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由来以久,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对贫困致因做深入的剖析,目的是将反贫困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久消除贫困提供可靠的法律制度保证。而反贫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求法律,确切地说要求经济法的介入。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方法,在经济法领域中探索出反贫困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郭大瑞 《法制与经济》2009,(12):100-102
贫困由来以久,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对贫困致因做深入的剖析,目的是将反贫困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久消除贫困提供可靠的法律制度保证。而反贫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求法律,确切地说要求经济法的介入。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方法,在经济法领域中探索出反贫困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目次一、反贫困的法律途径选择二、经济法反贫困的机制解析三、经济法反贫困的机制重构贫困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世界难题,从社会文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不断与其进行着斗争。然而,关于贫困问题形成的根源,法国学者摩莱里早已在其著作《自然法典》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正是维护私有制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导致了贫富不均",〔1〕因而在其撰写的"自然法"草案中明文规定"一切社会品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中国社会沉浸在农村扶贫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喜悦之中时,城市贫困问题突然像传染病一样爆发流行。种种城市贫困现象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城市反贫困势在必行。本文将试图探讨社会工作在我国城市反贫困领域中面对的任务,以期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对我国城市的反贫困策略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在城市反贫困领域中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对于消除城市贫困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由于一些非政府组织不断的介入城市反贫困工作中,使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本文将从非政府组织参与反贫困的理论必然性出发,分析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反贫困中的优势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反贫困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反贫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贫困问题的产生有其法律制度性根源。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法律机制的介入。反贫困立法属特别立法 ,应以对农村特殊贫困群体的救济和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 ,以实现权利义务在相关主体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反贫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伴生物,历来受到经济学的关注,本文认为贫困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们的一套行为模式和性情倾向。从实践的逻辑来认识贫困和反贫困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文中借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对贫困和反贫困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施反贫困战略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贫困形成的制度性原因基础上 ,剖析了公共权力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探讨了开发性扶贫中的基础资源配置问题、分配正义与反贫困的关系问题、贫困者的权利保障机制问题 ,并提出了我国制定《反贫困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反贫困的现状及所采取的措施入手,指出我国现阶段所采取的反贫困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进而阐述了行政法原则与理论基础包含的反贫困机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2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开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发、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动因之一。一、放眼世界,纵览古今:高瞻远瞩的战略性从战略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体现。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战略性特征的表现之一,是用历史的眼光,大跨度地总结中国长期闭关自守的经验教训,得出不开放国家就…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独特的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而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教育理论 ,则无疑是这一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理论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深入研究和学习并努力实践邓小平的教育理论 ,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繁荣我国的教育事业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教育理论基本上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12.
黄颖 《法制与社会》2012,(33):166-167
新时期,我国物质贫困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精神贫困的人数日益攀升。着眼于因物质匮乏而精神贫困的群体,从对精神贫困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新时期我国精神贫困滋长的原因,提出转变我国反贫困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ON DENGXIAOPING’SANT-CORRUPTIONTHOUGHT邓小平同志关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反腐败斗争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全党在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重要理论指南。深刻领会和学习邓小平同志反腐败思想,对于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反腐败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把工作…  相似文献   

14.
法律路径对于反贫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揭示贫困本质、分析贫困原因入手,探索反贫困的法律途径。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利用财政扶贫、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资金积累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无数宝藏。本文仅就邓小平同志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卓越贡献,作一粗略探讨,以期更好掌握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强大武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坚持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指导方针。深刻领会和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反腐败思想,对于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新时期必须坚持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视角下的反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静 《法制与社会》2010,(11):184-185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但贫困问题仍不容乐观。反贫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内涵之一,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有责任和义务为陷入贫困的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断完善农村与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是反贫困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勃 《现代法学》2002,24(6):129-133
政府同时具有保护性政府和再分配政府这两种特性 ,它们在反贫困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政府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 ,社会组织是必要的补充 ,二者应该在法律的保障下进行分工与合作。贫困的形成和腐败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 ,我们必须制约政府官员的权力 ,反对腐败。法律制度是反贫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它是行政措施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正在开展的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里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犯罪活动的斗争,是我们党和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贯穿在《邓小平文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包括坚决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保证的科学论断,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关于法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而且为我们全党、全国首先是政法机关指出了保卫四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段高度概括的话,不仅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