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共利益或公共利益是现代社会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目前法学理论界对此研究并不多,给司法实践也带来不少问题,同时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法的关系也是经济法理论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从社会公共利益的含义和内涵、法律与利益的关系、实体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等方面来对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对探讨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引起学界的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祖全 《行政论坛》2010,17(1):84-88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已成为和谐经济发展的一大影响因素。从经济法的角度透视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以经济法对企业行为进行规制,以此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以经济法规制企业社会责任是为了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双赢,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制害。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和社会法学界公认的重要法益目标,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法学界一直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现有的观点通常把经济法或社会法的社会性简单等同于社会公共利益性,但是这种观点存在着很多问题,重新认识社会公共利益法益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的范畴及属性决定了公共管理的目标在于诉求公共利益,并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因而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定式中具特定的内涵。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在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则其内涵有差异,不能同一而用。比较、辨析、界分公共管理定式中的公共利益内涵,并从法治层面厘清国家利益与社会公益之界限,防止假国家利益之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发生,这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洛忠 《理论探讨》2003,1(2):90-92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政府公共性的含义 ,认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只能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政府及其公共政策是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还是仅仅为少数人、少数集团的特殊利益服务 ,政府及其公共政策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和程度 ,是制定和评价政府及其政策的正当性、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张劲松  骆勇 《理论探讨》2007,(4):155-158
政策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博弈结果,时常影响整个政策偏离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某种程度上可能带来整个政策的走失。探讨政策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博弈,有利于寻求制度保障措施,以最大程度上减小政策因博弈非均衡而引起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流失,限制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追求。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利益千差万别,一方利益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另外一方利益的消减。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各类利益主体便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重 《求知》2005,(3):35-36
公共利益作为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一种重要标准,在国际反倾销实践中越来越引起关注。公共利益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大众的利益、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从产业生产的关联性来看,对一种国外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征收反倾销税,可能会影响其他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引起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强烈反应,有时甚至对国家间的外贸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相关产业要求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同时,消费者、下游产业等可能会针锋相对地提出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法的价值在于公平、平等、正义、效率、自由、秩序,而经济法更是强调效率和正义。《新国五条》是政府出台的五项调控政策措施,以期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调控处处体现了法的价值,特别是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是通过平衡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达到克服体制低效率的目的,而且永远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在效率和公平面前,经济法更倾向于效率,达到边沁所谓的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不仅带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引起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不同的群体代表着不同利益需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协调这些利益,其中社会公共利益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需要在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法治则是最重要的选择,法律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晋胜 《理论探索》2008,(1):141-142
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利益.以受益主体为标准,公共利益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或共益性;以受益内容为标准,公共产品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称;以供给主体为标准,公共利益的供给主体只能是政府和非营利性的组织、团体.行政法应在具体事项上完善制度和程序,以确保公共利益及其实践处于均衡状态.要通过行政法规的制定来规范公共利益,行政执法中要认真对待公共利益,司法机关有权对行政执法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利益千差万别,一方利益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另外一方利益的消减。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各类利益主体便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围绕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环节展开两两之间,甚至多方之间的博弈活动。所有博弈活动的共同作用,将最终决定公共政策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追溯其根源,无疑也可以落脚到利益的原点上.在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政府有其公共利益的诉求,同样也会有政府自身利益的存在.政府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存在,必然会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利益格局产生作用并受到现行利益格局的影响,政府利益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政府的行为.从政府的自利性出发,笔者把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利益视为与公共利益相区分的政府自身利益,具体可划分为政府组织的整体利益、政府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公务员的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4.
刘伟忠 《理论探讨》2007,(3):132-135
公共政策是政府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冲突的“安全阀”和“调节器”。在我国,一些政策研究者与政策实践者习惯于将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然而在理论上,对公共利益的诠释各异,争论绵绵;在实践上,公共利益的实现困难重重。在和谐社会语境下,人们对公共政策的期待必将更倾心于其在均衡和协调社会多元利益的特有功能上。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必须而且应该从固执地追求事实上难于真正实现的公共利益向均衡和协调社会多元利益位移。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平和正义,对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1)
市场中介组织是一种新兴的社会主体,它以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为自己的目标,通过承担法律赋予的监督、鉴证职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学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存在不少法律问题。本文首先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界定进行讨论,确定它的定义。其次,通过研究其作为经济法主体的适格性,得出作为民法与行政法主体存在不足。分析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宗旨和功能等,确定将其归为经济法调整。最后分析其经济法属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民事公诉制度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度文 《团结》2005,(3):17-19
公共利益与民事公诉制度的提出在任何社会中,公共利益都是社会共同体得以维系的利益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保持稳定、有序、和谐的必备要素。因此,通过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强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始终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判定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国家对社会公共利益负有维护和保障的职责;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和政府保障公共利益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公共利益自身产权属性的模糊性,个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公共利益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实体法既调整公共增量利益关系,又调整私人增量利益关系,因而经济法的程序法包括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两方面的内容。经济法实体权利的可诉讼性则来源于其所确立的权利模式能否有效保障人们的剩余博弈权而使社会不断走向安全、公平、发展的方向。剩余博弈权具体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分配权,是劳动力权力的经济法权利转换模式,它在企业、市场、国家等经济治理机制中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利益因素对公共政策主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手段。政府和公务员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着主导地位。由于受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影响,政府和公务员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中都会有相应的表现,因此必须建立合适的制度以保证公共利益得以实现,同时也能够照顾到政府和公务员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野 《行政论坛》2009,16(3):27-31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公共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并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公共政策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须立足于组织使命的完成和最高目标的实现,因而也是有代价的,为此,必须使政策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达到政策行为规范化,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使政策尽可能做到社会公正,并努力使政治决策系统接受,这样,政府的政策才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20.
何沿 《理论导刊》2001,(6):42-43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以来趋于成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和世界性人权运动的发展,经济法越来越突出了它的社会法观。经济法是公法,以社会经济利益为立法本位,以实现总量平衡和市场秩序为目标,而它的社会法观则强调社会公平,资助保护弱者,大众参与,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总体进步。工会法和劳动法为典型意义上的具有经济法性质的社会法。工会活动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企业工会主要依据工会法、劳动法协调本企业劳动关系,帮助职工实现具体劳动权益,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获得、职工集体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