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认真对待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平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神圣条款内容的必然延伸;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营造充分保障农民发展权的相关机制,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农民发展权保护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德昌 《行政论坛》2009,16(3):52-56
发展权是一种新型人权,而农民发展权是农民自由参与和增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全面发展并享受发展利益的权利.农民发展权是一种母体性权利,其保护对促进农民主体性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农民发展权保护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二元体制的弊端,政府责任的缺失,维权组织缺位和主体权利意识阙如等.加强农民发展权保护,首先,消除二元歧视,确立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主体地位;其次,强化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培育能力;再次,培植维权组织,引导农民组织化维权;最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周建国 《学理论》2010,(17):197-198
农民文化发展权的实现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密切相关。我国农民文化发展权存在缺位现象。立法应明确规定文化发展权;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坚持教育公平立法;以教育公平为价值理念,打造责任政府;合理分配义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保护下的农民文化发展权。  相似文献   

4.
闫海  唐屾 《理论导刊》2012,(4):21-23
为化解农地征收中国家与农民日益尖锐的冲突,应当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中引入农地发展权,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检讨与完善农地征收立法。农地发展权应当归属于承包该土地的农民所有。基于农地发展权,农地征收目的应当限定为公益用途,并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程序性权利。农地征收补偿应当坚持全面补偿并兼顾生存权补偿原则,提高现行农地征收标准,增加对农地发展权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周建国 《行政论坛》2010,17(3):60-63
农地发展权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耕地、农民利益及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但我国缺失农地发展权制度。我国农地发展权制度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农地产权虚置,农地主体虚位,农地权能残缺,以及传统农地管理与利用的弊端等。我国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建构思路为,明确农地发展权的主体归属、实现方式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走过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较长的制度变迁过程,其中具有诱致性变迁特征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在农民自发要求下形成的,强制性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土地改革时期农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农民获得了除土地所有权以外的绝大多数土地权益,产权的激励作用得以彻底释放并达到空前最大化.伴随土地流转的日益增多,土地发展权成为从原有权益基础上派生发展出的新权益,是农民分享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设立和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开发制度的需要.我国未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突出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7.
在人权视域中,民生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民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状况,这种保障状况应能保障民众有尊严地生活.一定社会历史背景是理解民生的前提条件,保障民众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是民生应达到的标准,生存权的保障是民生的基础内容,基本发展权的保障是为了民众更好地生存.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农村土地物权制度,主要包括:构建以保障农民成员权为中心的制度,解决主体虚位、权属不清、各主体关系不明的问题;构建以保障发展权为突破口的制度,最大限度赋予农民土地权利,解决以承包权为中心的权利不足问题;科学设计农村土地有序适度流转的制度,实现经济效益发挥与农民权利保障的平衡;分步统一农村土地物权登记,为农村土地有效流转提供程序保障;推动相关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9.
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权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宅基地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政府对宅基地发展权的垄断、政府土地行政权行使的失范、土地征收程序的无序,和村委会在维护农民宅基地权利的无力、基层民主不畅和农民话语权的缺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1.
刘明明 《理论导刊》2008,13(6):17-21
土地发展权是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从法经济学看,土地发展权可以将农地保护的正外部性内部化、可以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可以为政府和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激励.从法社会学看,土地发展权可以消除土地开发中的利益不平等现象,有利于社会公益.从生态学角度看,土地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因子.土地发展权有利于保护土地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从法哲学角度看,土地发展权具备权利的构成要件,是土地所有权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缺位、错位与不到位,导致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非均衡化,农民文化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非对称化,城乡文化发展非均等化.农村文化服务供给,需要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基点、以建设制度与机制为着力点、以改革财政体制为抓手确保实现均等化的价值与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只有使广大农民成为"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这部分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留守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同龄人来说,他们的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合法权益均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大大地限制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发展.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人权保障问题渐显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农民利益诉求与新农村社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民利益诉求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多维目标,农民利益诉求的内容、质量、渠道、方式和方法是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动力,新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民利益诉求的场域、组织载体、时空载体、制度载体和文化载体,农民利益诉求和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互动互促与同质同向的逻辑关系.新农村社区民主建设实现政治利益诉求的保障力、社区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利益诉求的源动力、社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利益诉求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16.
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制度究竟应该怎样改革,各方有不同的意见。笔者就以下七个问题表明看法。1·土地到底是国家的,还是农民的,有关土地的发展权应当在国家手中,还是应当在农民手中?宪法规定,农村耕地和牧场属于农村农民集体所有。然而,在理论上有关农村土地,有两种模糊的认识:一是一些学者认为,土地的最终权力应当在国家手中;二是经济发展应当由政府主导,农村土地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国家应当拥有土地的发展权。实际上,解放以来,由于强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为城市国有土地,农民从补偿、安置等方面,都没有谈判(讨价还价)的权力,农村集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提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保障广大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文化权益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权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宅基地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政府对宅基地发展权的垄断、政府土地行政权行使的失范、土地征收程序的无序,村委会维护农民宅基地权利的无力、基层民主不畅和农民话语权的缺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如何促进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尤其是如何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亟需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厘析地权结构及其变化是决定地租合理分配的核心,也是有效维护各方土地权益的关键。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地权-地租"理论视角,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应然状况基础上,应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改革:一是改革征地制度,保障近郊失地农民享有绝对地租的收益权;二是改革土地增值税制度,促进级差地租在中央政府和近郊失地农民之间合理分配;三是实行土地发展权转让制度,促进管制地租在远郊保护区农民和近郊失地农民之间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0.
刘丽  牟永福 《理论导刊》2008,3(2):70-7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民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民内部分化日趋明显,农民的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民的社会地位不断趋于边缘化.与此相适应,农民的政治取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政治认同度和政治参与度逐渐弱化,从而对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挑战.因此,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发展农村经济,为优化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充分尊重农民利益,建立健全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是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参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