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面临着复杂险恶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对生产力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进行了深入思考,对经济发展的地位、动力和目的进行了系统阐述。重温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片面发展观的种种表现,深刻地解释了片面发展观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和危害。为探索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在长达2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形成了带有时代特点的发展观。针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毛泽东提出:落后就要挨打,深刻地指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是两步走;发展的道路是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发展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自力更生。这些重要思想都在后来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加华 《党史文苑》2010,(3):30-31,44
建国以来,在长达2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时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形成了带有时代特点的发展现.针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毛泽东提出:"落后就要挨打",深刻地指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是"两步走";发展的道路是"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发展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自力更生".这些重要思想都在后来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形成、展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向新的发展观的转型。具体来说 ,邓小平从发展的思想、理论、战略、实质、体制、目标、方式、动力、标准、保障等十个方面实现了发展观的创新和转型 ,从而推进了中国 2 0世纪末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吸收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现.在发展的重要性、中心、阶段、目标、步骤、动力、道路、布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7,5(1):17-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以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战略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观。追寻和研究毛泽东的发展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脉络,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加华 《党史文苑》2011,(4):41-42,5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吸收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观。在发展的重要性、中心、阶段、目标、步骤、动力、道路、布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9.
发展观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观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发展观对文化建设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视野,是当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种内在要求,真正的社会发展应该是包括文化发展在内的多维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观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期盼。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理念是当代中国的国富论,它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选择,是对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结。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自觉,体现了可贵的人本精神、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1.
王颂 《学习月刊》2013,(18):8-10
无产阶级文化是列宁文化思想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概念最含糊、争议最多的内容。对于什么是无产阶级文化.俄共和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进行过论战.在党内布哈林、托洛斯基等人的理解也和列宁有较大区别。至于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态度.列宁本人前后观点似乎也不尽一致.列宁在之前批判民族文化自治时认为存在无产阶级文化.而批判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时反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提法。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了独特的国家发展观。主要内容有:国家发展道路与格局、国家发展中心任务和政治保证、国家发展目标与步骤、国家发展保障与后盾、国家发展动力与速度。纵观邓小平国家发展观,彰显出求实性、世界性和前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发展 ,始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围绕中国如何发展这一根本任务 ,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阐发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地位、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发展关键等问题 ,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一、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坚持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并把它运用于执政兴国的实践中 ,对发展的重要地位作了深刻论述 ,明确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邓小平多次指出 :搞社会…  相似文献   

14.
唐龙 《求实》2007,(1):38-41
以“和谐的经济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背离科学发展观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指导地位“另立新灶”,而是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创新。根据“和谐的经济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推动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并举;培育新的“增长极”与区域间的协调互动并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寻找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论陈云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天魁  何健 《党的文献》2005,3(4):65-70
陈云的社会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以人民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整体地把握国情,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平衡、公平发展.陈云社会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总体特征是强调整体和全面,注重平衡和协调,强调社会发展的基本目的是尽可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重温陈云关于社会发展的深刻论述,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在实践中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我国农业发展问题,并对我国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有着真知灼见: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础;粮食问题至关重要,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 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布局,促进农业发展;要大力发展 乡镇企业,努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业富余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局出发,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新概念,解决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定位问题;从追求稳定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新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前进方向;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跨世纪的较量着眼,指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8.
孙冬生  马春骐 《求实》2001,2(2):13-16
发展论是贯穿邓小平所有理论观点的一条主线。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关于加快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认为重视整个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发展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 ,是邓小平观察、分析、解决发展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立场。协调发展是邓小平的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协调利益关系是邓小平的发展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随着我国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上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位一体”,发展要求上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发展战略上从“两步走”到“新三步走”,发展道路上从“平均主义”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环境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的民族发展观朱在宪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是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战略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现在民族工作理论上的最集中的体现,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