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是第一代墨家巨子。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以《公输》一篇最为著名,集  相似文献   

3.
尊墨非儒。蔡和森幼年读过一些孔孟之书,但到长沙求学时,却接受了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儒家传统思想,取批判态度。这时他把墨子兼爱学说和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融合起来,要求在消灭差别的基础上实现“兼爱”和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李金山 《理论学刊》2006,(10):95-97
孟子仁爱和墨子兼爱皆是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与流变,两者都从孔子仁爱思想中汲取了营养,与之有着一脉相通的继承关系;同时三者又存在着彼此的差异并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这种差异和特征概言之便是孔子重“泛”、孟子主“亲”、墨子贵“兼”。孔孟仁爱思想不可笼统地视为等差之爱。在一定程度上,与孟子比较,墨子的兼爱更接近孔子仁爱的本旨。  相似文献   

5.
孔孟儒家学说和老庄道家学说二元化的价值观念,很好地塑造了封建士大夫的比较完整的精神世界,这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宗教的慰藉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神)人合一”。经过周朝统治者们以及孔子、老庄、苟子等哲人对“天”的涵义的改造,使得神的概念以及神人之间的界限在国人的头脑中是很模糊的,上天崇拜和祖先崇拜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以敬天法祖祭鬼神为特征的宗法性传统宗教。这种传统宗教处在世俗政权统治之下。无论历代封建统治者崇尚何种宗教,都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于封建社会的士、庶两阶层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两者在宗教信仰上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
有感阅读     
曹勇 《当代贵州》2014,(23):60-60
正读书可以修身,修身方能立德从政。人生有涯,知识无边。不惑之年的我,始终保持阅读这一良好习惯,不断以阅读促进工作,用读书修身励志。读国学经典,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国学,谓之中华传统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特别是道家、儒家、佛家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至深,以老庄、孔孟、禅宗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做人做  相似文献   

7.
山东南部是一块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之地,有百里一圣人之称。除了孔子和孟子,最值得称道的圣人就是墨子(名翟)。同为圣人,墨子故里的排场与孔孟却不能同日而语。孔子故里的排场就不用说了,不仅有孔庙、孔府,还有孔林,占着半个曲阜城。孟子故里的排场也不小,就是  相似文献   

8.
胡适与鲁迅     
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文学史因他们揭橥,而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最初,为着探寻文学革命的路径,他们意气相投、志同道合。后来,却因思想歧异,而道不同不相与谋。然而,他们并不怀揣成见,挟怨贬损对方,而总是客观公允地评说对方的功过得失,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新青年》同仁1917年1月,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往北京。于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相继在《新青年》发表,惊醒了许多在旧文化营垒中彷徨的知识分子,鲁迅便是其中的一位。此时,鲁迅的…  相似文献   

9.
《唯实》2000,(1)
当年鲁迅解剖自己时说,孔孟的书,他读得最早,最熟,然而似乎和他不相干。他认为自己“思想上,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鲁迅全集》第1卷第285页)。《红楼梦》第21回不是有贾宝玉提笔续写《华南经》被黛玉讥笑的情节吗?鲁迅戏称自己是“随便党”,更是带有自嘲意味的剖白。 不过,话说回来,中外哲学史上,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像庄子这样运用形象思维把深奥的哲理以一百多个寓言故事讲得如此神形俱备,宏伟壮丽,诙谐自如,夸大离奇,文采斐然的;他同时又是一个奴隶制的批判者,例如他说“窃国者侯…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们就是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坛巨擘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叱咤风雷几十年,结下了缕缕笔墨情。 鲁迅比郭沫若在文坛上成名要早。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在国内寄来的刊物《学灯》上,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就觉得鲁迅的观  相似文献   

11.
正郭沫若在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的文章中,为自己未能与鲁迅谋面而追悔莫及。他说:"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我与鲁迅的见面,真的可以说是失之交臂。"他们究竟为什么失之交臂,个中缘由耐人寻味。郭沫若对鲁迅的最初印象1920年10月,郭沫若在《学灯》增刊上第一次读到鲁迅的小说,那是《头发的故事》。他认为鲁迅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  相似文献   

12.
勤俭节约是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积极倡导勤劳节俭.孔子说:“楮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墨子把节俭提到治国治民的高度来认识,认为节俭则“民富国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辞过篇》).勤俭节约指勤劳、俭朴、精打细算、不奢侈、不浪费,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然分外珍惜其劳动成果.劳动人民的这种刻苦、勤劳、俭朴、不贪图享受的高尚品德被无产阶级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正鲁迅曾把中国共产党人称颂为"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结交的共产党人有60余人,他们的交往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难忘的红色记忆。为了文学的革命1918年1月,鲁迅加入《新青年》编委会。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的相知,就与此有关。鲁迅对李大钊的道德文章,均十分推崇。李大钊被害后,鲁迅不顾危难,为昔日的战友葬仪捐款,并为其遗作《守常全集》撰写了题记。在"题记"中,鲁迅深情地说:  相似文献   

14.
像许多伟大的革命家一样,胡乔木也非常热爱鲁迅,崇敬鲁迅.在他家里众多的藏书中,鲁迅的书籍占了相当的一部分,其中有不同时期的鲁迅全集、鲁迅杂文集、鲁迅小说集、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和各种单行本.胡乔木在许多场合都热情地宣传鲁迅,在他的文集中专讲鲁迅的文章就有《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战士》、《鲁迅对中外文化的分析态度》、《拿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来纪念鲁迅》等,散见于其他文章中对鲁迅的评论就更多了.他不仅对鲁迅研究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而且关心、支持鲁迅著作的出版.胡乔木严肃地捍卫鲁迅的旗帜,他曾说:“鲁迅的旗帜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艰苦的长征年代,许多红军指战员把鲁迅看作是导师和战友,从其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鼓舞他们在长征中奋力前行。长征出发时,中革军委下令红军限量携带文件物品。然而,一些红军指战员宁可少带别的东西,却舍不得将鲁迅的作品丢下。毛泽东随身携带的一个书包内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鲁迅等的著作。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对艾思奇说:"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后来,当他得到一套《鲁迅全集》时,爱不释手,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红一方面军第五师师长彭雪枫,非常推崇鲁迅。他认  相似文献   

16.
《理论学刊》2012,(7):1
6月26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玉玺向我校捐赠了《墨子大全》和《王玉玺八体书古今名人评墨子》。常务副校长安世银代表党校接受捐赠。王玉玺同志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省人  相似文献   

17.
张典 《唯实》2000,(Z1)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0,(11):50-50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相传墨翟早年曾接受儒学教育,后来由于反对儒家的繁琐礼仪和政治主张,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一书是墨翟的弟子们根据其言论记录成的,现存53篇,基本上是研究墨子思想的可靠材料。墨子是注重实干和行动的思想家,"择务而从事"的实行主义是墨子思想的根本观念。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为墨家建立了很多基于这种观念的信条。  相似文献   

19.
张典 《唯实》2000,(9):124-128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读《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比较毛泽东、陈独秀、瞿秋白、潘汉年、周扬、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茅盾、郭沫若、胡乔木、胡耀邦谈鲁迅的文字,不难看出,在共产党人中,对鲁迅有着最深切的感应者当属毛泽东,其次是瞿秋白。而郭沫若和周扬,均系鲁迅生前不甚喜欢,甚至有过冲突的人,尽管这两人晚年对鲁迅的推崇,其文字之多,誉词之高,已大大超过毛泽东和瞿秋白,其实,郭沫若、周扬与鲁迅思想完全是两种存在,他们生前与鲁迅的恩怨和后来对鲁迅的文学阐释,反差之大,给人匪夷所思的印象。①叶剑英元帅的言谈和文字中也有涉及鲁迅的,其特色有四点:第一,作为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