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主要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利益冲突一直是社会以及法学界极为重视的问题.本文从法律与道德之间冲突的历史根源谈起,简要分析了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实意义,并通过现实中的两个真实案例分析,就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利益衡量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过程涉及自由与安全的二元价值,刑事诉讼中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在这二元价值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冲突。从本质上看,刑事诉讼价值的冲突是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这种多元利益的冲突性和现有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必须对多元利益进行选择,因为这些利益都需要保护,所以要有侧重的对这些利益进行平衡保护。刑事诉讼主体对不同价值的追求决定了利益的多元性,本文从自由与安全的价值入手,说明主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并阐述对刑事诉讼多元利益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价值冲突与权利冲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慧姝 《河北法学》2005,23(12):102-105
在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价值冲突与权利冲突。法律对任何权利的保护都应是有限度的,否则将容易造成权利人对权利的滥用。因此,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应有一定的限制。在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价值冲突、权利冲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法经济学和法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冲突的解决问题。在坚持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尊重社会主导价值观和社会总体利益,贯彻共同抑制标准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来寻找权利保护的临界点和平衡点,从而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4.
基由于人性在其各种属性的冲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在各种具体(不同人、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等)的人性之间存在着一种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与要求不一致的可能,也存在着个别人的利益与其他人的利益的暂时冲突。每个人在其可能的本性中是平等的,它意味着人有同样的欲求和权利,帝王将相与市井小人,"君子"与"匹夫",概莫能外。基于这样的人性考虑,权力拥有者就可能  相似文献   

5.
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人们之间利益竞争的关系。而道德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现象,从产生之初就不可避免地与人类自身的利益追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以博弈论作为方法论工具对道德的发生发展进行考察也就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本文从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发展两个方面考察博弈对道德发生发展的影响:道德起源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通过人们之间的利益博弈得以形成;道德规范的发展很大程度源于人们利益意识的成熟,而利益意识成熟于人们之间不断的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郑海玉 《法制与社会》2011,(24):161-161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言人,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社会共同体谋利益是其职责;而政府作为共“经济人”,它同时又存在着自身的利益.在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有着一致的一面,同时也有着相冲突的一面.正确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在公正和互惠基础上的激励共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周晓佳 《法制与社会》2011,(22):294-294
人归根到底是欲望的结合体,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因就在于其自身存在的欲望。各个人在欲望的驱动下追求自身各个不同的需要的实现,也因此产生各种人际冲突和矛盾。而法律是调整人类行为的强制性规范,法律因为人类冲突无法通过社会潜在的道德机制和价值体系自发调和而产生。本文试通过对人类欲望的分析和对因此形成的人类行为以及冲突的研究进而来探讨法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邱润根 《河北法学》2012,30(9):30-35
见义勇为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一次次“见义不为”的方式践行,其中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转型激发了人们对于利益的关注和追求使得传统的道德让位于利益,而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为传统道德让位于利益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基于现行司法理念的司法判决使得道德与法律渐行渐远,加速了道德的离心力.司法理念中强化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并在立法中强化法律的利益激励机制能有效地将对利益的追求并人道德的范畴中,才能使得道德与法律并行前行,“见义不为”才会因缺乏生成土壤而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9.
道德选择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是个人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活动.道德选择是内外自由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心理机制是道德判断力和自我意识.通过对道德选择的流程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道德选择的具体过程.道德的两难选择则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的表现,有着不同于一般道德选择的内涵、特征及其作用,它是人们处于两种冲突的利益关系之中必须作出行为决断的选择.道德两难选择也意味着在个体面前发生了两种利益冲突,二者必选其一.个体可以通过增强平衡机制处理道德选择中的冲突和矛盾.  相似文献   

10.
陈星宇 《法制与社会》2011,(36):110-111
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这些群体之间的权利及利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差距导致了社会冲突的发生。为了减少社会冲突,缓解社会矛盾,在司法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一视同仁,而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差别司法,以保护特殊群体的权益。但我国的差别司法还处在发展阶段,相关规范也不成体系,且对差别司法还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对于差别司法还需要多加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人类社会人们追求的一大价值目标,现实的影响并支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其理论形态表现为政治正义、法律正义、道德正义等多种形式。本文在对中西方现代社会法律正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变革和分化的矛盾凸显期,就我国建设法律正义,实现公平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而忘记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造假也就成了这些商人追求利益的最快捷途径。本文以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为例,从道德价值角度分析食品行业应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希望食品行业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承担起经济使命的同时,更要承担道德使命,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利益表达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范畴,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权利中核心内容的利益,是法治的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在目前中国改革与法治构建过程中,因为利益问题造成了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存在,影响着社会秩序和发展及个人的权益,因而如何构建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机制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诚信作为市场交易中的一种道德要求,起初是以商业习惯的形式存在。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求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古罗马法时代,诚实信用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对民事法律关系起着某种调整作  相似文献   

15.
律师在法律秩序建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在法律秩序建构中的作用●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谢佑平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生陈运雄在人类社会中,法律以权利为本位,以义务为保证规范着人们的利益。但是,利益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利益的不平衡性,必然使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衍生出诸种冲突。从法理学角度考...  相似文献   

16.
利益可以分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可以统称为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冲突的现实性。行政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协调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于一个良性的法律和社会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法治社会的进程,社会上各种利益的矛盾出现碰撞,权利冲突不断涌现。本文从权利冲突的概念、特征,权利冲突的解决方式分析了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8.
李刚 《行政与法》2007,(1):126-127
一、构建利益平衡机制,调整利益格局随着我国的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有的利益关系、利益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对利益有不同的追求,使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结构表现更加复杂多样,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层出不穷,这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事实上,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利益关系是社会各种关系的基础,经济利益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是相互协调、存在内在联系的,如果这两者间出现不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不适应社会关系发展的要求,必然产生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经济利益关系失衡而产生…  相似文献   

19.
司法独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受到各方关注的问题,而同样的新闻自由与舆论自由也被信仰自由的人们视为一种追求。在价值上,舆论自由以及司法独立同属于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追求,但是两者却有着天然的不同。事实上,舆论监督这个提法本身就与司法独立存在冲突,强行以监督和被监督的提法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利于司法公正进程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在平衡利益冲突和化解社会冲突的同时,就意味着对公正、秩序、效率等价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经济法无论是在观念实体还是制度建构中,都是有其所赖以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的一套价值准则作为法律制度的内在价值加以固化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法价值目标可以表述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在利益语境下,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实质是以社会整体效益的最优为根本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普遍化、持续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