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     
近几年来,公安题材电视剧作品在揭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在社会认知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再推出高大全的警察形象,写罪犯注意开掘他们的人性内涵,对于犯罪根源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刻,而且比较讲究作品的观赏性。相较于欧美的警匪片,我们差距还很大;而比港台作品大器,更深刻。但包装和音乐一般,且叙事节奏慢。对于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走向,专家们有如下几种看法:有几部作品并不是典型的公安题材电视剧,如《永不瞑目》更像是一部言情剧。尹力说,绕开现实去表现爱情,作为导演,我只能说是无奈和尴尬。他认为,拍好公安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知青题材图书、影视作品的思想局限王江80年代末兴起而至今不衰的“老三届文化”现象,已波及众多领域。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知青题材的图书已有一定热度,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在悄然升温……笔者无意作全面述评,也并非对所拟题目有什么专门研究,不过是作为知青题材...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让警察参与进来作为公安刊物,《公安月刊》应当想方设法让警察参与进来,让所有警察都关注这个刊物,比如设个“平凡的一天”栏目,每期发2至3篇普通警察写的文章,字数在1000至1500字。通过这个“命题作文”,调动民警参与办刊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拿起笔来写,...  相似文献   

4.
公安题材电视剧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公安题材电视剧好戏连台,社会反响明显,群众反映突出,体现出了警察文化特有的影响。一应该说,新时期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起始于电视剧《便衣警察》(以下简称《便》剧)的拍摄成功。不能说《便》剧就是最好的,但的确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五六十年代也有一些公安题材影视作品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如《铁道卫士》《徐秋影案件》《国庆十点钟》《寂静的山林》《激战前夜》《羊城暗哨》《跟踪追击》《今天我休息》等。这些影片大多围绕巩固和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宣传需要,取材于真实的斗争生活,以惊险故事的式样制作,受…  相似文献   

5.
从《九一八大案纪实》到《湄公河大案》显现出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涉案剧)纪实美学的发展向度和起落轨迹。1994年播映的《九一八大案纪实》是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纪实美学的标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纪实的调控在体制和美学两个层面展开。当下体制对公安题材影视剧纪实美学的管理和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纪实美学都在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6.
公安文艺是公安题材文学艺术的简称,它有着特定的题材内涵和审美品格。公安文艺的发展离不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也是当代公安文化发展的精神成果。公安文艺从内容到形式,从社会理想到美学追求,都带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宣传功能和审美教育功能,为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安文艺的创作应继承优良传统,树立精品意识,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力求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便衣警察》到《永不瞑目》其间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就像雷声滚过天空,所过之处皆有响动,20年了,人们提及公安题材电视剧,首先就想起了你的《便衣警察》和那首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海岩:有人问起《便衣警察》,我说那是过去时代的作品了,它反映那个时代人们关注的一些热点,在当时,警察戏直接写时代,写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警察的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写法在警察戏里很少。那个时候公安题材多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顶多写点公安人员的任劳任怨,而《便衣警察》触及了公安人员的家庭、情感、个人命运,当时来讲给…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3,(6):57-57
“繁星点点人间泪,聚作银河万古流。”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但却一直有苦说不出,一直没有自己的歌谣,没有《日瓦格医生》和《难以忍受生命之轻》这样感动世人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张爱玲和钱钟书是中国当代的顶级作家,又都亲身经历了“抗战”的艰苦岁月,却都小心翼翼地避开抗战这个题材,从不正面讲述抗战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公安题材电视剧风靡荧屏的现状,具体分析了其持续热播不衰的诸方面原因,阐明了这一题材的电视剧在艺术创作的水准上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并揭示了公安题材电视剧热的背后凸现出的种种弊端;同时呼唤更多的公安题材的精品剧目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0.
<正>知名影视编剧邹静之有句话曾经在业界广为流传,"三流的编剧写故事,二流的编剧写人物,一流的编剧写情怀"。当下,情怀不仅成为影视创作的最高追求,而且成为众多影视作品营销的不二选择。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诸多以情怀为旗帜的影视作品在口碑与市场上的毁誉参半,却客观上提醒人们,影视作品要真正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我们就必须认真地辨析影视作品中情怀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公安题材电视剧作确实很“火”,作为公安队伍的一员,对此心中自然是高兴的。然而,仔细想来,数量众多未必意味着质量的高档。冷静思考:我们的公安题材电视剧作目前已达到的实际水平究竟如何?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人说公安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富矿”,这话大体是不错的。公安生活题材因为凝聚着较多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因而很受读者或观众的关注,又因为它有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写,能出“戏”,因此也是公安内外文学作者们喜欢甚至是抢手的题材。然而,“公安题材”的范畴是很宽泛的,因为公安生活领域本身包容就很大,…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公安文学 (主要指公安题材小说 )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复苏期、发展期、蓄势期三个阶段 ,其坎坷与辉煌同当代文学的变迁紧紧相连 ,其审美理想与艺术实践的指向与嬗变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表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节模式 ,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审美感染力 ;在中介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审美与“审丑”并重 ,罪犯形象的塑造与警察形象的塑造相辅相成 ;在深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文学意蕴日渐丰厚 ,一些优秀作品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理性感悟与哲理情思的审美领悟逐渐深化与强化。虽然现阶段还未出现公认的大家和精品 ,但只要找到恰当的接点 ,公安文学定能在雅俗共赏中登上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群 《公安教育》2006,(10):15-18
近些年,全国地方公安院校“升本”持续高涨,一方面表明作为国家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高等教育受到各级政府和公安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公安高等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又一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升本”不仅仅是办学形式或办学层次上的嬗变,更为重要的是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飞跃与进步。鉴于此,笔者近些年就“如何建设合格公安本科院校”这个主题写了系列文章,如2003年写了《复合应用型:我国公安本科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见《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2004年写了《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大家好像对医学院题材的影视作品特别关照.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每播必热、像前两年的《妙手仁心》,《急诊室的故事》,是早些时候的《回首又见他》,乃至现在由言承旭这奶油小生主演的台湾版《白色巨塔》.毫无例外、这大概是因为所有的利益没有大过于生死的,而医院又是个集中生死的地方,不论是非善恶,所有的欲望和人性.都会在医院这个舞台上赤裸裸地袒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胡昌清 《人民公安》2023,(22):64-64
2007年4月,我有幸应聘到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公安局从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公安新闻与其他新闻不同,在采访和写稿方面需要更多的注意事项。刚开始写公安新闻稿时,我必须从零开始学习。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也向媒体老师请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起步于1979年。那一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神圣的使命》和《刑警队长》揭开了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序幕。到80年代中期,据同名报告文学改编的《新岸》、《喜悦胡同女民警》以及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寻找回来的世界》和《便衣警察》,显示着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良好发展势头,尤其是海岩编剧的12集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的播映取得了轰动效应,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的主题歌更是传遍大江南北,从而为公安电视剧争得了巨大声誉。进入90年代,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热继续升温,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质量上升,几乎连…  相似文献   

17.
支部生活:现代沪剧《敦煌女儿》是沪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原创剧,以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为原型,写了一个知识分子50年坚守敦煌的故事。当初选择这个题材是不是遇到过困难?  相似文献   

18.
脚踏实地走向辉煌写在《公安月刊》创刊五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11989-1994,弹指一挥,《公安月刊》已经走过5年的风雨历程。五年来,《公安月刊》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与时、与势俱进,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普及...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公安题材文学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公安题材文学在共和国的蓝天下同时代与生活的航船一起行进了40余年。全面地研究这一历史过程不是本文所能担负的任务,在此只能作一概要的描述。一、发轫期(1949——1966年)当代公安题材文学是以电影文学创作为其发端的,发轫之作是伊明的《无形的战线》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超越时空的,因而处在文学时空中的"题材"难以决定文学的性质.写农村还是写城市,写古代抑或写现代,依我看,只要是文学的,一样可以出伟大的作品.所谓题材决定论,重大题材论,都是上个世纪的古董.从这个意义上说,讨论城市文学,以及把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学、乡土文学等等,似乎就失去了理论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城市引导农村"、"农村包围城市"、"缩小城乡差别"等等,莫非在文学创作中也要贯彻这样的战略方针不成?但细想又不尽然.为了便于观察、分析与评论文学创作,依照不同题材而加以分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何况我们的文学史已经有了诸如"抗战文学"、 "知青文学"、 "寻根文学"等等一大堆以题材命名的文学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